张天师与武当道教发展关系探究

2017-12-07 18:35邵文涛杨立志
青年时代 2017年31期
关键词:武当道教

邵文涛+杨立志

摘 要:天师道由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道陵为“(祖)天师”,又称“天师公”,陵传子衡,其子张衡为“嗣师”,衡传子鲁,其孙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皆称为“天师”,因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天师道奉张道陵为祖天师,也是武当山符箓派道士信仰供奉的尊神之一。历史上五斗米道对武当道教的发展产生过影响。从地理位置来看,天师道发源地与武当山地缘相邻;从经书序跋来看,张天师与武当道教相为翼羽;从活动轨迹来看,张天师与武当道教相得益彰;从诗文书画来看,张天师与武当道士人缘相亲。

关键词:张天师;武当;道教

元明二代,龙虎山张天师颇受皇室重视。元大德八年(1304年) , 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封为正一教主兼主领三山符箓。武宗即位后又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锡金印,秩视一品。明代诸帝亦礼遇正一道,封其嗣教者为大真人,赐以玉、金、银、牙、铜等印信,秩正二品,命掌领天下道教事。同一时期,以崇奉玄天上帝,强调修炼内丹与雷法、斋醮、符箓相结合,主张忠孝伦理、三教合一、诸派混融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也历受皇室之隆遇,呈现发展鼎盛的局面。据有关史料记载,元明时期嗣教的十六位天师中有八位与武当道有直接联系,他们或为武当道经书作序作跋,或奉命为武当宫观举保道官,或奉旨赴武当山降香祠神建醮,与当时武当高道交谊甚笃,多有书信往来和诗作相赠,从中可以看出天师道与武当道教关系密切。

一、从地理位置来看,天师道发源地与武当山地缘相邻

武当道教作为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教派、科仪、武术、建筑、音乐等文化因子无一不是多元的、开放的。究其源,四方交会的地理位置使得武当道教能不断吸收、消化、积淀南北各教派文化营养并发展演变开来。汉中为五斗米道二十八治的下八治“浕口治”所在地,该地区紧邻武当山西部。五斗米道首领张修、张鲁以其道教化民众,后来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雄踞巴汉垂三十年”,对周边地区信从产生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可以说,武当道教形成之日起,就受到了毗邻蜀地五斗米道的影响。五斗米道设道场、祀三官的宗教活动,在武当山道教中也有遗迹存留[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汉水流域兴起并传播开来的区域性宗教五斗米道,从区域性宗教发展成遍及中国南北方的全国性宗教。在此社会背景下,到武当山修炼、学道、隐居者也明显增加。此时来武当山隐居修道的著名人物有刘宋华阴令徐子平、萧齐晋王记室刘虬、武威(今甘肃民勤县)人戴孟、河内(今河南)人谢允、山西太原人尹轨等。宋、元两代,武当山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道教团体。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武当山这一时期已经成为华中地区神仙道教的基地和隐居修道者荟萃的道教仙境。这些活动于武当山的道教人士,或隐居修道,或辟谷服气,或采药治病,或炼制外丹,都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二、从经书序跋来看,张天师与武当道教相为翼羽

《道藏》经版在元初的佛道之争中遭到焚毁,但道教各宗派仍然利用各种机会编刊道经。武当五龙宫道士刘道明在至元十八年(1281年)颁诏焚经后不久就开始编写《武当福地总真集》,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刊印。太和真人张守清不仅致力于武当宫观的兴建,而且广收门徒,编纂道书,在武当道教史上有较大的影响[2]。张守清在元仁宗时,作为武当山天一真庆宫住持,利用皇帝召集其到京城建醮祈雨的机会,将自己与弟子编绘的《启圣嘉庆图》带往京师,邀请京师著名文人、玄教宗师及正一天师作序。卷首有张与材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所作的序文。两年后,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夏五月,玄教嗣师吴全节也为《启圣嘉庆图》作了序言。武当玉虚宫提点任自垣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完成《大岳太和山志》的编写。这本山志收录有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写的《玄天大圣真武本传跋语》,这充分表明武当道教与正一道关系十分密切,相为翼羽。

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载:明永乐中,成祖命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纂校《道藏》;宇初羽化后,其弟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当继宇初主持纂修《道藏》”。实际上,永乐间主持编纂《道藏》者为武当高道任自垣。据翰林侍讲学士兼修国史王英(1376—1450年)撰写的《送提点任先生还武当序》云:“皇上在御之二十年冬十二月,武当玉虚宫提点任先生自垣以所修《道藏》经成,捋还山中……初任先生自武当来,适有诏购天下名山所藏道书,集学道之修法博习者校正、类聚、会合而为藏焉,遂以先生总之。”永乐十七年(1419年)春任自垣进京上大岳太和山宫观告成庆贺表笺。后留京任《道藏》编纂总裁,花了三年多时间完成《道藏》编纂任务。此外还有南昌新建县道士涂省躬、湖广监利县道士李可道、安陆道正李玄玉(后升武当紫霄宫提点)、正一天师张宇清、神乐观提点袁止安、常熟道会林复真等高道参与了此次编修工作。正统九年(1444年)邵以正督校《道藏》,最终定版并由皇室颁赐天下。

三、从活动轨迹来看,张天师与武当道教相得益彰

成祖朱棣取得天下后,十分信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认为得其阴佑,故大兴武当以谢玄帝恩德。明成祖不仅派礼科给事中胡淡、詹事府主簿张朝用、岷州都指挥杨永吉等官吏将领寻找张三丰,而且派天师张宇初、张宇清、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吴伯理等道士到各地寻找[3]。他们亲临武当以访三丰真人踪迹,或朝山进香以请玄帝显灵帮忙寻获三丰真人。张宇初二上武当山,虽然没有邀请到张三丰,但在武当山却写下了《题武当太和》和《宿武当别馆》二诗。此外,龙虎山上清宫提点吴伯理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亦曾到鹤鸣山迎请张三丰,宣德二年(1427年)蒋夔撰《张神仙祠堂记》云:吴伯理“钦奉太宗文皇帝玉音赉香暨御书人蜀之鹤鸣山天谷洞,结坛诵经,祈告山灵,迎请真仙张三丰先生。”这当然也是张天师遣差的。由于久寻不获,只有祈祷玄帝和山灵帮助迎请张三丰,以求完成使命。

除此之外,皇室还委任张天师为太和山选拔提点和主持。成祖崇奉玄帝而大兴武当,不仅出于宗教需要,也出于巩固统治的政治需要。成祖为《太和山灵应圆光图》一事,专门给张宇清下了二道圣旨,其一为《颁赐太和圆光图并榔梅敕》,永乐十一年(1413年)七月四日,明给张宇清下了二道敕命,其二为《命择好道之士遣用敕》,此举意为大力宣扬玄帝灵应,并积极要求正一天师宣扬玄帝信仰。同年九月,明成祖任命由张宇清推举的高道为大岳武当山各宫观提点、主持、副官,共有九人之多。在此之后,又奉皇命选拔各宫观提点、主持二十余人,在这中间有十余人是正一派高道。由此可知,武当道教教团的主体是由南方各道派和正一派的官道构成。这些被保举的长于斋醮的道士能经常在太和山举办大型斋醮仪式,为皇室祈福攘灾,并制造君权神授的氛围,令民众敬服。除奉命到太和山建醮外,还有奉命斋香到太和山的,如第四十七代天师张玄庆就曾二次奉明孝宗之命斋香烛、香幡到武当等山,代皇帝转献神前。一次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 四月;一次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 三月。

四、从诗文书画来看,张天师与武当道士人缘相亲

明代正一天师爱好并擅长诗文书画,如张宇初、张宇清、张懋丞等。从武当相关志书及明代《太和山志》中可以得知,他们与武当道士交往密切,并常常赠予诗文图画作为信物。

其中的代表就是张宇初与武当道士丘玄清(1327一1393年),张三丰曾命丘玄清为五龙宫主持,后被朝廷授予监察御史。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被任命为“嘉议大夫太常寺卿”,同年秋,张宇初作《云谷诗赠丘太卿》,同时写《云谷图》并篆二大字。张宇清与武当高道交往密切,如与玉虚宫提点任自垣、邵庆芳等来往频繁,如永乐十四年(1416年)冬嘉平日他给任自垣的书信中说道:宇清端肃奉书愚轩提点尊师:……几易岁华,翘企之私,与日俱积,久欲贡尺书以申候问,奈无良便,惟增怅惘而已……”。他还曾作《蟾宇诗》,诗中有叙及两人情谊的句子。诗中除对任自垣的赞倾外,还提到二人一起为朝延建醮受赏赐,一起率领道众编校《道藏》等事,表明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4]。在张宇清还写有《中秋偶兴奉寄任、邵二公,次日别还》和《墨竹写环翠楼中》两首诗,其中内容与任自垣有关。

五、结语

张天师是道教的載体,他表现出来的忠孝、慈爱、谦让等美德与伦理,不只是道教重要的戒律门规,也为武当道教所尊崇。天师道为中国道教之正宗,兼容并包的武当道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吸取其中的积极因素。此外,武当道教崇尚自然,认为“地法人,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返朴归真,调养生息,这也是张天师所阐扬的思想。综上可以看出,张天师与武当道教相互交融、关系密切。因此,深入开展张天师与武当道教研究,由不同的角度探讨张天师与武当道教的关系,对今日处理多元宗教文化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以及推动中国道教事业更好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立志.武当文化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0.

[2]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M].北京:华文献出版社,1993:126.

[3]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M].北京:华文献出版社,1993:190.

[4]中国武当文化丛书编委会.武当山历代志书集注(一)[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当道教
武当佳境
武当还馍录
西夏道教补议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武当武术之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