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字词教学初探

2017-12-07 21:54李占魁
青年时代 2017年31期

李占魁

摘 要:小学生进行字词教学,是为了能够认识大量的基本字词,并且会拼读和应用这些字词。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有些人认为字词教学是枯燥的,其实中国的字词虽然丰富,但是字词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变得有趣,本文就是对小学生字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字词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一)小学生由于刚接触到字词的系统教学,很难对枯燥的字词产生兴趣,但是小学生一般都对图像和具体的事物比较敏感,因此,教师在进行字词教学时,应该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引导。

(二)小学生刚进入到学校学习,天性好玩好动,在进行字词教学时,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游戏情景,让学生把字词和游戏联系起来,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反复遇到字词,通过游戏加深对字词的印象,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学到的字词。

(三)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比较低,在进行字词教学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新奇观点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们体会到自主思考的乐趣。

(四)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在进行字词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字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丰富学生的字词词汇量。

二、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

小学生在对学习字词产生兴趣之后,要培养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具备了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才能够持续下去。培养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的提出问题并且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总结了几点培养学生学习字词积极性的方法。

(一)设置疑问。培养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或者可以通过思考能够回答的范围内设置疑问。例如教师可以画出简单的象形文字问学生这像什么,或者通过实物的图片来问学生这是什么。应该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疑问应该与教学目的有关,而不是空泛乱问,注意引导学生往掌握字词的方向思考。

(二)故意出错。老师可以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范围内,讲课时故意说错某些字词,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回忆或者对照来发现教师的错误,并且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并且让学生自己说出正确的字词,还应该对学生加以赞扬,让学生们都能够形成积极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品格,让学生们不要盲目相信别人,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记忆。

(三)讲练结合。小学生字词教学不应该只重视教师的讲授,还应该将讲课与练习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练习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实物或者图像让学生们联想到生活中看到或者听到的一些事物,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实物来达到学习字词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字词的训练,看到什么字词就主动说出来,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促进学生间交流。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字词的能力,还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字词,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学习字词,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思考,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字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够变得比较轻松。”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小学生的字词教学,应该充分的与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字词教学,但是教师们对学生的生活接触相对较少,这就需要家庭的帮助,也就是,小学生的字词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

(一)教师应该积极地联系学生的家长,请家长配合教师的识字教学,例如,学生在家里看电视时,屏幕上会出现很多学生认识的字,家长可以让学生读出自己认识的字,并且加以鼓励。学生如果读错了,家长要耐心的指导糾正。学生在外玩时,家长也应该让学生去辨认周围环境中可能认识的字词,学生在和家长在一起时,心情会十分的放松,这种学习字词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渐渐消除对识字的恐惧感,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字词的兴趣。

(二)学校生活也是学生识字的良好环境,学校中的标语、课程表、各种规章制度等等,都是学生学习字词的鲜活教材。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逐渐可以形成主动识字、快乐识字的良好习惯,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慧敏.浅谈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字词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4,(01):68-69.

[2]寇博硕.浅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J].学周刊,2013,(29):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