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

2017-12-08 11:08罗景峰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语义因素旅游

罗景峰

(1.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362021;2.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福建 泉州 362021)

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

罗景峰1,2

(1.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362021;2.中国旅游研究院 旅游安全研究基地,福建 泉州 362021)

研究首先根据相关文献及专家意见,建立了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二元比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然后结合二元语义理论,提出了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最后以福建省泉州市的3个乡村旅游地为例,对其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A1的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等级为“中等”,交通安全风险中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影响其风险等级的主要因素,是其风险管理的重点;乡村旅游地A2的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等级为“中等”,从业者安全风险是影响其风险等级的主要因素,是其风险管理的重点;乡村旅游地A3的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等级为“中等”,交通安全风险中的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其风险等级的主要因素,是其风险管理的重点。

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二元语义方法;实证研究

中国旅游“十三五”规划再次重申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见乡村旅游依旧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安全管理缺失、行业监管不力等原因,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如乡村旅游从业者无资质上岗、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认知不足、主客冲突时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等,这与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极不相称。提升旅游从业者综合安全素质、降低旅游交通安全事故率迫在眉睫,属于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管控的范畴,目前,尚缺乏对其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是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管控的前提和基础,对其研究意义重大。为此,本研究依据危险源理论和二元语义理论,并参考专家意见,对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有效防控乡村旅游地旅游媒体安全风险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参考乡村旅游安全的概念及内涵[1],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可以界定为乡村旅游现象中涉及乡村旅游从业者和乡村旅游交通的一切安全风险现象的总称,它是乡村旅游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管控是实现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2]。为此,在综合考虑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影响因素[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危险源理论[4]、专家意见及相关文献[5-7]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模型与方法

2.1二元语义理论

定义1[8-9]:设S={s0,s1,…,sg}为语言评价集,β∈[0,1]为语言评价集S经某集结方法得到的实数,则β可由如下函数Δ表示为二元语义:

(1)

公式(1)中,round为四舍五入取整算子,g+1为语言评价集的粒度。

(2)

设有二元语义(sp,αp)、(sq,αq)(p=0,1,…,g;q=0,1,…,g),规定其大小比较如下:(1)若spgt;sq(或plt;q),则(sp,αp)gt;(sq,αq);(2)若sp=sq(或p=q),则当:(1)αp=αq时,(sp,αp)=(sq,αq);(2)αpgt;αq时,(sp,αp)lt;(sq,αq);(3)αplt;αq时,(sp,αp)gt;(sq,αq)。

2.2二元语义模型与方法

(1)利用语言评价集S={s0,s1,…,sg}中的语言评价短语,表示每个待评价对象关于三级指标(对于交通安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对于从业者安全一级指标)的评价值,并根据公式(3)将语言评价短语转化为二元语义形式。

(3)

(3)利用公式(4)计算三级指标Btkr关于评价目标的全局权重。

(4)

(4)利用公式(5)计算Aj关于Btk的集结评价值。

(5)

(5)利用公式(6)计算Btk关于评价目标的全局权重。

(6)

(6)利用公式(7)计算Aj关于Bt的集结评价值。

(7)

(7)利用公式(8)计算Aj的综合评价值。

(8)

(8)据(sj,αj)确定待评价对象所属风险等级。

表2 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等级语义变量表

表3 模糊语气算子与模糊标度、相对隶属度关系

3 实例分析

3.1实例计算

选取福建省泉州市3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依次记为A1、A2、A3,对其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其中,A1为海岛型乡村旅游地,旅游交通以海上轮渡交通为主,其轮渡运营包括村集体承包和个体经营2种形式,存在众多安全风险隐患,如轮渡驾驶员及船员安全素质差、轮渡维保不合规、安全设施设备老化甚至不能使用等,另外,游客安全意识淡薄,不穿救生衣的情况时有发生,岛内旅游从业者(主要包括民宿经营者、餐饮经营者)无资质,很难保证住宿及餐饮的安全性要求;A2为山地型乡村旅游地,连接外界与村落交通及村内交通具有较好的可达性,且设有各类交通安全标识,但因山路较为崎岖狭窄且存在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风险,总体交通安全情况可控,旅游地从业者(民宿经营者、停车场经营者、餐饮经营者、农事体验经营者等)缺乏资质,多为无证经营状态,从业者安全风险状况不容乐观;A3为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其交通较为便利,但因交通工具种类繁多,尤其是各类摩托车给本地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加大了旅游交通安全风险发生概率,从业者(农家乐经营者、特色购物经营者等)基本处于无证经营状态,加大了餐饮、购物风险。通过对待评价乡村旅游地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现状的实地考察,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依据表2中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等级语义变量内涵,给出二级指标(对从业者安全风险)及三级指标(对交通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状况对应的语义评价(表4)。

以乡村旅游地A1为例,对研究区域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与方法计算过程加以说明。

首先,根据公式(3),将表4中各级指标对应语言短语转化为二元语义形式。例如,二级指标“B11”的语言评价值为“H”,H对应于语言评价集S中元素为s3,则据式(3)可将s3转化为θ(s3)=(s3,0)。

表4 语言评价值及其二元语义

同理,可以得到A2、A3关于一级指标B1、B2的集结评价值(表5)。

表5 评价结果

最后,根据公式(8),计算乡村旅游地A1的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综合评价值为Q1=Δ(0.5938)=(s2,0.0938)。

同理,得到乡村旅游地A2、A3的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综合评价值(表5)。

3.2结果分析

根据表5,乡村旅游地A1、A2、A3对应旅游媒体安全风险水平均属于“中等”,且根据(s2,-0.0845)lt;(s2,0.0866)lt;(s2,0.0938)的排序关系,3个乡村旅游地虽然同属相同安全风险等级,但风险程度存在一定区别,即A2安全风险程度最低、A3安全风险程度次之、A1安全风险程度最高。

进一步,根据表5,再结合各级指标对应的二元语义,可追溯影响乡村旅游地媒体安全风险的更深层次原因。对于乡村旅游地A1,交通安全风险中的物的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决定了其所处的安全风险水平,其中,车辆状况及养护因素是引致物的因素风险的关键,公安交管部门管理因素是引致管理风险的关键;对于乡村旅游地A2,从业者安全因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决定了其所处的安全风险水平,旅游从业者从业资质和旅游从业者安全认知因素是引致从业者安全风险的关键;对于乡村旅游地A3,交通安全风险中的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决定了其所处的安全风险水平,车辆状况及养护和交通安全设施、标识等因素是引致物因风险的关键,道路状况和气象灾害则是引致环境风险的关键。

4 结论

以所建立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的二元语义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市3个乡村旅游地的媒体安全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论如下:(1)乡村旅游地A1、A2、A3的旅游媒体安全风险等级均为“中等”,且三者风险程度优劣排序为A2gt;A3gt;A1;(2)对于乡村旅游地A1,通过建立涉旅运营交通工具年检更新淘汰机制确保运营交通工具的良好率以降低物的因素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大公安交管部门监管力度以降低管理因素带来的风险,进而降低其旅游媒体安全风险;(3)对于乡村旅游地A2,通过建立旅游从业者从业资质审核制度、提高旅游从业者安全认知水平以降低从业者安全带来的风险,进而降低其旅游媒体安全风险;(4)对于乡村旅游地A3,通过建立涉旅运营交通工具年检更新淘汰机制确保运营交通工具的良好率、设立各类交通安全设施标识以降低物的因素带来的风险,通过改善道路状况、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以降低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进而降低其旅游媒体安全风险。

[1] 罗景峰.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辨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4):30-34.

[2] 彭张林,张强,杨善林.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专辑):245-256.

[3] 叶义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14.

[4] 陈宝智.安全原理(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27-37.

[5] 陈红,甘佐贤,谢羲,等.基于信息熵与D-S证据理论的交通安全风险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4):100-105.

[6] 朱兴琳,艾力·斯木吐拉,艾尔肯·托呼提,等.基于熵权模糊物元的高速公路路段安全综合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12):120-126.

[7] 赵树恩,屈贤,李玉玲,等.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的山区道路交通安全度模糊综合评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44(13):87-93.

[8] Herrera F, Martinez L. A 2-tuple fuzzy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 model for computing with words[J].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 2000, 8(6): 746-752.

[9] Ju Y B, Wang A H, Liu X Y. Evaluating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by fuzzy AHP and 2-tuple fuzzy linguistic approach[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2, 39(8): 6972-6981.

[10] 罗景峰.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评价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0(1):71-76.

[11] 罗景峰.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34(3):96-103.

[12] 陈守煜.可变模糊集理论与模型及其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8-46.

(责任编辑:管珊红)

RiskAssessmentandEmpiricalStudyonRuralTourismMediaSafety

LUO Jing-feng1,2

(1. College of Tourism,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2. Center for Tourism Safety Research, China Tourism Academy, Quanzhou 362021, China)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the author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f rural tourism media safety. Secondly,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wo-element contrasting method. Then, by combining with the 2-tuple linguistic theory, we put forward 2-tuple linguistic model and method for the risk assessment of rural tourism media safety. Finally, this study carried out empirical analyses of the risk status of rural tourism media safety in 3 tourism destinations of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A1, the risk level of tourism media safety was “medium”,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ts risk level were traffic vehicle and management; i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A2, the risk level of tourism media safety was “medium”, and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its risk level was tourism practitioner; i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A3, the risk level of tourism media safety was “medium”,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ts risk level were traffic vehicle and environment.

Rural tourism; Media safety; Risk assessment; Two-tuple linguistic method; Empirical study

X913.4;F59

A

1001-8581(2017)12-0147-04

2017-07-03

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FJ2015B217);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09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14SKGC-QG16)。

罗景峰(1975—),男,蒙古族,辽宁阜新人,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

猜你喜欢
语义因素旅游
语言与语义
解石三大因素
旅游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