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集团:深度重组打造一流企业

2017-12-10 03:46史爱苹
现代国企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宝武宝钢武钢

文=史爱苹

宝武集团:深度重组打造一流企业

文=史爱苹

宝钢和武钢合并,恰逢其时。通过深度融合,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成为其重组的根本目的,在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当下,显得尤为关键。

2017年上半年,宝武集团累计实现利润86.6亿元,经营性利润继续保持行业第一,这也是宝武联合重组后的首份合并“成绩单”,也为其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迈进了一大步。

宝武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德荣公开表示,正在修编新一轮战略规划,宝武集团要成为全球钢铁业的引领者和一流的企业集团,除了钢铁主业外,要形成若干个千亿级营收、百亿级利润和百亿级营收、十亿级利润的企业。

2016年12月1日,宝钢、武钢联合重组后成立的中国宝武集团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之前,就2016年而言,宝钢的利润水平位居全球第一,武钢也顺利走出亏损阴影扭亏为盈。所以,两者的重组可谓强强联合。那么,通过深度融合,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成为其重组的根本目的,在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当下,显得尤为关键。

从实践情况来看,近年来,中央企业的重组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从方向上看,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地完成了央企所承担的使命责任;从布局上看,坚决落实化解产能过剩等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效果上看,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转型升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比如宝钢和武钢重组之后,就可以从更广的范围,统筹考虑产能布局,大大地减少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

宝武集团认为重组后首先要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而2017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也确实“给力”:粗钢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1.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利润同比增加一倍。集团公司人事效率提升4.3%,人均吨钢同比提升22%,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分别增长74%、111%,宝武整合协同效应初见成效,稳居钢铁业国内第一的宝武集团正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一流企业需要“瘦身健体”

在宝武集团的成立大会上,有一点一再被重申:两大集团重组成为钢铁业的巨无霸打造一流企业,要实现“瘦身健体”。无疑,宝武集团已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钢铁企业,仅次于欧洲多国联合建立的安塞乐米塔尔钢铁集团。从“瘦身健体”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这家客观上形成的“巨无霸”,并不一味追求“规模最大”。相反,对宝武集团来说,面对价格上涨、利润提升的“诱惑”,“去产能”、安置闲置人员成为当务之急,“提质增效”成为其重组的根本目的。

去产能在宝武集团的“瘦身健体”计划中首当其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仍是首要任务。宝武重组,不仅打造出了中国版的世界钢铁巨头,同时也肩负了钢铁去产能的行业重任。宝武集团董事长马国强曾公开表示,2016年,宝武集团全年共去产能997万吨,之后又追加180万吨。据悉,这997万吨化解产能中,包括原宝钢555万吨、武钢442万吨,追加的180万吨则为八一钢铁拜城钢厂的产能。2017年,宝武集团计划再去掉550万吨的产能。

目前,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批复的宝武集团合计化解过剩产能方案,化解任务总共为1542万吨,约占宝武集团钢铁总产能的17%。宝钢化解产能计划总量从原来的920万吨增加到1100万吨,武钢化解产能计划总量为442万吨。产能化解的同时,效益不好的企业也被处置。并且,2016年,宝武集团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全面启动37户僵尸企业及特困企业专项治理,2016年完成了4户“僵尸企业”和15户特困企业的处置工作任务。

其实,宝钢和武钢的重组不得不提到行业背景。近几年,钢铁业不景气,并且发展比较散乱,全国规模以上的钢铁企业大概在1500家以上,在无序的竞争过程当中,形成了钢铁过剩的局面。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要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为解决人员分流和安置难题,中央还专门安排了1000亿元的专项奖补资金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因为这种种因素,不少钢铁企业选择了减产。其中,有约 1/4 钢铁上市公司 2016 年的粗钢产量计划低于2015 年的实际产量;另有 1/4 钢铁上市公司的 2016 年粗钢产量计划与 2015 年的实际产量持平。此外,不少上市公司开始了转型的尝试,如注入非钢资产(如首钢股份)或试水钢铁电商(如宝钢股份)等。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国资委监管的大型钢铁央企,宝钢和武钢选择了重组。

马国强表示,企业联合重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必由之路。宝武集团自身也有很多重复建设,制造了很多同质化的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才能更好地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解决去产能问题。上海作为全国调整早、转型早的经济中心城市,理应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沿,率先通过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推动市场资源向代表拥有竞争力、适合消费升级的产业部门集聚。

除了去产能,宝武集团还做了另一项“瘦身健体”业务,即人员分流,在前期分流安置1.4万人的基础上,武钢2016年安排去产能涉及员工安置1万人左右。武钢启动人员安置工作的时候,曾经算过一笔账,武钢共有8万人,现在钢铁的产能大概只需要3万人。其余的5万人,若都能出去找一份工作,哪怕一个月只挣3000元,一年将近4万元,5万人就能收入20亿元,相当于为武钢创造了20亿利润。这部分人尽管从国企产业工人变为社会服务人员,但他们“武钢正式职工”的身份不变,有生活费,有五险一金,最后回武钢退休。

据悉,宝武集团共有员工22.8万在册员工,在岗员工大概只有17万人。在2015年、2016年的上一轮改革过程中,已经有5万人得到安置,即算是集团员工,要在集团退休,但是已经不在集团工作。并且,从人均1000吨钢产量等指标来看,(宝武集团)6000万吨的产能,意味着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有6万人。按照一般管理,不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辅助业务人员为3万余人。未来,宝武集团会有10万人直接或者间接从事钢铁生产。2016年,宝钢开设“产城结合”“产融结合”“产网结合”等各种培训班,结合企业的创业园区,创造宝钢的新事业,帮助员工顺利转型。

战略引领争创世界一流企业

宝钢和武钢此次重组是业内首个集团重组与上市公司合并同步推进的央企联合重组,以至于在实现了上市公司的重组后,被称为刮起了一阵“中国神钢”风。

先是集团层面的重组,两家大型央企合二为一组建成一所巨无霸。在宝武集团成立大会上,肖亚庆说,一要始终坚持战略引领,争创世界一流企业;二要做强做优做精主业,加速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三要深入推进整合融合,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盈利能力更强;四要持续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五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可见,五点要求句句寄予厚望。

重组后成立的中国宝武集团,资产总额约为7300亿元,营业收入达3300亿元,高端产能占总产能的2/3。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宝武集团提出逐渐向管资本转型,打造钢铁领域世界级的技术创新、产业投资和资本运营平台。在发展战略上聚焦钢铁主业做精做强做优,实现钢铁主业一业特强、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完成集团层面的重组一个半月后,上市企业的重组也落下帷幕。2017年2月14日,武钢股份整体并入宝钢股份变身“宝武钢铁”,A股迎来了一家超级巨无霸,也被业内称为“中国神钢”。根据合并方案,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其中,宝钢股份的换股价格确定为4.6元/股,武钢股份的换股价格确定为2.58元/股。由此,武钢股份和宝钢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0.56,即每1股武钢股份的股份可以换取0.56股宝钢股份的股份。2月27日,复牌首日,公司开盘涨幅一度超9%,数次冲击涨停,股价最高7.47元,离涨停价7.48元仅一分之差。截至收盘报7.31元/股,涨7.5%,宝钢股份总市值突破1600亿元,超过行业市值排名第二的包钢股份和第三的河钢股份总市值之和。

由此可见,在集团重组和上市公司重组两个层面,宝武集团都实现了1+1>2的双赢局面。然而,这仅仅是开端,深度融合后的效果还待日后体现,比如经营的协同效应,能否通过并购重组实现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从整体上改善两家企业的经营能力;再比如,从管理协同效应上,很明显,原宝钢和武钢的管理效率是不同的,宝钢会优于武钢,那么,并购重组后武钢会因优秀的管理资源注入而得以提高。

宝武集团提出,将在化解产能过剩、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节能环保、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力争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积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为万方中天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猜你喜欢
宝武宝钢武钢
浅谈工业厂房改造设计——以宝武集团某项目为例
《宝钢技术》征稿简介
中国高管培训发展联盟先进企业大学巡展中共中国宝武党校中国宝武管理研修院
宝武50亿铝基新材料及精深加工项目落地三门峡
一座城的独家记忆
宝钢竞争战略分析
“不锈宝钢”主题展空间氛围的探索
武钢今昔
风暴中的武钢“雪上加霜”
从宝钢“八零后”看企业的青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