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2017-12-10 12:07刘喜娥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课程改革阅读教学

刘喜娥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的教学方式与观念,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让学生的思维在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跃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观念更新; 阅读教学;学习方式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不断深入的实施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的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等加以改进,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重对话中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这一角色很像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自己并不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而是千方百计地让现场的来宾和观众畅所欲言,而且也不追求最终形成统一结论。当然教师的角色与主持人也有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与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三、改变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改变教学模式,变教师教为学生学,然后教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课前提问、课前小测等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了解本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有了这个切入点,教师就能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变单一的知识传授为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的教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变对课文的简单分析为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多练,使学生透彻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的教,不是把教材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而是能够比较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习题的处理,不能是简单的寻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真正的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例如:我在讲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等课文时,关于在文章中找出主旨句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找富含哲理的句子。并且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要在结尾处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学生们很乐于接受,并且成功地用于写作之中。

四、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

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余其松: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常识。

[2]何学明:浅淡初中语文新教材及教学方法。

[3]彭辉: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玉亭学校 335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课程改革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