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操作效率

2017-12-10 07:42陆丽
教师·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莫让学具小棒

陆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具因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创造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运用学具,有效操作学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其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数学课堂上怎样合理地运用学具使操作更有效,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选择学具操作时机—莫让学具操作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品

随着学具操作被广大教师开始重视,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学具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生活,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钟面学具,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拨一拨,理解两种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

如“老师用24时计时法报3时和15时,请你们在钟面上拨一拨。拨好的同学把你的钟面举起来,比一比谁最快。”学生会发现两次拨的结果一样。进而理解一个表示凌晨3时,一个表示下午3时。

动手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课前应仔细研读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等,选择需要学具操作的内容,制订一个明确的操作目标,杜绝操作的随意性和形式化。

二、选择合适的学具—莫让教师操作成为学具操作的替代品

在“家常课”中,由于不能找到现成的学具,考虑到准备学具课前需要做的工作太多,很多教师舍弃了学具操作。课堂上原本的学具操作就变成了教师的演示操作,甚至是观看视频课件。

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材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辨认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让每人都准备3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课前我在教室给学生展示了制作过程:在卡纸上先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剪开、粘贴。最后把整个制作过程通过班级QQ群发给家长看,要求每个学生与家长动手合作完成三个。第二天,每个学生都带来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正方体,自由拼搭,通过仔细观察丰富了对空间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单元结束后,我把每个学生制作的正方体全部收集保留下来,方便以后的学习。

选择合适的学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到生活中寻找,也可以结合教学自制学具。选择的学具应该注重合理性和操作性,不宜选择颜色过于鲜艳的、体积太大或太小的学具。

三、适时调控操作过程—莫让学具操作动手不动脑

由于小学生的控制力差,学具的出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在课堂上异常兴奋。学具成为玩具,操作不按要求,学生动手不动脑,课堂杂乱无章。

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课前我就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人民币,并且准备了小的零钱包。为了避免学生课内“玩”,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课外“玩”,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同桌之间认一认、数一数。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课堂上的重要操作活动就是购物活动,同桌之间一人当顾客,一人当营业员,用人民币买喜欢的文具。我的要求还没说完,教室里已经沸腾了,显然学生们对购物活动非常感兴趣。活动前,我们“约法三章”: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不要大声喧哗;小“顾客”要思考怎样付钱;“营业员”要思考需不需要找钱。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有模有样地“购物”,热闹而有序,我也适时地参与其中,提出“你是怎样付钱的?还可以怎样付?”“需要找钱吗?可以怎样找?”“还有别的方法吗?”几个问题,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用人民币上。好奇、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以把学具提前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熟悉学具,利用课外的时间先“玩一玩”。操作学具前应该让学生明确操作要求和操作目的、内容、方法等。同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及时引导,做到有目标、有方向、不盲目。

四、及时反馈操作结果—莫让学具操作只操作无反馈

学具操作的整个过程,学生眼、耳、手、口、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通过演示反馈和语言反馈,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更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如教学《认识三角形》,研究什么樣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时,我给每人提供了四根小棒: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要求学生任选三根小棒看一看能否围成三角形。活动过后,要求小组及时汇报操作结果,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在学生的交流中,争议出现在4厘米、6厘米、10厘米这种“两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条边”的情况,汇报时,一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勉强围成了三角形,但是其他小组举手反对,各组坚持己见。由于在围三角形的过程中,会出现误差,在反馈时我舍弃让学生围,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已经“围成”的三角形,思考“这样围,有问题吗?”“想一想,这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通过层层深入的有序思考,概括出结论。

学具操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只有仔细研读教材,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学具,充分地运用学具,有效地操作学具,才能真正发挥学具的作用,生成高效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莫让学具小棒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一起数小棒
莫让“说”“秃头”
巧移小棒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