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传统培育学生文化自信

2017-12-10 10:45卢天志郭军
师道·教研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信丰南雄长征

卢天志+郭军

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与个人自立的灵魂。培育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应该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突破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南雄中学历史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充分挖掘利用苏区——南雄丰富的革命资源

南雄位于广东北部,东南北三面均与江西南部的大余县、信丰县、全南县接壤。南雄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从国民大革命时期至南雄解放,中共南雄县委领导人民开展的革命斗争就从未中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雄县于1928年2月18日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全县大部分的乡镇曾建立过基层苏维埃政权。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坚持斗争前后长达5年之久。解放后,南雄县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广东著名的革命老区县之一。

南雄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英雄辈出。这里曾留下了毛泽东、朱德、王稼祥、邓小平、彭德怀、项英、陈毅、聂荣臻、叶剑英、陈丕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铭刻着南雄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曾昭秀、共青团南雄县特支书记傅恕等南雄著名共产党人的英雄传奇。

南雄中学前身为道南书院,1906年创办了新学。在百年办学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代雄中人的不懈努力,积淀了厚重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经验。南雄中学从创办起,就把复兴中华文明、担负民族解放、学传新文化新思想作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以后,南雄中学成了粤北地区接受和传播革命理论与民主思想的伟大革命阵地,使一代代热血学子投身到各个时期的革命运动中。1925年,中国共产党南雄特别支部就成立于南雄中学。当时,中共南雄县委主要成员曾昭秀、陈召南、彭显伦、钟蛟蟠、李乐天等,都是南雄中学的学生。

革命先烈们用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所书写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随着文史专家们对苏区南雄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版了一系列的相关著作,比如《南雄人民革命史》《南雄是革命历史遗址专集》《韶关革命斗争纪事》等。这些红色遗迹与著作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

南雄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1934年10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从于都出发,后进入到信丰境内。10月21日,红军兵分两路,一路经信丰的九渡水、上下坪,入南雄境内的黄地、大兰再转入江西大余县境内的兰村、凰凤城、青龙,在靠着梅岭北面山地前进;另一路经信丰的万隆进入广东南雄境内的界址,直插乌迳,经新田、锦陂、上朔、夹河口、茶田等地方转入江西境内。走万隆入南雄界址这一路红军是红一军团的部队,其中有红一军团直属队。肖鋒是当年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总支部书记,他流传下来的《长征日记》对事情经过有详细的介绍。林伟当年是红九军团部文书,他所记录的《工农红军在粤北》对此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培育文化自信最根本的路径是社会实践。2016年12月,正值全国上下庆祝红军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学校派出部分师生重走长征路,去体验红军长征时期的艰难险阻,传承长征精神。每到一处历史遗迹,在历史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下,同学们都在默记红军遗迹的历史渊源。在陈毅石碑栏处,师生们还一起朗诵了陈毅在三南方游击战中写下的壮丽诗篇——《梅岭三章》。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青年学生切身体会当年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面对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百折不挠与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三、把红色革命历史引入课堂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全国卷选修选考内容之一。选修四最大的特点就是所考人物不是教材和课标所要求的内容,即选取教材外的重要人物作为考查的内容。

正因为选修四有些这样的特征,以前我们的师生感觉这部分内容的备考较为麻烦,感觉难以捉摸,并且历史人物难以挑选。现在我们的老师把南雄革命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入历史课堂并编制相关模拟题;这样,既拉近了现在的学生同历史的距离,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又可以轻松培养学生爱家爱乡、爱校爱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们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南雄革命史的丰富资源,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然后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或实地考察进行调查取证。这样也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学科求真的魅力。

责任编辑 韦英哲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丰南雄长征
习作《水粉画静物》
岭南银杏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南雄生态农业发展
南雄梅关
赣南名楼
——信丰阁
构建五大体系,推进信丰脐橙产业转型发展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江西·信丰县编纂出版全国首部脐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