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智慧型教育

2017-12-10 22:01熊静
师道·教研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应心理教师

熊静

提及问题学生,许多教师会很自然地皱起眉头,因为问题学生使他们伤透了脑筋。很多专家也在默默地研究这一类人。问题学生似乎是一个弱势群体,暴露在其他群体中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理应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问题学生这个概念,通常大家会自然地把他们等同于后进生。诚然,问题学生身上具有后进生的缺点,界定这个概念比较复杂、困难,但又不能否定他们之间的差异。然而,必须接受的事实是:问题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

通常,问题学生所制造的问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恶劣影响,某些行为带有持久性妨碍他人的特征。可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在此,只讨论几类较典型的问题学生。

一、教师在教学中常见的几类问题学生

1. 厌学

这类问题学生主要是厌烦学习,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对学校有严重的排斥心理。不仅是学习态度,其学习心理也存在严重问题。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会中途辍学。

2. 没有纪律性

这些学生有时故意和教师对着干,表现自己的能耐,并把打架、违反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为资本炫耀自己,达到心理平衡。甚至还会经常扰乱课堂,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3. 个人品德缺失

这类问题学生因为嫉妒他人的财物而做出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更有甚者,会和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之徒为伍,冲击同学,危害同学安全,影响极坏,在家对父母不尊不敬,恶言相向等等。

4. 心理障碍

這类问题学生多数由于家庭方面原因造成心理失衡而形成心理障碍。他们用对立保护心中的疑惧,日常表现为寡言少语,自闭忧郁,逃避现实,远离集体生活,容易暴躁,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强,抗挫折能力差,较难与他人沟通。这类问题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可能会采取粗暴无礼的行动,或有出走、犯罪、轻生的倾向。

二、教育方法

1. 多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朋友,积极参加到学生的各类活动中去,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和思想变化,学生在良好的心理背景和无沟通障碍的情况下才会敞开心扉,教师的“忠言”才能被学生愉悦地接受并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在非正式场合,学生的性格表现是最真实的。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问题学生在非正式场合的表现,还可以通过学生渠道,了解问题学生。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永远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要细腻得多。

2. 爱是批评的出发点

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行为时常引起学生反感,遇到抵触情绪,其原因往往是出现在教师身上。例如,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话说得太绝,打击了学生改过的信心。因此,教师的批评要具体,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要强调学生做过的努力及可以改善之处,不要从问题中挑出人身和个性上的缺陷。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绝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认错、检讨,要从爱的立场出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教师不宜“感情用事”,不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问题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或指责一番。

3. 遇到问题,稳住事态,稳住师生双方的情绪

问题学生“善于”制造问题已是司空见惯,但教师不能因为这样就情绪失控,遇到棘手的问题要先放一放,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处理。在保持头脑冷静明晰的情况下,教师要研究问题学生为什么会明知故犯这一问题。教师应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为什么犯这个错误上,弄明白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的,找出问题的根源。

4. 尊重学生

问题学生总会寻找平等的话语权及对话权。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听听他们的内心。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公平处事,在学生面前树立平等待人的好形象。

5. 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教师与家长的角色关系,不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教师要寻求充分合作,实现双赢。当问题学生受到来自教师与家庭的高度关爱后,对他的改变有极大的作用。家长有义务全力配合教师,帮助问题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的灵魂。

责任编辑 黄博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应心理教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最美教师
心理感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圆我教师梦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