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学生说数学的导学策略的研究

2017-12-10 10:14钟丽英
师道·教研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老鼠桃子土豆

钟丽英

让学生说数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人一张口就要借助思考来分析问题,对数学现象要进行综合归纳,作出判断,并运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数学语言表达又尚在起步阶段,课堂上学生要么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要么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不规范。因而,笔者认为,让低年级学生说数学的导学策略的研究就很有必要。

一、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说数学的欲望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好奇心强,有较强的表现欲,但同时又担心自己表达不好会被别人笑话。这时就需要老师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入学伊始,在第一次数学课上,我就在班上强调:“只要能举手站起来答题的孩子,都是爱学习、勇敢的好孩子,即使答错了也没有关系”,从而打消孩子答题的顾虑。还有如果学生站起来没有按要求作答,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可能这位同学没有听明白我的问题,没关系,我再说一遍,仔细听好……”如果学生答对了题,我会这么说:太棒了,我最喜欢课堂上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果学生答错了,我会说:没关系,可能你有点混乱,坐下来仔细想一想……

只有在这种轻松、平等的氛围里,学生才不会害怕,才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说数学的平台

北师大教材中,每一节新课都有一个主情境图。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书本提供的内容设置得生动有趣一点,使学生全身心地置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让学生产生迫切想表达内心思想的欲望,自然地流露,主动地参与到说的过程中去。

例如:在教学“背土豆”这一内容时,课本提供了两幅情境图,我觉得如果单看静态的图片不足以激起学生的欲望,于是我设计了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把这幅插图用电脑制成了课件,把“静态”的插图变成了“动态”的情境。

首先我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想”。)我接着说:冬天到了,小老鼠还没找到粮食过冬,他在路上默默地走着,突然……(我边说边电脑显示:“小老鼠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路上有一堆土豆)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掉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举手说:“我发现了左边有5个土豆,右边有2个土豆,我想问一共有几个土豆?”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我继续讲故事:小老鼠赶紧拿了个袋子装土豆,想说今年冬天终于不怕饿肚子了。小老鼠高高興兴背了土豆往家里赶……我故作神秘,问: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孩子们看到了袋子里的窟窿,都能猜出土豆会掉出来。我接着说:真的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显示:小老鼠背着土豆往家赶,“扑通”一声掉下来一个土豆。我问: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边讲故事电脑边放电脑,学生的视线被牢牢吸引,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提问题、列式解决……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说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时,我们常发现数学语言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孩子相应的数学理解能力也较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而,要真正学好数学,使数学的素质目标得到落实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

比如一年级在学校早读就可以读数学课本、数学知识与能力训练,午休阅读和课外阅读时间可以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绘本,如《阿锤和阿蛋愉快的一天》《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值得一提的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够,阅读时一开始要我们带着读,要求学生拿手或笔指着读,后期再让学生自己读。

四、重视动手操作,加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

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让学生手口共同参与活动,用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和重视教材中教学具的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仔细演示过程,并让学生口述,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图示让同桌之间边摆圆片边说算式意义,然后再上台投影摆的过程,边摆边说:“请大家听我说,我用1个圆片表示一个桃子,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3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同时,通过摆的过程学生还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责任编辑 龙建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老鼠桃子土豆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桃子
土豆爱吃糖
送你一箱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