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

2017-12-11 07:03温福林丁辉刘国江唐亮宇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11期
关键词:节段B超造影

温福林,丁辉,刘国江,唐亮宇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526000)

应用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

温福林,丁辉,刘国江,唐亮宇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526000)

目的探讨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8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然后实施心脏B超检查,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心脏B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脏B超检查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径、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内径及右房右室内径等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脏B超检查的总体准确率为88.7%,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灵敏度较高,能够有效判断病情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动脉造影;心脏B超;临床价值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临床内科中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1]。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表明,我国的冠心病病死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意义重大。目前,临床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和常用的方法是心电图,但其灵敏度较低,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而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2],能够明确病变部位、病变范围、病情程度等。本研究根据168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应用心脏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8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3]且经临床检查证实。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有精神障碍疾病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过敏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他类型的心脏病。其中男90例,女78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2.4 ± 6.5) 岁; 病程 1~7 年, 平均病程 (4.6 ± 1.7) 年。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痛、心悸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P >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就诊后完善超声心动图、X线、生化、凝血指标等常规检查,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常规备皮、行碘过敏试验等,使用的心导管为特定型号,通过皮下穿刺进入股动脉 (下肢),以逆行方式从降主动脉至升主动脉根处,探查到冠状动脉口 (左或右),插入并注入造影剂,清楚呈现整个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明确判断出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及血管壁情况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束后,再为所有患者实施心脏B超检查:检查前嘱患者平息心情,保持情绪平静;指导其平躺于病床上,根据血流供应的关系,相应划分患者左心室壁节段,可将左心室壁划分为9、16或20节段;采用GE Vivid E9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患者的病情,调整探头频率为2.0~3.5 Hz,以16节段分析法全面检查患者胸骨旁心脏短轴各切面、胸骨旁心脏长轴各切面、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切面等,若出现异常,则冻结B超图像,估算异常区域,监测机体心功能状况;采用辛普森法进行检测左心室,计算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参数、射血分数 (%)。

1.3 观察指标 比较心脏B超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包括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径、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内径及右房右室内径[4]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脏B超检查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径、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内径及右房右室内径等的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心脏B超检查的总体准确率为88.7%,低于动脉造影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各指标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n=168,n(%)]

3 讨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临床内科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目前,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最高死亡率的疾病,而跃居我国第二位。冠心病的发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支数密切相关,患者同时还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而过度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5-6]。多数冠心病是由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发,而血管内的脂肪物质堆积过多则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原因,当动脉硬化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狭窄随之加重,流向心肌的血流被限制,氧气供给减少,患者则会产生胸部不适等各种症状。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方式,其中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当患者症状发作时最重要的检测方式。研究[7-8]表明,心电图检查容易产生漏诊、误诊,易受假阴 (阳)性因素干扰;而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则是冠状动脉造影,心肌室壁运动异常与心肌供血密切相关。有研究[9-10]表明,冠心病所致的心肌缺血出现的心室壁运动失调是最早的敏感性和特征性的指标,而心脏B超较高的灵敏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进行对症处理。但心脏B超具备高灵敏度的同时,因其受到多次重复反射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容易出现假反射现象,故临床应用中仍需谨慎求证。多普勒超声则能对预后提供基础依据[11-12]。本研究中,168例患者多表现为左心室舒张末径异常、左心室收缩末径异常、右心室流出道异常、主动脉内径异常、右室内径异常等。

本研究纳入168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对其采用心脏B超进行诊断,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心脏B超检查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径、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内径及右房右室内径等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心脏B超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各指标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心脏B超检查的总体准确率为88.7%,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脏B超检查能够有效判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病情,对疾病的后期的综合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灵敏度较高,能够有效判断病情变化,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1]肖音,宁晓婷.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电子版),2015,3(34):77,79.

[2]鹿秀霞,郑永红,陈德伟.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0):4476-4477.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 [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61-462.

[4]田园,王伟,周长钰.实时三维超声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拟诊冠心病患者局部室壁运动的评价 [J].天津医药,2014,42(12):1229-1233.

[5]钟桂新.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J].大家健康,2016,10(4):302-303.

[6]魏苇.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 [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4):70-71.

[7]周微微,周红,王辉山,等.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变化 [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5):440-442,474.

[8]李伟霞,周宇.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评价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3):302-303.

[9]魏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分析冠心病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的研究 [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699-3700,3702.

[10]彭冬红,沈比先,李元歌,等.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心病左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35-38.

[11]郭金枝.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5):51-52.

[12]陈忠,马根山,冯毅,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5):610-612.

Clinical Study on Cardiac B-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N Fulin,DING Hui,LIU Guojiang,TANG Liangyu
(Zhaoqi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aoqing 526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ardiac B-ultrasond in the diagnosis of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1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given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then cardiac B-ultrasond.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B-ultrasond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Results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accuracy of left atrial diameter,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aortic diameter,right atrial and 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 between B-ultrasond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P>0.05).The total accuracy of B-ultrasound was 88.7%,lower than 100.0%of coronary angiograph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Cardiac B-ultrasond in the diagnosis of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s higher sensitivity and can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condition change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y;Coronary angiography;Cardiac B-ultrasound;Clinical value

R541.4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11.1495

2017-01-17

2017-06-05

温福林 (1983-),男,广东韶关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超声。

(责任编辑:常海庆)

猜你喜欢
节段B超造影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