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生活方式、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2017-12-11 07:03李建标何锦照江震钦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负性饮酒危险

李建标,何锦照,江震钦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东 河源517000)

不良生活方式、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李建标,何锦照,江震钦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东 河源517000)

目的探讨不良生活方式及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1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的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打鼾、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和负性情绪 (抑郁、焦虑)。结果两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吸烟、饮酒、打鼾、饮食习惯、锻炼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抑郁、焦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抑郁、焦虑均为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P<0.05);脑卒中和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抑郁、焦虑均呈明显正相关性 (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密切,应及时针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可能对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生活方式;负性情绪;脑卒中;相关性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且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而不断提高,严重危害人群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1]。研究[2-4]指出,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三种类型,即无法改变因素 (如遗传因素、种族、性别、年龄等)、经手术或药物可改变因素 (如打鼾、负性情绪、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及通过调节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可改变因素 (如高盐饮食、膳食结构不平衡、肥胖、酗酒、吸烟等)。由于临床尚缺乏脑卒中理想治疗方案,故加深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认知并实施有效防治措施,对减少脑卒中发生、改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积极意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工作压力增大,人们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日趋严重,且易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其是否会引发脑卒中已得到临床广泛重视[5]。本研究探讨不良生活方式及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22例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组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6];②经MRI、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确诊;③首次发病;④患者或家属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并发肾肝功能障碍;②继发性脑卒中;③并发脑血管畸形、动脉瘤;④并发恶性肿瘤疾病;⑤有脑血管病史;⑥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⑦存在妄想、幻觉。

1.4 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的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打鼾、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和负性情绪 (抑郁、焦虑)。分别采用SDS、SAS量表评估抑郁及焦虑状况。抑郁状况:<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焦虑状况:<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脑卒中发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脑卒中危险因素与病情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s,n (%)]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s,n (%)]

对照组(n=122) t/χ2 P影响因素 研究组(n=122)年龄 (岁)性别0.590 0.442婚姻状况男女已婚0.224 0.823受教育程度未婚丧偶小学及以下初中及高中大专及以上78.20±7.91 71.33±6.85 7.252 0.000 59 (48.36) 65 (53.28)63 (51.64) 57 (46.72)113 (92.62) 115 (94.26)1 (0.82) 1 (0.82)8 (6.56) 6 (4.92)73 (59.84) 77 (63.11)40 (32.79) 35 (28.69)9 (7.38) 10 (8.20)0.366 0.714

2.2 两组的生活方式比较 两组的吸烟、饮酒、打鼾、饮食习惯、锻炼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生活方式比较 [n(%)]

2.3 两组的负性情绪比较 两组的抑郁、焦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的负性情绪比较 [n(%)]

2.4 脑卒中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抑郁、焦虑均为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P<0.05)。 见表 4。

表4 脑卒中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n=122)

2.5 脑卒中与不良生活方式及负性情绪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和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抑郁、焦虑均呈明显正相关性 (P<0.05)。见表5。

表5 脑卒中与不良生活方式及负性情绪相关性分析 (n=122)

3 讨论

脑卒中为多因素所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虽然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改善,但致残率及病死率仍较高,且多数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7-8]。因此,临床公认应加强脑卒中预防工作,减少脑卒中发生,比单纯治疗更具积极意义。同时,骆杭丽等[9]及Putaala等[10]的研究均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关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性已得到临床充分证实,但研究人群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故具体危险因素有所不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为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两者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分析吸烟可诱发脑卒中机制在于其可作用于机体血液系统与血管,通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等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烟草中包含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环芳香烃、尼古丁等200多种有害物质,会增加机体内血栓素A2生成量,加强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促使嗜铬细胞生成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而血压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可引发脑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及粥样硬化,对维持脑血流稳定动脉的自动调节功能产生损害,造成动脉内皮损伤及血管狭窄。尼古丁还可增加肾上腺素生成量,增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全血黏度。同时,相关研究[11]证实,吸烟者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且其黏附性增大,可促使血栓形成。上述因素协同作用,引发脑卒中。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组大量饮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主要是由于大量饮酒能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胰岛素皮质醇、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血管舒张物质,进而增高血压。长期大量饮酒可提高全血低切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主要是由于酒精可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异常增高,蛋白、糖类、脂类代谢产物增多,而血液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上升可引起红细胞变异,降低血液流动性,造成脑微循环灌注障碍,进而诱发脑卒中。同时,结合观察过程,本研究认为大量饮酒会导致脑卒中机制主要在于:①诱发高血压;②诱发心脏内壁运动异常或心律不齐进而引发脑卒中;③激活机体凝血系统;④强化血小板聚集作用;⑤促使脑部血管平滑肌收缩、脑代谢改变,进而减少脑血流量。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打鼾是脑卒中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打鼾主要是睡眠时呼吸道肌肉松弛,导致舌根部、软腭、鼻咽部易发生阻塞或狭窄,而气流经过上呼吸道处受阻则会出现打鼾,打鼾会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原因可能在于其能增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引发体液调节激素失衡、低氧血症等。此外,饮食偏咸者的脑卒中发生风险较其他人群高,且与脑卒中的发生存在明显正相关性。研究[12-13]指出,饮食偏咸易引发高血压,而高血压为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饮食偏咸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增加脑卒中发病率。因此,日常饮食偏咸者应多食用玉米等大量膳食纤维,主要是由于玉米中包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其亚油酸含量可达60%,且富含大量磷、钙等微量元素,可促进血清胆固醇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膳食纤维可对胆固醇产生一定的吸收作用,促使胆酸排出,调节血脂,以此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本研究还发现,两组的抑郁、焦虑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并证实抑郁及焦虑是脑卒中发生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抑郁及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会对大脑皮层调节下丘脑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过量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会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发生亢进,并通过 “糖皮质激素级联假说”这一途径引起海马受损。海马为人类情绪的重要控制部位,受损后可引发或加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人际敏感、强迫、激惹等,内环境紊乱可促进脑卒中病理性演变,最终引发脑卒中。此外,临床多项研究[14-17]表明,脑卒中后易出现躯体功能障碍,而且具有突发性,缺少逐渐适应过程,患者面临肢体功能丧失成为社会心理性应激源,可经中脑网状结构及大脑边缘系统等部位,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产生持续性刺激作用,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生成量,加剧抑郁及焦虑状态,进而对大脑皮层调节下丘脑内分泌系统造成干扰作用,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吸烟、大量饮酒、打鼾、饮食偏咸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密切,应及时针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可能对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1]张升超,赵鹏,郭亚伟,等.深圳市社区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现况 [J].现代医院,2017,17(6):844-848.

[2]Tanaka T,Ohashi T,Hosoi Y.A possible new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stroke,a dental caries pathogen with collagen-binding protein and inhibitory activity of platelet aggregation[J].Jpn J Clin Pharmacol,2011,42(2):71-72.

[3]高东旗,张洪达,李宏,等.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meta分析 [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5):58-61.

[4]阴文丽,薛军,吴迪,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J].医学综述,2014,20(18):3329-3331.

[5]朱霞东,邹文华.脑卒中患者与正常人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和负性情绪的对照研究 [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190-1192.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2010,28(4):50-59.

[7]Zhang M,Chen M,Huang X,et al.Risk factor profile of ischemic stroke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nd its subtypes[J].J R Coll Gen Pract,2011,32(113):2.

[8]代鸣明,楚兰,刘芳,等.贵阳市6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5):446-449.

[9]骆杭丽,何红飞,王欣,等.老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2):138-140.

[10]Putaala J,Yesilot N,Waje-Andreassen U,et al.Demographic and geographic vascular risk factor differences in European young adults with ischemic stroke:the 15 cities young stroke study[J].Stroke,2012,43(10):2624-2630.

[11]张冠中,姬祥龙.脑卒中相关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探讨 [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5):343-344.

[12]王军,张艺,朱晓晖,等.南通市某社区中老年脑血管病人群发病危险因素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5):4329-4331.

[13]张海涛,高励,叶樱,等.甘孜藏区人群生活方式与脑卒中患病率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1):4-7.

[14]吴培香,汤继芹,颜丙娟.基于Orem自理理论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 [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163-1165.

[15]赵芸芸,黄燕.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分布及相关因素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909-6910.

[16]谭志红,姚建玲,卢燕霞,等.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3,34(10):1598-1599.

[17]Dillon DG,Pizzagalli DA.Evidence of successful modulation of brain activation and subjective experience during reappraisal of negative emotion in unmedicated depression[J].Psychiatry Res,2013,212(2):99-107.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Unhealthy Lifestyle,Negative Emotions and Stroke

LI Jianbiao,HE Jinzhao,JIANG Zhenq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Heyuan People's Hospital,Heyuan 517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unhealthy lifestyle,negative emotions and stroke.Methods1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and another 122 healthy people with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General data(gender,age,educational attainment,marital status),lifestyle(smoking,drinking,snoring,eating habits,exercise)and negative emotions(depression,anxiety)of two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by our homemade questionnaire.Results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age between two groups(P<0.05),but not found in the gender,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marital status between two groups(P>0.05).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smoking,drinking,snoring,eating habits and exercise between two groups(P<0.05),and also found in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between two groups(P<0.05).Smoking,excessive alcohol,snoring,salty diet,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stroke(P<0.05),and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troke(P <0.05).ConclusionsThe unhealthy lifestyle(smoking,excessive alcohol,snoring,salty diet)and negative emotions(depression,anxiety)have close correlation with the attack of stroke.Patients with above risk factors should be timely intervented,which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stroke,and ma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clinical effect and prognosis.

Lifestyle;Negative emotions;Stroke;Correlation

R743.3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11.1531

2017-07-31

河源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5-7)

李建标 (1978-),男,广东河源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

(责任编辑:何华)

猜你喜欢
负性饮酒危险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喝水也会有危险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陶渊明 饮酒》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与猫狗共饮酒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