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机制在护理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7-12-11 07:04陈志明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1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常规护士

陈志明

(广东省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罗定527200)

奖励机制在护理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志明

(广东省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罗定527200)

目的研究奖励机制在护理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75例。常规组给予一般疾病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奖励机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疗效评分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常规组的生活能力、社会关系、工疗情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康复疗效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奖励机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康复疗效。

奖励机制;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康复疗效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病因未明,发病人群以青年、中年多见,疾病特点为认知障碍、思维异常、情感知觉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等,发展至后期可能出现智力损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病程较长,且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疾病易复发,需长期维持药物治疗[1]。本研究对象均为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需维持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同时护士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健康教育、认知重建、生活行为训练等,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奖励机制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疾病康复[2-3]。本研探讨奖励机制在护理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常规组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 (43.2 ± 4.1) 岁; 病程为 1~3 年, 平均病程 (2.0 ± 0.4)年;学历水平:初中15例,高中43例,大专17例。观察组中,男56例,女19例;年龄30~54岁,平均年龄 (43.5±4.3) 岁; 病程为 1~4 年, 平均病程 (2.2 ± 0.5) 年; 学历水平:初中16例,高中43例,大专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处于疾病康复阶段;精神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具有一定认知能力。排除合并其他机体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该组给予一般疾病护理流程。护士为患者制定用药计划,嘱咐患者设置闹钟定时提醒服药;护士向患者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知识及家庭生活护理要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维护病房环境良好,并提供出院指导。

1.2.2观察组

该组给予奖励机制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科室建立奖励机制小组。组员由责任护士、护师共同组成,所有组员学习正面鼓励机制,掌握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护理知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交流,提出护理诊断,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确定其生活兴趣爱好。②制定奖励机制。物质奖励:护士应加强巡视,增加与患者的日常相处时间,密切关注其生活状态,对表现优异的患者及时提供饮食、外出以及患者感兴趣的书籍、活动等,鼓励家属陪伴患者参与户外活动,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保证每次奖励程度均在前一次奖励基础上适当增加,坚持正面鼓励机制,及时夸奖患者,提高其康复信心[5]。语言鼓励:护士应每日与患者保持沟通,及时告知病情治疗进展,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解释机体症状反应,表扬患者取得康复效果,告知未来康复计划,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IPROS)评估患者干预后的康复疗效,包括生活能力、社会关系、工疗情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每项指标总分为5分,得分越高表示康复疗效越差[6]。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前一天发放问卷,要求患者本人填写,护士负责统计结果,满意度 =(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能力、社会关系、工疗情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各项康复疗效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比较 (±s,分)

组别 n 生活能力 社会关系 工疗情况 生活习惯 人际交往观察组 7 5 1.0 1±0.2 0 1.2 3±0.1 0 1.0 5±0.0 8 0.8 4±0.1 0 0.9 3±0.1 2常规组 7 5 1.4 5±0.3 1 1.5 6±0.1 2 1.4 8±0.1 6 1.5 2±1.0 0 1.7 8±1.0 2 t 1 0.3 2 9 1 8.2 9 6 2 0.8 1 7 5.8 6 0 7.1 6 7 P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n,n(%)]

3 讨论

3.1 奖励机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康复疗效

本研究通过实施奖励机制护理,结果显示常规组干预后的康复疗效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通过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发现患者感兴趣的问题,关注其精神想法,并了解其心理需求,及时地肯定患者取得康复疗效,以提供物品、书籍、食物、户外活动等方式鼓励患者。护士应坚持正面鼓励机制干预,及时采用语言积极鼓励患者,对取得进步的患者提供奖励措施,帮助患者共同分析取得康复效果原因,并加以语言引导,通过介绍其他患者治疗成功的经验,增强患者自身康复信心。有研究[7]表明,护士陪伴患者多参与户外活动,通过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树立针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护士与家属共同向患者提供亲情护理干预,结合生活行为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社会融入度,有利于树立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3.2 奖励机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满意度

本研究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语言结合物质奖励机制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服药依从性、疾病恢复及精神症状恢复等情况,日常给药时与患者保持人性化沟通,采用食物诱导法,鼓励患者服药,服药后及时给予物质奖励。当用药后取得一定进展时,及时告知患者,肯定患者的行为及药物治疗效果,使其意识到采用护理干预后疾病康复效果较好。有研究[8]表明,时刻采用语言鼓励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奖励机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康复疗效。

[1]于文红,李志新,赵静,等.发病年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07-1211.

[2]孙玉静,王丽娜,周郁秋,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致残因素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12-715.

[3]张海娟,王丽娟,马莉.以护士为主导的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0):1565-1568.

[4]顾静莲,王玲,沈颖,等.支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及照顾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8):2568-2571.

[5]祁恩秀,柯丽,汪艳.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15-2816,2836.

[6]王淑荣.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357-3359.

[7]李姗姗.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29-331.

[8]曹新妹,贾守梅,龚晴,等.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 [J].上海护理,2016,16(4):28-31.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ward Mechanism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

CHEN Zhiming
(Luodi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Luoding 5272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ward mechanism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Methods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ventional group

general diseas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ward mechanism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rehabilitation effect after intervention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rehabilitation effect such as living ability,social relationship,occupational therapy,living habits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bservation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67%,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67%of conventiona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Reward mechanism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satisfaction degree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Reward mechanism;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Nursing;Rehabilitation effect

R473.74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11.1609

2017-06-03

陈志明 (1975-),女,广东罗定人,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

(责任编辑:钟婷婷)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常规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常规之外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