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后的中国式民主

2017-12-11 07:47李北方
浙江人大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兴邦草案决策

李北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派出去考察学习的团队一批接着一批。现在,来中国考察学习的外国人多了。随着形势的反转,中国学人的自信也增加了,近年来总结中国经验的作品层出不穷。

在这类作品中,偏于理论化的居多。相比之下,王绍光教授近年来的研究就凸显出其价值了。他集中于做政策研究,通过对我国政府决策过程的描述,来解释中国经验的价值在哪里。如,读罢这本《大智兴邦:中国如何制定五年规划》,既能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政府运作过程的了解,也能更深地体会到“制度自信”背后的底气。

制定五年规划是一件大事,每到这个周期,我们总是能从新闻里看到很多这方面的消息。但从新闻里看到的主要是中央领导进行相关调研和征求意见、召开重要会议审查和通过规划等方面的情况,但这并不是政策制定过程的全部,还有很多工作是上不了新闻的,可重要性一点也不差。

王绍光教授通过研究,将五年规划的制定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聚群策。在对上一个五年规划进行中期评估的时候,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周期就开始了,在这个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开展调研、征集和听取各方意见、委托课题研究、鼓励政策建言等,这个阶段相当于给决策者来一个“头脑风暴”,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思路上的启发,确定五年规划的主要方向。

集众思。这是指方案起草阶段,起草人员要对方方面面征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去粗取精,以便起草政策文本。在这个过程中,起草人员边学习、边讨论、边修改,分头起草,汇总成文,然后继续讨论修改,直到形成文本性的政策草案。

广纳言。草案形成后,会发给各方面征求意见,范围很广,覆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界、各地方、各部门、有关专家等等。倾听来自各方的意见有助于克服片面性、主观性,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会被吸纳到规划方案中,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形成政治共识的过程。

合议决。在不同的决策层面,由领导人或者领导机构确定政策草案,直到最高决策层确认,使规划文件获得法律效力。五年规划的最终确认权,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告四方。指将已经形成的政策文件向各方进行传达,并进行宣传和动员,具体动作包括中央领导在各种场合强调学习五年规划,各部门、各地区部署学习,中央各部门组织宣讲团分赴各地开展宣讲等。

这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涉及极大的工作量和相当庞大的工作人员群体,普通民众通过新闻了解的当然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

另外,以上概述的五阶段并非只走一遍,有关程序是要经过多遍反复的。在规劃纲要起草、党中央《建议》稿起草、纲要草案起草过程中,该程序都要进行一遍,也就是说,初步征求意见、起草文本、深入征求意见、决策通过的流程,至少要相对独立地进行3次。

如五年规划这样的重大决策的出台是谨慎的,每一个字都经过无数次推敲,一些内容加了删,删了再加,反反复复。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产物。事后看,无论规划本身是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可以确保的是,政策本身的出台是谨慎的,每个字每个表述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共识。这确保了规划能在实践中大部分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了整个国家按照预定的方向稳步前进。这也是中国成功的重要原因。

(《大智兴邦:中国如何制定五年规划》,王绍光 鄢一龙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邦草案决策
沉痛悼念石兴邦先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anosecond laser ablation and plasma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ing a real gas equation of state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百十初心不忘 树人扶农兴邦
——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历史回眸
百十初心不忘 树人扶农兴邦
——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辉煌成就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慈善法草案的十天与十年
《网络安全法(草案)》的宏观审视
ISO 14001环境管理系统修订草案征求反馈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