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风家训的传播现状及新媒体传播策略

2017-12-12 10:37唐湘玉
戏剧之家 2017年22期
关键词:传播策略新媒体

唐湘玉

【摘 要】传承优良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家庭的兴衰,也关乎国家命运。本文以中国家风家训为研究背景,在分析中华家风家训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网络新媒体、数字新媒体、手机新媒体三个方面阐述利用新媒体传播家风家训的基本策略,以期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文化。

【关键词】家风家训;新媒体;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2-0220-02

五千多年来,中华文化不断得以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宏伟庞大的文化体系。而家风、家训文化正是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条非常重要的支流。家风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1]家训指家长教育子孙持家治学、立身处事的话。[2]通俗来说,家风家训像是规范家庭成员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

家风能够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家风能让家庭成员找到共同存在的价值,它是家庭成员中彼此联系的精神纽带,只有拥有精神纽带的家庭才能紧紧团结在一起。家风能够使家庭不断昌盛。没有淳厚家风的家庭是不能得到延续的,家庭成员没有共同的价值认知,家庭就非常容易分崩离析。家风能够規范子弟行为、教化心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里“规矩”制定的依据便是“家风”。如若一个家庭没有家风,那么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家教,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就会有所缺失,不仅会对家庭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国家、社会也无益处,所以说传承优良家风非常重要。

家训又名“家矩”“家规”等。在中国古代还没有明确的国家法律时,当时国家与社会、宗族需要约束规范人的行为以维持应有的秩序,于是出现了“家训”。不同的世家大族都拥有不同的家训。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其中涉及与父母、兄弟的相处之道,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内容。除《颜氏家训》外,还有《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王氏家训》等关于家训的著作。这些家训中不乏有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很值得我们借鉴。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一个家庭,更关乎国家之命运。领导干部及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老百姓对整个国家官员的看法,而且不良的风气会造成贪污腐败,所以领导干部及家庭构成应该树立良好的家风以正国风。树立优良的家风不应该是口号,更需要付诸行动,首先要从我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人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亲。”中国现在是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待传统家风家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家风家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促进家庭的文明和谐,推动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一、家风家训文化的传播现状分析

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而,在当下如何传播发展家风家训,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还在不断摸索的阶段。笔者分别从家风家训的传承现状与传统媒体传播现状进行阐述。

(一)家风家训文化的传承现状分析

家风家训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一定的地位。有许多中国人还是非常重视家风家训文化的。因中国家风家训文化的多样化,才得以适应不同的家庭和民族的生活发展。2014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的节目中,央视记者采访了百姓关于家风的见解,民众的回答质朴而真实。但有部分家庭和个人不太重视家风家训文化,有的家庭或由于社会的变迁遗失了所应传承的家风,或由于文化道德程度的限制而不知家风为何物,或由于传承的脱节而丧失本应传承的家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家风家训文化得不到重视。没有家风的家庭更谈不上有家训。在当今社会,年轻一代对家风家训传承的热情度更加不高。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各种信息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风家训的传播若不加以创新,不能引起新一代的认同和共鸣,那么年轻一代自然也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传承家风家训文化上,也就失去了对家风家训传承的热度。

(二)利用传统媒体传播家风家训现状分析

1.口耳相传。许多家风家训并没有文字记载,一般在家族长辈对后辈的言语教育中体现出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样的传播方式能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家风家训文化得到传承。但是这样的传播方式不能使家风家训得到更好规范,并且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错漏,甚至有可能遗失。从人的方面来说,不一定每一个家庭的长辈都德行优良并且擅长教育子女后代,子女后代也有可能会对父辈的说教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家风家训得不到更好传承。

2.纸质书籍。从古至今,有很多关于家风家训的书籍篇章,除《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王氏家训》外,还有《傅雷家书》《诫子书》等。这些书籍都能起到传播优良家风家训、教化民众思想的作用。但无论书本里的内容多么丰富,必须要人“阅读”才能有效传播书中内容。连闻名世界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都停止发行印刷版,而转向数字化传播,证明更多的人不再关注和阅读纸质书籍,那么中国的家风家训纸质书籍对家风家训传播的贡献是有限的。

3.电视广播。电视广播媒介在从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影响着人类,它们能将稍纵即逝的声音与图像保存下来并使之得以传播,比起书籍文字,它们的传播更吸引人并且更能让人接受,受众群体更加庞大。但其传播较为单向,缺少互动性,并且成本较高。在利用电视广播传播家风家训文化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莫过于央视。2014年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掀起了家风家训传播热。这一档春节访谈节目,不仅向民众传播了家风家训文化,更让群众参与其中,增强了互动性。虽然央视的这档节目较其他电视节目来说增强了传播的互动性,但是能通过电视节目参与互动的人并不多,参与者以记者采访的为主,所以参与的群体也不广泛。

4.报刊杂志。报刊的受众群体大多为中老年人,对年轻人没有什么吸引力,杂志由于售价较高,造成阅读成本昂贵,即使在年轻人喜欢的杂志上宣传,效果也不会太理想。endprint

二、利用新媒体传播家风家训文化的策略

要使家风家训文化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将家风家训文化的传播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当前新媒体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而应用生成的,所以根据以上三大技术标准可以把当前的新媒体形态划分为网络新媒体、数字新媒体与手机新媒体三大类型。”[3]

(一)利用数字新媒体传播家风家训文化的策略

“数字新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存储与传输信息的媒体形态。”[4]数字电视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介受到极大冲击。家风家训文化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仅仅依靠传统电视媒介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数字电视、数字多媒体广播等媒介传播。现在使用平板电脑、手机觀看电视的年轻人远比用传统电视观看电视节目的要多得多,对于投放在数字新媒体平台上的家风家训公益广告,不仅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还要贴近年轻人、小孩子的生活。就像《中国诗词大会》一样,将古代诗词与现代电视节目结合起来,不仅不会枯燥乏味,反而让年轻人更能体会到家风家训文化中的风采和韵味。

(二)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家风家训文化的策略

1.网络书刊、报纸、杂志传播。将《颜氏家训》《傅雷家书》等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书籍的电子版本在网上书城、校园网站上进行推广。现在有很多优秀的电子书阅读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也可以找到有关家风家训文化的书籍,但是很少看到有这一类书籍的推广。我们可以和类似当当读书这样的电子书平台合作,推出以家风家训文化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借助电子书平台推广家风家训文化。全文字性的电子书并不适合低龄儿童的阅读理解,可以开发图文版电子书,降低阅读的难度,拓宽阅读电子书的受众群体,增加电子书的趣味性。

2.博客、微博传播。微博和博客比较类似,只是博主在微博中所能发表的文章篇幅较短,发表照片也有限制。传播家风家训文化可以和在网络上影响力较大的博客及博主合作,传播有关家风家训文化的优秀文章、广告、影视作品等。

(三)利用手机新媒体传播家风家训文化的策略

1.微信传播。微信朋友圈功能使消息的传递更具指向性。微信群往往会有共同关注的信息,所以可以通过朋友圈来传递家风家训文化。微信公众号也是一个传播家风家训的良好平台。虽然现有的微信公众号也有关于家风家训的,可内容不规范且专业性不强,难以吸引人关注、传播家风家训文化的目的。我们可以申请一个以家风家训文化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将其与年轻人的喜好相结合,使微信公众号更具有青春活力,能够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

2.制作手机APP。其内容侧重家庭教育方面。APP中有适合父母阅读的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的文章,也有适合孩子观看的关于家风家训的图片文字。APP中能够收录关于家风家训的书籍、图片、公益广告、影视资料等。可以在APP中设立论坛版面,供大家一起交流,还可以在APP中制作关于家风家训的亲子小游戏。

三、结语

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优秀的文化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要让家风家训文化得到有效而深远的传播,就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5]传播家风家训的公益广告也是其中的一盏灯,它能点亮光明驱逐黑暗。家风家训文化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广告宣传,离不开新媒体,最重要的是,离不开人们的共同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词典规范词典第三版[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4,630.

[2]李行健.现代汉语词典规范词典第三版[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4,631.

[3][4]曾来海.新媒体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5]CCTV,公益广告“就像一盏灯”。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播策略新媒体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