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哲学思考

2017-12-12 14:31薛刚
世纪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

薛刚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近一百年的当今中国,重新审视什么是马克思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三个基本问题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梳理与探讨,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发展,反思并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中所起到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1-0047-0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两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和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只有在正确地理解它们的前提下,才可以运用其正确地指导实践工作。在当代世界的学术界,马克思主义已经不仅指一种学说,它已经发展为具有地域、文化和不同专业背景下的一个大的思想潮流。从地理位置上划分,马克思主义可分为东欧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自东欧,更确切地说是来自前苏联,但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進一步发展,国内有些学者也对东欧其他国家和西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研究来充实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从专业背景的角度划分,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又和西方各现在哲学思想融合,产生了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女性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所以在现代思想大融合的大环境下,如何定义马克思主义则更加困难。然而,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提起马克思主义,人们首先会想到马克思哲学,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首先搞清什么是马克思哲学,会对我们界定马克思主义起到很大的帮助。

一、马克思哲学是由马克思本人所开创的哲学

从形式上来看,马克思哲学就是马克思本人所开创的哲学思想,但我们通常对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并不做出具体区分,不过恩格斯说过:“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创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哲学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哲学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1](P.248)这段虽然是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诞生所做的阐释,但同样可以看出马克思哲学主要是由马克思本人所开创。可以说,马克思的其他诸如政治思想、经济思想、人类社会思想等等在逻辑上都来自于他的哲学思想。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核心位置的一定是他的哲学思想,只是有些人把其理论化独立化出来,有些只是把其蕴涵在他们的其他各种思想中罢了。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的思想可谓是空前的庞杂,但其政治、文化、艺术、伦理等思想都以他的“形而上学”为前提,它既是亚氏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又是他思想体系的方法论。近代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思想同样是建立在他所特有的“辩证法”基础上。并且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大部分是来自于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改造。列宁曾指出:“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2] (P.309-310) 在哲学方面,马克思直接继承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并开创性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哲学中最具特色的是他的总体性思想。弘扬人的地位是从启蒙运动开始的,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所具有的创造力是巨大的,德国古典哲学正是对启蒙运动在哲学上的总结和概括,康德已经看到人作为人的本质就是世界,但真正把人融于国家、融于社会的是黑格尔。黑格尔在“客观精神”中把人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到社会、国家的高度,认为只有在社会和国家中,人的本质才能真正的实现。然而黑格尔所说的社会、国家还是抽象的,没有实践的动力,马克思正是看到了黑格尔这方面的局限,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总体性思想,只有人才能创造世界,但首先要解放束缚人本质的东西,所以就需要革命,把现实世界中阻碍人发展的一切纠绊全都剔除掉。可以说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既是他理论的出发点,也是他革命思想的最高目标。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并未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他在确立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后,直接转向了实践领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尝试把他的哲学思想运用于对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中,我们说这种尝试是成功的,在当今世界经济千变万化的时代,他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同样可以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胡乐明老师在转引佩里·安德森的话中曾指出,“马克思本人的研究工作相继从哲学转到政治学再转到经济学,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颠倒了他的路线。大萧条之后,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之中对于资本主义大量的经济分析大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兴起的哲学分析、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研究。”[3] (P. 24)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吸收各种新思想、文化,所以由开始到结束不是一个终结,而是向着另一个高度的迈进。政治与经济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思想在现实中的表象,其本质存在于文化、哲学等形而上的领域中,所以一个成熟的思想中的核心一定是哲学。但马克思本人所关注的不是在如何改进理论方面的问题,而是现实问题,是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解放的问题,正如他自己所说,哲学家是在解释世界,而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世界,[4] (P. 133-140) 这后一个问题才是根本问题,马克思在时代精神中抓住了本质的方面,他的理论和实践的洞见是敏锐且犀利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的如“新黑格尔主义”“新康德主义”等纯粹的理论式主义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强的实践色彩。endprint

二、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普遍性、真理性的学说

赖特·米尔斯在《马克思主义者》一书中说过,“正如大多数复杂的思想家一样,马克思并沒有得到人们统一的认识。我们根据他在不同发展阶段写出的书籍,小册子,论文和书信对他的著述做出什么样的说明,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观点,因此,这些说明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代表‘真正的马克思。”[5] (P. 39) 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真理性的学说,每一种界定只能是对它的一个证明,而理论本身却是自明的。这么说当然有些古典哲学的特点,然而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应那些想把马克思主义界定为一个特殊学说的人。国内学者陈先达曾指出过:“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种学说的名词,而是一种学说的本质。”[6] (P. 35) 本质是相对于现象来说的,上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判断对于它的本质来说只是现象,两者是一与多的关系,本质是一,现象是多。另一位国内学者孙正聿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进行‘界说,从而形成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是,存在各种不同的‘界说并不意味着存在多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界说可以是‘多,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却是‘一。”[7] (P. 4)

哲学不走出自身,它仅是潜在的真理,马克思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由潜在到现实就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辩证道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另一种解读即:实践是真理的完成,实践是理论的现实。所以,只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是很片面的。第二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强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就不在于它是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无产阶级实践的最终目标的认识,而在于发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之一的卢卡奇曾在《历史与阶段意识》一书中对何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做了如下理解:“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所有这些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8] (P. 47-48) 用求同存异来形容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很恰当的,开放的体系是可以接受一切异与自己的思想的,这也是为什么在黑格尔去世后,多数人都是在批评他的哲学体系的原因之一,封闭的体系是经受不住时代的考验的,同时也阻碍了时代的发展。马克思本人常谈人要有批判意识,所以对于他的思想,后人同样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每位伟人都有超出他所在时代的伟大思想,同时也有受他所在时代的局限,只有正确地分清其思想中哪些是具有普遍性的,哪些是具有时代性的,才能算得上是批判地接受了他的思想,才能算得上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卢卡奇在书中指出只有方法才是普遍的,内容在每个时代、每个问题中所显示的是各不相同的。

马克思所谓的批判意识同时也是指真理具有的时代局限性。最早提出“批判”概念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但在康德那里批判是指对于思想自身的考察,而在其另一部带有批判性的著作《实践理性批判》中,批判也仅指道德领域,在康德那里,实践与批判还仅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相比之下,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批判则是对于真理的实践考察。马克思在分析研究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后认为真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每个时代的真理只能反映它所处的那个时代,例如封建时代的真理就是“分封建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理则是一切以资本为基础与目的,这些是指特殊真理。马克思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时也看到了黑格尔所谓的具有普遍性的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全体”,[9] (P.12) 马克思看到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体系。因此,只有站在全体的高度,才能辩证地审视真理,才不会片面地抓住过时的、不能指导实践的真理。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和“坚实内核”

斯宾诺莎曾说过“一切规定就是否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界定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大的思潮,那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是这个思潮的指导思想,但是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当我们规定一个事情时,就否定了它作为其他事物的可能,所以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的时候,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其他特质。本质还要由本质自己证明,由其应用所做出的只能是旁证。上文我们曾说过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那么现在要说的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本质,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间接本质。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特征。一方面,基本原理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它是区别于其他学说、主义的标志,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另一方面,基本原理则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发展阶段内具有普遍性的原理,如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原理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是一种学说,既然是学说,就要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独特之处。马克思主义学说来源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学说,但又与之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其重点在于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唯物主义的,其继承的部分是辨证法的合理内核,改造的部分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最终开创的是“辨证唯物主义”,这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特征之一。其二是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改造,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国内现在通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沿用苏联由斯大林主编的政治教科书的体系,这个体系虽然有很多缺点,但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划分上还是正确的,对于唯物主义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这一论断对于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来说仍然具有借鉴价值。“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辨证法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思想之中。马克思最具体表性的著作《资本论》中处处可见三大方法论的身影。唯物辨证法是研究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方法,但它们不是人主观思想的产生,而是先天寓于事物之中的,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地生产实践才认识到它们。唯心主义辨证法则认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是存在于意识之中的,先验哲学认为事物的规律先天存在于主观的意识中,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规律存在于一个客观的意识中,如存在于上帝的意识中。这些观点在历史中的存在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对于研究世界、物质的根本特征却仍然是外在的、不具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这方面则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唯物主义辨证法避免了上述唯心主义辨证法的不足,这对于人类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唯物辨证法的另一内核——唯物史观,给人们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这种规律总结为: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上述总结的四点可以称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要素,四者存在着辨证关系,生产力是动力,生产关系是经济基本,两者共同构成物质条件,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等,它们与意识形态共同构成精神条件,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物质的完成,在没有人类时物质自在存在,但经过人类改造过的物质具有了人类精神的特征,成为了精神的产物,成为了自为的存在。物质与精神的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基本特征,即所谓的党性,是区分唯心与唯物的根本标志。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著作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武器,只有真正理解、抓住这些特征,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在实践的检验下才能放出永恒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胡乐明.当代西文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取 向[J].当代经济研究,2011,(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5]赖特·米尔斯. 马克思主义者[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64.

[6]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

[7]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究[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集团,2011.

[8]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 杜章智译. 北京:商务 印书馆, 1992.

[9]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 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1979.

[责任编辑:褚永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形态及其相关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
浅谈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创新途径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