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健身现状的调查与策略研究

2017-12-13 00:52梁培会闵欣欣夏正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松江大学城体育

梁培会,闵欣欣,尹 丹,夏正清

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健身现状的调查与策略研究

梁培会1,闵欣欣1,尹 丹1,夏正清2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综合要求,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下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于此背景,本调查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访谈等调研方法,对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联系实际对影响大学生健身积极性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研究提出提高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健身积极性的策略方法。

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健身现状;策略研究

1 松江大学城大学生的健身现状

1.1 松江大学城学校数量、场馆情况、人均健身面积

松江大学城一共七所院校,院校之间实施资源共享。上海市大学生游泳馆、体育馆等已经开通使用,其中,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体育馆占地面积117105平方米,体育馆观众席容量高达8000座。除了共享的体育资源,院校各自的体育场馆,如体育场、足球场、体育馆、篮球场、体操房等基础体育设施齐全,部分院校还有自己的特色设施,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高尔夫球场,东华的攀岩墙。大学城文汇路上也有私营的健身房,如活力健身房、千人健身馆等。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教育系统所管理的体育场馆达到66.05万个,面积占全国体育场馆总面积的53.01%。这意味着,对于松江大学城约8万学生来说,总健身场地是十分足够的,人均健身面积超过平均水平。

1.2 大学生健身时间、健身项目、健身形式的选择等现状

1.2.1 健身目的

健身目的是大学生参与健身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结果显示,6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塑造身材,60%选择了强身健体,51%认为是娱乐放松,依次位列前三,某种程度上说明目前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不断上升。

表1 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健身现状调查结果表

1.2.2 健身场所和项目

首先对健身场所的选择,48%的被调查者选择在体育场,37%选择在校园环路,32%选择在寝室。其次是健身项目的选择,在田径、球类、舞蹈、游泳、瑜伽、其他等众多健身项目中,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球类、田径和瑜伽,所占比例分别为45%、40%、35%。其中,男生和女生中位居首位的分别是球类和瑜伽。

1.2.3 健身知识获取渠道

健身姿势、动作的专业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健身的质量和效率,在被调查者中,56%通过网络视频获取健身知识,其次是体育课堂、健身教练,所占比例分别为47%、28%,也有一部分通过健身教练、电视频道、体育社团等途径获得。

1.2.4 健身时间、频率和形式

对于健身时间的安排,按工作日和双休日划分,56%喜欢在双休日进行健身锻炼,73%的学生喜欢在晚上进行健身活动,只有15%选择下午,19%选择早上。67%的人一周的健身次数为1~3次,其次一周进行4~8次占28%,一周进行10次以上的只有2%。最后是健身形式,其中有59%喜欢单独健身。

1.2.5 影响健身的因素和每月能承担的健身费用

通过调查,所有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课业多、学生工作繁忙、上网和睡觉,所占比例分别高达59%、49%、37%,另外费用太高所占比例也达到14%。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每月能承担的健身费用在五十到一百之间的高达51.5%,在一百到两百之间的仅占27.3%,超过两百的只有4%。

1.2.6 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设施评价

表2 松江大学城大学生体育课程及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结果表

学校体育课堂是大学生参与健身和获取健身知识的重要平台,本次调查,对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对本校体育课程以下几个维度:课程设置合理性、课程内容有趣性、教学方法有效性、课程终身实用性的评价展开了调查,其达到满意度以上的分别为71.9%、65.6%、75.8%、60.4%,另外还对学生对本校体设施评价展开了调查,场馆开放时间、器材外借情况、设施齐全程度、运动空间大小、场馆环境卫生等评价维度的满意度分别为64.6%、47.9%、76.1%、72.9%、82.3%,另外对器材外借情况不满意的高达11.5%。

2 影响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健身的因素分析

2.1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因素

大学体育课是大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专业健身知识的重要平台。从调查结果看,75%的同学会按照个人爱好来选择体育课程,但有些学校首次选课都是随机录取,加上多数热门课程开设数量和人数的有限性,学生更难选上自己最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导致热情降低。

2.2 健身资源因素

健身资源是大学生参与健身的必备因素,丰富的健身资源、有趣的健身项目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健身的主观积极性。根据调查,松江大学城游泳馆的学生票价为15元/次,大学城附近的健身房会员年卡为1180元/年,学期卡为650元/年,松江大学城2/3的大学生只能在学校获得健身资源。在被调查者中,对学校器材外借情况感到不满意的高达11.5%,感到一般的高达40.6%,这说明学校在资源的配置上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未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因此,学校健身资源的不合理开放,趣味性健身项目的缺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2.3 互联网+生活的现代生活方式因素

大学生目前已经适应和融合互联网与学习、生活的多元化发展,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健身人群获取健身知识的主要渠道,这种快速便捷免费的健身资源扩大了大学生可健身的范围,通过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将其合理运用到健身过程中,从而提高健身效率。这种“宅”文化发展的生活方式又增强了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依赖性,减少健身的机会,同时使许多室外的体育设施闲置。另外,学生偏爱通过网络来获取健身知识的途径使得大学生通过手机app便可学习健身知识,独立完成健身活动,成为相对封闭的个体,与周围的健身者失去交流和学习,逐渐“个体化”发展。

3 提高大学生健身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3.1 优化学校体育课程设置

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学校可根据往年选课的综合情况,多开设热门课程,并且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针对不同体质和体能分别教学。转换学生选课录取模式,录取首次选课志愿。改革创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将枯燥的理论内容与当下体育界热点事件或新闻相结合,增加不同的主题,穿插竞技类的游戏项目,不单纯将体能作为唯一指标,增强体育课堂的多样性,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加强师生间交流,让学生分享体育锻炼的心得,增强学生课堂活跃度,老师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3.2 丰富健身资源

充分整合松江大学城学校内的体育场馆及体育资源,如有收费的项目设施则可以开通会员卡制度,采用智能化的体育健身器材,在操场或者校内的开放空间建设健身器材,让学生能够有固定的场地进行锻炼,靠近学生的生活区域。各校增加资源共享的体育健身课程,使大学生能体验到各校独特的体育项目,有效利用松江七校的健身资源。利用视频教学的方式教大家日常生活的中的健身小技能以及方便易操做的动作,使大学生能够将体育锻炼实践到生活中去。更新学校内不常用的体育设施,废除多余的体育场地,添置新兴的体育设施,合理规划体育资源。

3.3 加强松江七校在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多举办联赛

松江七校整合各自的力量与社会组织向结合,与体育品牌合作,双方提供赞助及多维度宣传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开发社会力量与高校结合的校园体育模式。拓展更多的项目,通过社会组织的专业赛事,提供专业培训,联合各校体育组织形成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在赛事过程中采用当下流行的直播平台,将过程展现在网站上使全国的大学生能实时观看,引起更多看点,大学生会更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热门的体育活动中,也会更关注体育健身。

3.4 拓展更符合大学生现代生活方式的健身活动

符合大学生现代生活的健身方式及其重要,例如一些健身类的手机APP的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学到健身达人们分享的简单易学的健身动作,坚持每天几分钟的练习时间便可完成相应的健身任务。像瑜伽以及健身操这类适合大学生在宿舍便可实行的运动可以普及,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塑造形体,使大学生更加自信,更喜欢健身的生活方式。

3.5 对私人健身场所加大监管力度

私人的健身场馆需要在价格上作出调整,针对大学生实施优惠策略,鼓励大学生前去健身馆进行免费体验。对于健身馆加大检查管理力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健身私人教练培训、评估体系,尽快完善和出台私人教练考核标准。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加强对私人教练队伍的监督和检查,积极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技能评比活动。私人教练应加强健身指导能力、开运动处方能力、体能评估能力、急救能力的培养,重视并提高再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够使大学生学到正确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避免盲从以及学之无用降低学生的健身热情。

4 结语

提高大学生健身积极性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家已采取多种举措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体育与课余锻炼的结合将会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水平和健身积极性。

[1] 李献军,浅议全民健身计划下如何做好高等体育教学[J].学校体育学,2017,(4).

[2] 杨团结,吴磊.健身房健身私人教练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少林与太极,2011,(11).

[3] 姜志明,刘甄悦.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制约因素分析[J].体育教育,2012,(37).

[4] 王翠翠,张静,余刘勤.全民健身背景下提高大学身身体素质的意义及策略研究[J].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6,(2).

[5] 杨培基,周学兵,于晓东 . 我国部分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6):91-93.

[6] 周祖杰,王景贤,于春艳 .关于高校开展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研究[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25-27.

InvestigationandStrategyResearchontheFitnessStatusofCollegeStudentsinSongjiangUniversityCity

Liang Peihui1, Min Xinxin1, Yin Dan1, Xia Zhengqing2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virtue, wisdom, body, and aesthetic is a comprehensiv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overall decline in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t.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urvey, questionnaire survey, field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of Songjiang University City students' fitnes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 enthusiasm are analyzed comperhensiely, finally proposed strategy of improving Song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 enthusiasm.

Song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students; present fitness condition; strategy research

G807

A

1005-0256(2017)12-0013-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07

2016年国家级创新项目(项目编号:16T11004)

梁培会(1995-),女,侗族,贵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1.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1620

Humanities College of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2.东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620

猜你喜欢
松江大学城体育
“胆大心粗”的爸爸
小学影视教育的开展现状与实施路径——以济南大学城地区为例
“天桥”(环球360°)
我们的“体育梦”
遵义大学城:“独木”变“森林”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
骑马到松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