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调查研究

2017-12-13 00:52陈赵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忻州民间素质

陈赵燕

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调查研究

陈赵燕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忻州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进行了调查、整理和分类,结果表明,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资源丰富,规则简单,具有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社会交往等功能;然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转型的加快、独身子女的增加、传统教育的改变等原因,古老、多样、质朴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正面临着逐渐萎缩甚至消失的危险,被人们逐渐所淡忘、淘汰。通过此论文,将部分调查到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收集、整理,将一些快消失的或已经消失的游戏,加大宣传力度和研究力度,提出针对性的方案政策,为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的传承尽微薄之力。

传统文化;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特点;作用

前言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是传统文化的存在形式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传和流行于民间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愿和自由嬉戏,玩耍和娱乐的活动,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人的要求。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培养民族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转型的加快、独身子女的增加、传统教育的改变等原因,古老、多样、质朴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正面临着逐渐萎缩甚至消失的危险,被人们逐渐所淡忘、淘汰。因此,发掘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忻州位于山西省北部,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人们按照地理位置,从传统意义上把忻州分为东六县、西八县,东六县地区的经济相对来说比西八县的发达,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也比较丰富。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资源更是丰富,但是从未有学者对忻州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进行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忻州东六县各地区传统体育游戏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忻府区、定襄、原平、代县、繁峙、五台的一些体育教师、民间传统体育爱好者、学生家长及部分村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知网上查阅、分析、整理有关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开展的相关资料,寻找本研究课题的重点,同时寻找有关的理论依据,并明晰研究思路。

1.2.2 访谈法

对东六县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师、民间传统体育爱好者及相关方面的负责人及领导等进行走访或电话回访,特别是中年人。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1.2.3 田野调查法

对忻州的东六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做详细的记录。

2 忻州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的分类

山西忻州历史文化悠久,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相对于十四个县而言,忻州东六县更是资源丰富。通过调查,忻州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丰富,各具特色,且对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有些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由于种种原因,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需要我们通过调查,将这种传统体育游戏进行整理与分类,以便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本文将调查出来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整理和分类。主要是按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所发挥的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大致分为发展身体素质、益智以及其他三大类。

2.1 发展身体素质

2.1.1 力量类项目

表1 有关力量的游戏项目

从表1的调查结果能够看出,力量类的体育游戏项目比较多,有发展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和全身力量的体育游戏项目。这些游戏基本适合所有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也都可参加。有些对抗性较强的游戏,涉及比赛的体育游戏、有竞争性的项目,大多都会获得男生的喜欢;例如撞拐,参加这一游戏的大都是男孩。不需要器材,游戏规则简单。它可以发展下肢力量,且有竞争性。

而对抗性不强的游戏,比如一些在室内玩耍的、温和的、没有竞争力的游戏,比较受女孩子的欢迎。例如跳绳、跳皮筋,只需要一根绳子就可以,有各种跳法,自己也可以创新,这些游戏规则简单,且不需要复杂的器材。

2.1.2 速度类项目

表2 有关速度的游戏项目

通过表2可以看出,速度类项目不多,但是,很多游戏在发展别的素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比速度来发展。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许多涉及时间长短的项目都可以用来比速度,比如魔方游戏,在很多电视节目中出现,都是比拧的速度。谁完成的又快又对,就算谁赢。

这些游戏既适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且不分性别。其实,很多游戏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既可以在这种素质中出现,也可以在别分类中出现。通过这些速度类项目,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反应速度,也可以使孩子们在速度比赛中增强竞争意识。

2.1.3 耐力类项目

表3 有关耐力的游戏项目

通过表3可以看出,许多相同的游戏可以发展不同的素质。很多项目在发展耐力素质的同时,也需要有爆发力。耐力类项目可以锻炼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但是有一些项目不适合小孩子玩耍,例如耍水、憋气,主要通过肺活量来发展耐力,但是小孩子的心肺功能不全,进行此类游戏,不利于小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并且这些游戏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合单独玩耍。尚未完成发育的少年与儿童,应该尽量避免憋气性项目。

2.1.4 柔韧类项目

表4 有关柔韧的游戏项目

从表4的调查结果显示,锻炼柔韧素质的游戏项目不多,并且很少有人参加这类游戏。柔韧素质分为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门柔韧素质。柔韧性训练基本采用拉伸法,调查结果显示,这类游戏项目很少。其实,柔韧素质很重要,小时候注重发展这方面的素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尤其对孩子的身高有很大的影响,应该注重这类素质的发展。

2.1.5 灵敏类项目

表5 有关灵敏的游戏项目

表5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涉及灵敏类项目还是比较多的。灵敏素质可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门灵敏素质两类,很多游戏项目在玩耍时需要反应灵敏。例如抓羊拐游戏。

灵敏素质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它往往需要眼睛、手、身体等的协调配合。通过训练,能够把身体的各种能力,主要有力量、速度、协调、柔韧等素质综合地表现出来。而且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小孩的反应能力、节奏感、空间定向能力等方面要比年龄大了才开始训练的效果好,应从小注重这方面的素质的发展。

2.2 益智类

表6 有关益智的游戏项目

从表6的统计结果能够看出,益智类的游戏项目还是比较多的。游戏本身就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样的,体育游戏在发挥这些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使孩子的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例如,象棋、五子棋,需要动脑,多方面考虑,才能赢得对手,获得胜利。做这些游戏,比电脑游戏、手机游戏更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例如玩泥巴、玩沙的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现在很少有原材料供玩耍,还有由于卫生问题,家长都不支持,阻碍了游戏的发展。小孩子不应该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应该走出室内,走下网络。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取经验,从而使身心健康发展。

2.3 其他

表7 其他的游戏项目

表7整理出的游戏,因为分类没有明确的界限,有的游戏不具备发展某种特定的素质,有的游戏发展的素质难以细分,所以归在其他类。它们都具有极大的趣味性,都可促进玩家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游戏可以成为学生闲暇时候的放松方式,也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与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的感情,且没有危险性,同样也可以走进体育课堂,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通过表1至表7的整理,不难看出,忻州东六县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资源丰富,其中力量类、益智类游戏项目比较多。调查出来的这些游戏项目不仅可以发展身体的各种素质,而且在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可以将调查出来的这些游戏通过改进,成为体育课的必修项目,使学生们不仅喜欢体育,而且喜欢上体育课。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和开发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继续传承下去。

3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它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有趣味性,需有共同认定的规则,规则简单,器材容易获得,且综合性较强。东六县位于忻州市东部,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较好。例如滑冰车游戏,由于气候原因,在繁峙、代县、五台等地就比较流行,随着科技的发展,轮滑鞋替代了冰车,没有那么多外力因素的阻碍,这个项目可以在平坦、开阔的地方开展。

忻州、定襄、原平一带,摔跤是一项极为普及的群众活动,也是农民业余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被称为摔跤之乡。经过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区域性,挠羊赛、摔跤依旧很盛行。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与其他体育活动一样,是以身体运动的形式进行的,具有其他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健身作用。另外,由于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体育手段,因此它对身体具有比较全面的锻炼效果。例如铁牛耕地(推小车),可以锻炼人的上肢力量、腰腹力量。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娱乐作用,能满足人们相互交往、驱除寂寞的需要,能使人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忧愁烦恼;游戏本身的新奇、惊险、激烈、紧张也会给参加者带来愉快的欢笑;还会使人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满足的快感。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没有任何负担,能调节人们的生活、转换精神、消除学习与工作带来的疲劳。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能用于学习运动技术与战术。例如过家家可以发展幼儿的各种基本能力;折纸可以开发智力,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社交作用,游戏一般都是集体进行的,孩子们通过游戏活动相互交往,能加深同伴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能在相互交往中增长孩子们社会交往的知识与经验。

4 忻州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的现存状况

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很多学者以区域作为分类的基本方式,对我国传统体育游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对陕西、河南的研究较多,但对华北地区,尤其是山西省的研究比较少,并未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对忻州市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所以,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的研究与整理更是刻不容缓。

通过表8可以看出,虽然忻州东六县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丰富,但是面临消失的游戏比较多。整理发现,有些游戏项目的发展前景较好,如在学校中可以常看到的跳绳、跳皮筋、跨大步等游戏,规则简单,场地占用不多,器材容易获得,安全系数高;还有踢毽子、踢沙包游戏,在休闲时,广场上随处可见玩耍的人;又如滚铁环游戏,现实生活中比较少见,但是在一些旅游景点依然可以看到。益智类的游戏项目发展也较好,因为大多数的游戏不需要器材、场地,没有危险性,且有助于智力开发,家长对这些项目还是比较支持的,例如五子棋、象棋。有些游戏项目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逐渐转型,更适合人们进行玩耍。例如现在大学课堂开设了轮滑课,基本替代了滑冰车游戏。

从游戏本身看,那些消失的游戏,是由于它们自身的特点,例如捏泥巴、玩沙等游戏,缺乏材料,不能进行;剁刀分田地、凿石头、打瓦等游戏,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还有现在生活节奏快,一些亲子、情景游戏,根本没有时间开展;再加上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的冲击,更加剧了它们消失的步伐。

表8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现存状况

从体育教师方面看,他们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对于在学校开展持积极赞成态度;但是体育教师对民间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体育教师学习和培训的力度不够、体育教师个人因素以及缺乏交流与合作等;体育教师资源不足;体育课没有创新、千篇一律,使得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但是却不喜欢上体育课。

从社会层面看,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不重视,教育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政府、学校、校领导以及家长对体育课不重视,他们都认为体育无足轻重,开设体育课浪费时间,还是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学生的课余时间也都在补习班度过,认为体育教师可有可无,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开发和传承都带来了困难,这些都是造成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面临着消失的原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忻州东六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丰富多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特点,还有社交的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培养民族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许多游戏是由于自身特点、时间的缘故以及对当地方言的不理解,对实际整理研究带来了不可预估的困难。所以,此次调查以及整理后的游戏项目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多。而且有的游戏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项目转型等原因,有些游戏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对此,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将一些快消失的或已经消失的游戏,适应社会发展方向,进行改进,让更多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运用到实践中。

5.2 建议

1.对于仍然盛行的游戏,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定期在学校、社区、乡村等地举办一些活动,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激发兴趣。

2.对于游戏本身的特点造成消失的原因,我们要提出改进措施,使它适合开展;对于一些不清楚名字以及规则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规则,查阅游戏名称;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访问学生家长、乡村里的知识分子。

3.加大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资源的研究力度,可通过组织竞赛、媒体宣传等各种途径来扩大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整理出更多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为运用到实践中准备条件。

4.针对学校体育课程的特点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政策,为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实施提供政策支持的保证。

5.对消失的游戏,作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将要消失的游戏,加大宣传力度,进行保护和开发。

6.加强体育教师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积极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学习,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各个地区、学校以及每个教师之间的交流,最好是定时开展一些交流会,来提升个人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社会要重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的发展,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应该对传统体育游戏进行政策支持,并且多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家长也要注重家庭体育的开展,以此促进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项目的发展。

[1] 张志新,庞辉,臧留鸿.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18-121.

[2] 闫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分类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1):65-69,74.

[3] 张基振,虞重干,邹志敏.上海市青少年儿童参与民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6):94-99.

[4] 张基振,虞重干.中国民间体育保护与发展实践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21-25,31.

[5] 张智颖,马永军,郑兵.陕北民间传统体育特征与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5):548-550.

[6] 张娟,陈昌勇.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论游戏化体育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5):93-95.

[7] 闻寿松,项菊英,张振民.小学体育游戏200例第一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

[8] 张克峰.河南省民间体育游戏发展状况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97-99.

[9] 张宝强,张华,李乐,杨江,王景琛,李超.陕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调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6-120.

[10] 杜鸿伟.山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整理与保护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11] 赵苏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及发展[J].体育学刊,2007,(5):78-81.

[12] 张文娟.面向学校的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的构建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13] 王珊珊.小学体育课程引入民间传统游戏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4.

[14] 朱磊.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体育课程中的传承与发展[J].学园,2014,(12):158.

[15] 薛军利.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的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4):124-126.

StudyontheResourcesofTraditionalSportsGamesinEastSixCounties

Chen Zhaoyan

This paper uses field survey and other methods to survey, analysis and classify the traditional sport game resources in the east 6 counties in Qizhou.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nties are rich in traditional sport game resources with simple rules, which holds the functions of bodybuilding,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along with the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social pattern change, the increase of singletons and the change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 ancient and modest folk games are declining and even disappearing. This paper aims to collect and sort the investigated games, enhance related propagandas and studies, offer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provide help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folk sport games.

traditional sports;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game; features; effects

G812

A

1005-0256(2017)12-0154-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63

陈赵燕(1993-),女,山西临汾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Shanxi, China.

猜你喜欢
忻州民间素质
山西忻州兴旺庄村:蔬菜大棚变“聚宝盆”
山西忻州定襄:“双薯”俏 百姓笑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Stud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System Theory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