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视角下的汉语空间隐喻分析

2017-12-13 11:22周宇
中文信息 2017年11期

摘 要:在我们日常使用汉语时,习惯将属于空间形状范畴的字词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与范畴当中,从而把握非空间的各种范畴与关系。因此,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空间形状映射时间、范围、数量等隐喻形式为例,对汉语空间隐喻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汉语空间隐喻 空间概念 空间性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1-00-01

前言

在认知语言学当中,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类认知、经历、思维甚至行为的基础,如同《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到的,隐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不仅存于语言,更存于思想和行为。我们赖以生存的行为与思维的概念系统,从根本上来看就是隐喻方式的。

一、认知视角下的汉语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即是以空间概念范畴作为始发域,由空间域向其他目标域映射,从而获得引申与抽象意义的一个认知过程。汉语空间隐喻将一些空间性状或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性状与关系上,使抽象与位置的概念更加具体,帮助人们熟知,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其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将不相容的事物巧妙的建立联系。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试图了解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就是通过连续的观察、与其他人或事物交流等方式获得体验;其中最重要的体验过程就是在明晰人类在多维空间中生存躯体的体验。通过身体或器官去感受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直接认知空间性状,如前与后、里与外、上与下;时间一类的抽象概念,我们无法直接触碰,因此,通过汉语空间隐喻,更加准确的描述时间、数量、范围、状态社会关系等能够让我们对生存环境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空间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二、认知视角下汉语空间隐喻表现形式及分析

1.空间性状映射时间

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空间域的认知要早于时间与,由于空间域鲜明、具体的存在特点,人们能够直接通过身体体验就能得到准确的认知,而时间属于物质概念经历的一种形式,将空间性状映射到时间域,就能将时间概念很好的把握了。

人类思维中普遍存在一种特性,就是系统的利用空间域的概念与词汇,来帮助认知时间概念,较为常用的上与下关系,隐喻基础为:上是过去,下是将来。例如,当上下无法穷尽一个时段的情况下,映射可表述为上世纪或下世纪、上个季度或下个季度、上辈子或下辈子;当上下能够穷尽一个时段时,映射表述有上午或下午、上半场或下半场等[1]。

2.空间性状映射范围

范围是不同于地点的一种概念,地点更加确切、具体,而范围十分模糊、抽象,利用汉语空间隐喻将空间范畴中的点、线、面,体、域等概念,映射范围大小或宽广,从而帮助认知范围这一抽象概念。

以汉语中的里与外为例,人类在进行自身空间体验的过程中,将身体作为容器进行辨别里与外,是最基本的体验方式,皮肤将身体的里与外分开,再将人体的各个器官看成是一个个小容器,从而形成了眼里、心里、怀里、手里等形式的表达。人类以空间隐喻的形式,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将抽象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等,映射成为有形实体,便于人类对世界的具象认知。例如我们日常会说的“肚子里有学问”、“他总是做不好自己手里的事”等等。

3.空间性状映射数量

在认知视角下,应用汉语空间隐喻进行数量概念的认知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数量概念当中,与空间形状中的上与下的位置有些联系,例如,堆叠东西产生的高度,数量越多久越高;数量减少,高度也会降低。温度计中水银柱的变化表示气温的高低等等,因此,在空间形状映射数量的隐喻形式中,数量度为上,数量少为下,如房价上涨或房价下跌;收视率上升或下降;规模上去了,成本下来了;股市行情有所下滑等等。在汉语中,以上与下来表达数量概念时,意象获取的是变化过程所影响的物理反应,也可以称之为图像效果。此外,用内与外能够喻指数量范围;前后、左右连用的形式能够表示概述,如十公里内或十公里外、案发十天前后,考试成绩预计九十分左右。

4.空间性状映射状态

以前与后为例,前表示公开状态;后则表示非公开状态。其隐喻的经验基础为:人前是公开状态,人后是非公开状态。例如,《一个和一个》中“他去世那年,她却不能在人前提到他和他们的感情”;《命中注定》中“你可以沾沾自喜,但不能到人前去显贵”;还有我们常说的,在背后讲人家的笑话、在背后搞鬼等等。

以上与下为例用来表示工作状态,上班或下班、上岗或下岗等,上表示的就是在状态;下表示的就是不在状态。表示公开状态如上庭、股票上市、上电视等;表示非公开状态如私下解决、下意识认为等。也可表示主动状态,如上进、上前等。若用来表示情绪状态,则有七上八下表示不安状态。由此能够看出,在汉语空间隐喻当中,上与下的应用较为广泛,良好的运动状态就为上,消极关闭状态则为下。

5.空间性状映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我们在进行世界认知过程中,较为复杂的一种非空间性状。人在社会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角色之间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登记地位关系、备份关系,也有亲疏爱憎、谦恭倨傲的社会状态关系。以内外喻指社会关系自古有之,如内弟、內人、内子、内臣、内政;外人、外家、外戚、外商、外形等。通过内与外来映射亲疏关系,内表示的是自然亲近的关系;外表示的则是较为疏远的关系[2]。另外,由前与后来映射社会地位高低的空间隐喻形式也较为普遍,如前辈或后辈、后代和后生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认知视角下的汉语空间隐喻能够帮助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通过相关隐喻形式,能够将抽象与未知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容易被感知,从而使人类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有助于人类认知能力与思维方式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何建友. 空间隐喻理论与“横”的语义认知[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1):136-139. [2017-08-03].

[2]付添爵,刘朝武. 空间隐喻视角下的“前”“后”认知[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30(01):114-120. [2017-08-03].

作者简介:周宇,女,汉,(2000.1-),籍贯:山东,论文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