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的数学来探究创新意识

2017-12-13 15:02任建功
中文信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正方体圆柱经验

任建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1-0-01

引言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来处理教材,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综合性的、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探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成功的体验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效的教学资源。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是相当贫乏的,他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家庭和学校。所以,在教学之前,让他们进行实际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讲解减法的简便运算时,书中是通过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引入的,同学们缺乏这个生活体验,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去超市购物的情境:王亮同学用10元钱买两件物品,还必须余下1元座车。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呢?同学们非常高兴,有的同学看到课件上的物品标价,就向我汇报,买钢笔、直尺和蓝墨水,还剩 1元……看到同学们连说再比划的情境,我感到很高兴,让学生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学生:10-6.5-1-0.5-1我让他们用最简便的方法计算,许多学生很疑惑,整数减小数不好计算,有的学生说:先算买钢笔、蓝墨水的钱,这些钱可以凑整,然后用10元再减,比较简便。学生利用了自己买东西的经验来处理这个问题,是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后,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计算:1-0.0001-0.001-0.01-0.1-0.8889的得数是多少,学生利用购物的经验:1-(0.0001+0.001+0.01+0.1+0.8889)很快算出的0,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结合这个知识点,让学生思考:今天是2006年3月22日星期三,那么2008年8月8日我国举办奥运会是星期几?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他们互相交流,抢着回答问题,用总的天数去除以7余几,就从星期三开始算几天,那么就知道那天是星期五。学生在争论中解决了平时不敢想的问题。

二、探究“生活情景”是知识创新的关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应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时,让学生计算1/2+1/4+1/8+1/16+1/32+1/64+1/128+1/256=?许多学生用通分的方法来解。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把一张纸对折然后再对折……,学生发现了每折一次,分母就扩大原来的2倍,而每一份也比原来缩小2倍,但这些分数加在一起,越来越接近单位“1”,那么用“1-1/256=255/256”就可以计算出答案,如果用通分的方法计算就非常繁琐了。如学习 “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把一个纸的圆柱沿侧面的高展开,发现是一个长方形,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实际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经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便想到:长方形的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在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计算下图的表面积:我让学生用萝卜,切成一样大的正方体,棱长为1厘米,像下图那样摆放,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第一层有1个正方体,第二层有2个正方体,第三层有3个正方体,第四层有4个正方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正方体中共有多少个面?学生讨论发现:上面和下面的正方形有4×2(个),右面和左面的正方形有7×2(个),前面和后面的正方形有6×2(个),所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1×1×(8+14+12)=34(平方厘米)。

通过 “生活情景”再现,一下子把学生们的热情调动起来,形成了愉快轻松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场景”再现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具体化,从而促使学生参与探索和研究,获得亲身的体验。

三、探究实践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知识创新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教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验证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由于小学生有他自身的特点,作为教师更应根据学生所学知识情况,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们体验到用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从而坚定他们学习知识的信心。

首先.全員参与全过程。探究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的解决问题的活动。由于一个班集体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尤其不能忽略较差的学生,应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做到全员参与是不够的,还应做到让每名学生参与到整个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只有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活动过程之中,才能体验数学教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好数学的信念。例如:庆“六一”《综合实践》这节活动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组让他们自己说可以干什么,先制定好方案,要买什么物品,让口语较好的学生和售货员进行表达,有负责计算的,有负责拿东西的,这都是在活动之前,经过全小组的成员共同商议,在去买东西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场面热闹而不乱,提问其中一名学生,你买了3枝钢笔和15本笔记本共付出60元,现在还需要买5本笔记本和1枝钢笔需要多少元钱?学生立刻就说出是20元,因为钱数和数量成倍数关系。学生通过参加这种实践活动学到了有用的知识也体验到成功后的快感。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被点燃的火把”。虽然学生的创新能力,常常因知识经验的不足而学不会,但是积跬步以千里。在课堂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创新,从而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方体圆柱经验
圆柱的体积计算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给正方体涂色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经验
拼正方体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