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群众文化建设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017-12-13 16:51恒罗益
中文信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扶贫攻坚重要作用群众文化

恒罗益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关注的对象。农村贫困问题是制约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因素,过去我国扶贫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扶贫效果差,不断扶贫农民群众反而越来越贫困,针对这种问题新一届的国家领导班子在以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并强调文化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用文化引领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用文化提高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扶贫工作现状,然后论述了群众文化建设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分析群众文化建设推动扶贫工作工作开展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群众文化 扶贫攻坚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1-0-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逐渐步入了新常态,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日渐拉大,收入水平造成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不能脱贫,反复致贫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小康社会建设质量,中央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通过对贫困户进行定向识别,精准管理和考核,对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落实救助,建设长期的扶贫机制。在扶贫攻坚工作开展进程中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工作压力,群众多方面的需求给扶贫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群众文化是脱胎于群众中的一种文化形式,在贫困地区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对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完善群众身心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扶贫工作现状

2016年,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乡党委政府统筹整合各类人才力量,积极引导挂钩帮各类专业人才带着专业、技术、信息和服务进村入户,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帮扶;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稳步加快落实脱贫攻坚项目,增强脱贫工作成效,确保脱贫资金落实到实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加快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脱贫攻坚推动本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生活条件。下大力度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加速流动,推动洛本卓白族乡各项事业的发展,确保早日脱贫摘帽。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洛本卓白族乡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在点上、扶在根上,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村一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精准完成全乡8个行政村脱贫方案和增收措施。为强化贫困户受扶持情况和项目效益情况跟踪问效,通过多轮的“回头看”工作,对建档立卡户实施动态调整,对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及时剔出,对因病因灾因学返贫的及时纳入。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点共10个点已全面动工,开工率达100%。9月份种植大蒜280亩,种植马铃薯2000亩,荞类2000亩,种植其他晚秋农作物200亩。通过开展劳动力适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产业化技能培训等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共培训群众200余人次。

二、群众文化建设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是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群体中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这些民族活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巴尼人有四大节日:一是“祖架旺”,即过年,相当于内地的过春节;二是“祖尚旺”,即生产节,这是巴尼人仅次于“祖架旺”的最为隆重的节日;三是“祖化旺”,即火把节,也叫尝新节;四是“祖然积”,相当于内地各民族人民的腊月节。这些活动给当地群众带来的很多欢乐和幸福感,让群众生活变得更加有活力。在洛本卓白族乡这些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加大本地本民族群众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团结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群众全面参与到扶贫攻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2.提高群众素质,加快扶贫攻坚工作高效开展

群众文化建设对推动农民群众整体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对本地区的民间艺人进行科学管理,对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些不当的、低俗的、劣质的群众文化行为进行严格控制,优化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氛围,改善农村群众的思想素质。除了对节日庆祝的民间艺人和团队进行严格审查之外,还会加强农村社会安全管理,取缔一批无证经营的网吧、棋牌室,为群众正常生产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现阶段,国家对农村地区的管理还不是很完善,农村地区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区域,因此,做好文化场所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也能够强化农村安全管理,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注入全新的活力,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确保扶贫攻坚工作高效开展

三、群众文化建设推动扶贫工作工作开展的对策

1.整合各类资源,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通过整合现有资金、项目、场所、设施,充分利用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体育设施、党员远程教育管理等资源,发挥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扶持引导民间文化人才,不断丰富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在全乡村委会各选聘村级文化管理员1名,组建一支村级文化管理员队伍,构建以县为主导、以乡为依托、以村委会为点面的乡村文化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健全全乡群众文化基础设施。

2.依托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宣传文化脱贫攻坚政策成效

充分发挥村级文化管理员的作用,广泛开展读书看报、学习交流、知识讲座、科技培训、科普展览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用放歌怒江表演、广场舞比赛、球赛等村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精准扶贫。通过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凝聚社会正能量,让基层群众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化精准脱贫上来。

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首先,加强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没有场地的要重点建好文化广场和文化室,指导已基本建成文化室、文化广场的贫困村按照国家标准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有条件的贫困村要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督促在建的贫困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限期按照标准竣工、挂牌、投入使用。特别是灾后重建新村安置点,要有文化广场、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通电视信号。利用广播电视,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报道各部门各行业扶贫工作成效,运用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形式传播帮扶理念,宣扬帮扶“正能量”,注重报道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力宣传扶贫帮扶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形成全社会重视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到2020年实现全乡行政村文化室、文化广场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实现群众在哪里,哪里就有健康向上有序开展的文体活动;其次,依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下村寨工程等,建立健全村级文化活动室,积极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为广大村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些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带动了乡村的文化建设和村内文化活动的开展,满足村民群众文化活动需求,有效地突破了制约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闲置、无人管理维护这两大瓶颈;最后,整合贫困村宣传文化、党建、科普、体育健身等设施资源,建设一批综合性文化室,搭建贫困村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丰富并提升文化服务功能。

4.精准扶贫保障,做到“成效显”

强化资金筹措,采取州级财政专项扶持、市乡财政配套、村组多渠道筹集的办法,为文化大院建设和送文化提供资金保障。强化协同共建,将文化大院建设与体育、卫生、科技等设施建设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實现共建共享。强化后续管理,围绕“建得起、用得上、推得开、可持续”的工作思路,建立完善管理和工作制度,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培养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组织经常性文化活动,切实将文化大院建成村民脱贫致富的经验交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阵地,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研究[J]. 赵武,王姣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2]精准扶贫成效的区域比较研究[J]. 贺东航,牛宗岭.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5(11)

[3]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 王国勇,邢溦. 农村经济. 2015(09)

猜你喜欢
扶贫攻坚重要作用群众文化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