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税务问题及其应对

2017-12-14 19:58柴蓉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税负营改增事业单位

摘要:营改增税制改革给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取消重复征税方面。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营改增背后事业单位的税负风险问题,如改个时间短促,缺乏平稳过渡;会计核算部门需要建立新标准等。只有解决营改增背后事业单位的税务问题,才更有助发挥营改增的效应。本文将对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税负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营改增;事业单位;税负

一、营改增的概念及意义

(一)营改增的概念

营改增是营业税改成增值税的简称。自2016年5月1日开始,我国已经在各行各业全面实行营改增,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确保各行各业的税负只减不增,这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营改增的意义

1.完善税制体制。营改增税制改革是我国税务制度逐步完善的表现。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家要实现“宽税基、低税率”就要逐步地对税收制度进行完善,以优化税收结构。纵观世界各国发达国家,其税收制度都是相对完整的,收税结构较为健全。完善的税收制度有助于国家税收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税收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税收制度完善也应当逐步进行。只有建立健全税制体制,才能够确保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营改增的施行,对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消除重复征税,减轻税收负担。这一政策的施行,不仅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而且也是我国税制逐步完善的表现。消除重复征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税负负担,优化国家相关部门的税负管理,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真正的保驾护航。

3.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税制的逐步完善,营改增的施行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原有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容易出现重复征税的现象,也就导致企业税收的增加,这对于企业的整体效益和长久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营改增最显著地一个效果就是消除了营业税,杜绝了对企业重复征税的情况,这样一来,企业的整体效益就会增加。也就是说,营改增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税收制度,而且也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二、營改增给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

(一)营改增政策影响事业单位税负

相比于其他企业而言,营改增之后,事业单位的税负有所提升,从原来5%的增值税提高到了现在的6%,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税负有所加重。而这一增值税的增加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并没有可进项税额与之相抵,也就是说,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增加了1%的增值税。而事业单位日常进项主要是通过房屋出租、无形资产转让等形式实现,而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只是将事业单位服务型收入的营业税改成了增值税,其他进项并没有变化。所以说,营改增虽然有利于企业的效益提升,但却增加了事业单位的税负。

(二)改革时间短促,缺乏平稳过渡

营改增税制改革自2011年试点开始,至2012年全面推行,其时间之短,没有给事业单位调整内部税务制度的时间,导致税制改革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混乱的情况。税制改革旨在完善我国税务制度,消除企业重复征税现象,增加企业效益。但是其试点到全面推行的时间过短,导致事业单位无法及时地调整相关税务制度,行政单位无法及时推行营改增政策。也就是说,营改增政策推行速度过快,导致中间转换衔接不上,由此造成营改增效果不佳这一结果的产生。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营改增政策的施行时间较短,尚缺乏相关经验,因此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使相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适应营改增政策,这样才能将其成效发挥到最大。从2016年营改增减负总规模接近6000亿元来看,营改增的成效是极其明显的,在2011-2012年的过渡期间收效甚微。基于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国家相关单位在做出政策全面推行之前,应当给行政单位及事业单位以足够的时间了解新政策,这样才更有助于新政策的实施。

(三)事业单位进行自我调整比较盲目

一般事业单位对于新政策的推行适应力较差,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自我调整。而增值税的计算方式和申报程序又比较复杂,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日常工作量已经很大,营改增之后其工作量会逐步增加,而事业单位缺乏制度改革的经验,对于新施行的政策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进行理解和分析,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所以在营改增政策施行初期,事业单位对于自我的调整是比较盲目的,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形式。基于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内部员工的综合业务培训,以提高其适应新政策的能力。

(四)会计核算部门需要建立新的标准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部门应当建立新的标准,以正确的核算本单位的税收情况。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和营业收入都需要缴纳税收,而会计核算部门在将这两部分税收分开计算时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难。因为事业单位的开具发票部分和技术服务收入等都下属不同的类别,而不同的类别收税计算方式不一,因此使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更为烦琐。具体而言,就开具发票部分,其收入被划分为预收款项,作为课题的经费进行管理,而在这一预收款项中,也包含一部分的技术服务的收入。而就预收款项整体而言,也具有不同的归属,既可以归为财政项目和非专项项目费用,也可以归属为课题经费。而从不同层面考虑,其缴纳税负也不同,因此在会计部门核算时容易出现混淆。而专业技术服务方面也较为复杂。基于此,营改增政策的实施需要会计核算部门建立新的标准,以优化核算程序。

三、营改增后税负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

同营业税不同,增值税更为复杂,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单位内部的管理,以适应增值税的特点。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应当牢牢把握增值税的特点,适当调整人事部署,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值税是为企业谋福利的税收制度,事业单位应当牢牢把握这一点,深入了解增值税的特点,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做好为企业的服务工作。具体而言,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当着手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层级和结构,整合优势资源,以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加强内部管理不仅是为了适应营改增的改革,更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应变能力,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endprint

(二)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培训

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的计算方式及申请程序更为复杂,对其核算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基于此,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以顺应营改增政策的需要。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以从开展培训、加强绩效考核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培训也就是以事业单位为主导,通过聘请专家、组织学习等活动,全面提高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而加强绩效考核则是从员工层面出发,通过业务能力与绩效想挂扣,使员工从思想层面意识到提升自身综合业务能力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内部也应当加强监管与二次核算,因为增值税的计算方式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单单依靠某个人进行数据核算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应当加强二次核算和后期监管,以确保数据和相关材料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三)加强税收的科学筹划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增加了事业单位的税负,因此事业单位在日常税务管理中,应加强税收的科学筹划,尽可能的获取补贴政策,以改善税负增加其无进项相抵的局面。就部分事业单位而言,营改增的施行仍处于前期阶段,在政策上还存在一种洼地效应,因此这一部分事业单位应当在合法的前提下,科学规划自身的税收情况,以获得财政性补贴,降低自身的整体税负。如广播电视企业,可以利用低价策略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积极申请降低国家的增值税税率、免税等政策,以降低自身企业的税负。而在企业申请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应严格把关自身的申请材料,确保申请材料的合法性,不能妄图钻法律的空子,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四)建立增值税的明细账,实行有效的内部监督

增值税的计算方式和申请程序比较复杂,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在日常建立增值税的明细账,以便于后期的整理和交纳。与此同时,建立增值税的明细账,也有助于事業单位做好税收管理工作,确保自身在经营过程中的账目明了,避免呆账、坏账的产生。在做好增值税明细账的同时,应当在事业单位内部实行有效的内部监督,以提高自身的自查水平,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偷税漏税行为时有发生,而增值税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应当在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避免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出现偷税、漏税或从中提取折扣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5(19)

[2]钱孝莲.如何防范与控制集团企业税务风险[J].会计师,2014(22)

作者简介:

柴蓉,女,安徽,经济师,研究方向:营改增。endprint

猜你喜欢
税负营改增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企业税负、就业税盾与就业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