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纺织类“非遗”带进机织产品设计课堂

2017-12-18 12:01陈卓明辛斌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7年4期
关键词:机织非遗产品设计

陈卓明,白 燕,辛斌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将纺织类“非遗”带进机织产品设计课堂

陈卓明,白 燕,辛斌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面临着衰退和消亡。机织产品设计是高等院校纺织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涵盖了纺纱、织造、染整等多种纺织技术,因此,可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机织产品设计的课堂,使其成为有效保护和传承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平台。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机织产品设计;课程;教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简称“非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代相承的文化瑰宝,纺织类非遗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各民族的生活智慧和精湛技艺。然而,随着数字化计算机行业的日益发展与当代文化的更新换代,一些珍贵的纺织类非遗项目面临衰退与消亡[1]。因此,学术界、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等开始着手寻找有效保护和传承纺织类非遗的途径。其中,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纺织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传承非遗的有效平台,应肩负起纺织类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2]。机织产品设计作为高等教育纺织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涵盖了纺、织、染等众多纺织工艺技术[3],因此,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机织产品设计的课堂是有效保护和传承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途径。

1 纺织类非遗的现状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文化,也是我国现代纺织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基石。目前,由我国政府公布的非遗项目中,纺织类非遗已达99项,其中包括桑蚕丝织技艺、南京云锦、刺绣、扎染、蜡染等[4]。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机器化大生产的快速发展也正逐渐取代传统手工业。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纺织技术、纺织机械甚至是纺织材料也逐渐被现代纺织工业所替代,这是社会快速更新换代对历史文化,尤其是纺织类非遗提出的挑战[2]。传统纺织品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生活的视线,市场上也难以找到天然染料印染的纺织品。

2011年2月,第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要求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2]。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纺织类非遗的社会需求和学习者都在减少。为了激发大学生对纺织类非遗的了解和热爱,推动大学生对非遗知识及相关技能技术等进行积极探索与深入研究,促进我国纺织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目前一些纺织服装高等院校开始陆续举办有关纺织类非遗的创意创新作品大赛。另外,学校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有效传播知识的综合载体,除了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之外,更应具有保护及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重大使命。

2 机织产品设计课程的特色

机织产品设计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及纺织工贸专业等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涉及纺织原料性能、纺纱工艺、织造工艺、染整工艺、色彩和图案等众多纺织技术领域[3]。在该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从纺、织、染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合理组织花型、准确计算织物规格、满足各项面料性能要求设计的能力,并要求学生熟悉服饰时尚界流行趋势、各工艺流程和新科技手段的织物设计方法,并借助织物仿真CAD系统进行产品设计。在机织产品设计的课程内容中涵盖了纺织品设计、织物组织与设计、染整工艺原理、色彩学和图案等知识点。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对于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注重的是运用高新科技融入纺织技术,而忽视了纺织类非遗的主要来源(即中国几千年的纺织科技及其成果),也忽略了将现代纺织教育与纺织类非遗的融合。

3 纺织类非遗与机织产品设计的融合

3.1 课程学习的开端语

教学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设计中。早在五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懂得使用骨针引线缝制兽皮衣服以抵御寒冷;我们的祖先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使用葛纤维织出葛布用以织造衣服;另外在新石器时代的利用蚕丝进行纺织、采用毛纤维进行毛布和毛毯的织造均以说明,无论从织造原料到织造技术,我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5]。因此,在现代纺织高等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纺织文化史作为课程的开端语,向大学生普及纺织历史文化,比如,介绍并欣赏纺织类非遗资源,甚至是将作为纺织类非遗之一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与“丝绸之路”相结合进而认识我国纺织品是如何迈出中国、走向世界。通过对我国纺织文化的认识与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并感知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培养和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大学生保护和传承纺织类非遗的意识[6]。

3.2 课程知识的融合

除了将纺织类非遗知识作为机织产品设计课程的背景介绍,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各知识点相结合并进行穿插介绍。一块面料从设计构思到产品生产,需全面考虑原料(棉、毛、丝和麻)、织物组织结构(平纹、斜纹和缎纹)、图案、色彩、织造工艺、染整的搭配与组合,这些内容的传授始终贯穿于机织产品设计的教学中。其中,“锦”广泛指具有多种彩色花纹的丝织物,优美的图案花纹和华美的色彩装饰是构成“锦”华贵的最重要的因素,其生产工艺要求高,织造难度大,是古代最为贵重的织物。可见,“锦”的引入不仅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其生产工艺的介绍,均能与机织产品设计的教学知识点融会贯通。而“南京云锦”(如图1)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首,是纺织类非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将其引入到织产品设计教学中,通过介绍用于织造“南京云锦”的原材料(如金线、银线、铜线及蚕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精细的织造工艺、图案色彩的选配等,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以及感受色织物工艺设计的精髓。

图1 南京云锦

4 结语

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现代纺织高等教育是这项任务的良好平台之一。由于机织产品设计课程涉及纺纱、织造、染整等众多纺织技术,这些教学内容可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良好的结合,因此,可将两者融合并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带进大学课堂,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向大学生普及我国纺织文化的深厚底蕴,将其融入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中,为纺织类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开辟一条新路径。

[1]马艳华,莫钧钧,张玉欣.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路径选择[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27(2),18-22.

[2]刘一萍,卢明,吴大洋.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纺织高等教育的路径探析[J].蚕学通讯,2013.33(1),56-59.

[3]沈兰翠.织物组织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4]杨源.来自田野的报告——民族田野调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6(4),3-12.

[5]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6]苑岚冰.普通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行性的研究.河北科技大学.2010.

To Bring“The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to the Design Class of Woven Products

Chinese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but faces recession and extinction.Woven product design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 of texti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covers the spinning,weaving,dyeing and finishing,such as a variety of textile technology.Therefore,in order to make it becom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extile good platform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be brought into woven textile products design classroom.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woven product design;course,education

猜你喜欢
机织非遗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冬季保暖户外运动服机织面料的开发与生产实践
考虑界面层影响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研究
baby请睡个好觉——《机织婴幼儿床上用品》国家标准于2017年12月1日实施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联锁型水工砖和机织模袋混凝土在城市防洪中的联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