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职学报全媒体出版浅析

2017-12-19 02:02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期刊期刊

杨 琴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职学报全媒体出版浅析

杨 琴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术期刊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融合已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术期刊全媒体出版是指将学术期刊内容以各种表达方式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传播。分析了全媒体出版的思维模式,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发展道路,提出学术期刊全媒体出版的一些策略,以期为学术期刊在新媒体形势下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互联网思维;高职学报;全媒体出版

本文结合学术期刊自身特点及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媒体融合发展经验的基础,具体探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学术期刊的发展道路,以期为学术期刊在新媒体形势下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所需要的全媒体出版思维模式

(一)主要的几种互联网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企业或组织对用户(或服务对象)、产品(或服务内容)、营销(或服务推广)乃至整个价值系统和产业链生态系统重新加以审视和改造的创新思维。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已渗入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链。互联网思维把对互联网的认识从一个新技术形态提升到一个可以应用到所有行业的思维方式[3]。赵大伟[4]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中总结了互联网思维的几个基本特征,即“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方晓[5,6]总结了“生态圈思维、全球思维”。高职学报作为高校学报里面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以互联网方式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有的传播行为,尽快做出变革甚至创新性的改变。

(二) 互联网思维模式对学报全媒体出版提出的挑战

1.用户思维-服务至上

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7]。期刊的用户是读者,只有明确期刊的服务对象是用户,期刊的服务内容是用户的需求,才有可能深度理解读者,得到读者认同。全媒体出版为期刊与读者互动提借了很好的平台,期刊编辑部可将选题、组稿及出版、服务的各个环节放到平台上,加强互动,增加期刊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比如,目前国内许多期刊都建立了网站,在网站上设立了专门的编读互动区,从而增加了对读者的黏性。如《家庭医生》设立的“柯大夫信箱”、《汽车杂志》设立的“有问必答”栏目等,都从个性化方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2.平台思维——转型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打破了传统的平台概念,从信息发布形式来看,传统的期刊平台类似于“权威发布者”而不是“信息提供者”[3],是一个深度发布平台。从内容的聚合到内容的编辑出版过程里,作者-编辑-读者这一链条,是被垂直整合的。而互联网的平台思维改变了这种垂直整合模式,变成了一种平面的整合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无边界化,反馈及时,快速等。比如从作者的论文撰写、编辑、出版、发行、推广、再出版这一生态系统,就可以用全媒体出版平台的无边界化特点,让用户全程介入参与与反馈。

传统期刊可以选择和搭建合适的平台,以促进期刊的快速转型。目前,国内的比较典型的运营机制平台有:1)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知识服务平台,它们是基于版权代理的的数据服务平台。2)如“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等终端用户分享内容为特征的免费内容平台。3)是一些公益性的服务平台,这些平台随着移动终端阅读的兴起而不断推陈出新。

3.跨界思维——融合

互联网的跨界思维可以体现为期刊出版的无边界性,从办刊的资源空间、业务流程、营运管理模式、信息传达渠道都可以开放式运营,但期刊出版的跨界最主要还是内容介质形态的跨界。利用互联网生态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手段进行传播。比如,期刊出版形式从纸质期刊到电子期刊、再到网络版、音像版、手机版期刊。通过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了期刊的跨媒体推送,多媒体发行。

期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快速传播、高交互性、高覆盖度等特点,加快媒体融合速度,通过全媒体的出版方式来打造期刊的竞争力。

4.生态圈思维——方向

互联网生态圈思维就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与原理,分析与解决互联网相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互联网生态圈思维具有系统整体性的认知结构、开放性的思维视野、前瞻性的思维战略、和谐性的价值取向[5]。期刊出版的生态圈思维,可以体现为以期刊出版单位为中心,围绕着PC互联网网站、手机智能网站、移动APP、客户端、微博、微信平台及后台数据等具体形式,在生态圈中流动着的是信息流,能够有效解决期刊出版中的互联网问题,减少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互联网生态圈思维改变了学术期刊产品的原材料来源方式、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提高创新知识流的传递速度和传递效率,在整体性变化适应的过程中把握期刊的发展方向。

5.全球思维——引领

期刊出版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出版业的必然反映,是当代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各国全开通之间合作交流的成果[6]。现在国内有很多优秀期刊已经在版英文版本,国内一些大的数字出版商也在致力于中国期刊走向全球化的服务,如中国知网打造的“国际出版”窗口,使得越来越多的优秀期刊通过出版多文种版本让世界所熟悉。期刊出版全球化使全球优秀期刊能够被更广泛的读者分享,使一些期刊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有效的配置与使用,推动全球期刊业朝着一个更加开放和竞争、更加相互作用与影响、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方向发展。

在全球化思维模式下,突出我国学术研究特点,打造期刊的品牌,突出精品效应,大胆创新,创造性开发、整合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事关全球化下中国特色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事关中国之于世界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8]。

二、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职学报全媒体出版的探索

(一)湖南省高职学报期刊的新媒体技术使用情况现状调查

笔者对湖南省高职学报期刊的新媒体技术使用情况现状进行了调查,如表1所示。湖南省现在公开发表的高职学报有9家,有微信公众号的只有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一家,其他学报均没有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独立客户端;开通了网络投搞与采编系统的有7家,但有自主网页的只有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一家,并且可进行站内过刊文章搜索;9家均没有邮件提醒或RSS订阅。从湖南省高校期刊利用新媒体的情况来看,利用网络采编系统的比例并不太高,开通两微一端的就更少了。

表1 湖南省9家高职学报全媒体出版情况调查

(二)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职学报全媒体出版的实施路径

结合上文互联网思维几种思维模式的讨论,要加快期刊全媒体出版的步伐,探讨高职学报全媒体出版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优先数字出版

在各期刊编辑部出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数字出版服务商的优先出版功能,加快出版时间,灵活出版方式,论文录用即发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快的特点,缩短知识传播周期,加快知识更新速度。这种模式目前已普通在采用。

2.论文发布形式多样化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手机、平板电脑等方式的移动阅读需求也日益显著,能够提供碎片化、结构化、加以标签辅助的html格式的阅读方式也越来越受重视。对于期刊而言,html格式的论文更利于检索,便于查询、阅读与引用。现在已经有很多科技期刊进行了这方面的改进,比如《航空学报》[9]采用了图表公式等都可单独下载的html格式。

3.论文发布多途径

一是采用邮件精准推送方式。推送对象可以为作者、专家及订阅读者。推送内容可以为整期推广,也可以以专刊、专栏形式互动。二是微信平台推送。据2017年3月22日数据显示,微信客户端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8.89亿,作为用户数和用户粘度都比较高的App,微信有着巨大的信息传播基础[10]。微信阅读特点为发布流程短、言论空间稍大,但读者注意力分散,读者往往在一到两秒之内就决定要不要阅读这篇文章,阅读也由深阅读向浅阅读转变[11]。所以,学术期刊在微信平台发布论文信息时,应采取以下策略来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1)论文科普化。把论文科普化的目的在于用大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弄明白原文欲表达的科学问题,进而引导大众关注该研究领域,让鲜活的科技走进流行文化。2)论文的二次编辑加工。为适应读者快速浅阅读的需求,论文不需发表全文,只需列出关键要素,用简短明了的语言说明全文要点,并可加上图片和视频,增加可读性。在推送文章结尾处,可附上论文的全文链接,以方便感兴趣的读者做深度阅读。

4.组建高校学术期刊域出版平台

建立以省域内各高校学术期刊为基础,以移动网络为重点,多种媒体融合的区域学术期刊协同发展平台,即域出版平台。这种平台可以由期刊协会、政府部门或者某个高校主持单位牵头,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建统一的网站,统一运行,协调论文的推送工作。平台由于统一管理和协调,具有资本、资源和数据方面的优势。如所覆盖期刊范围广、期刊数量大,可以提供各类数据和信息服务;服务精准,可针对特定期刊、受众等提供个性服务等。对于期刊主办方而言,这一服务平台适合我省综合性学报较多、有特色栏目的特点,可满足多层次的发文和阅读的需求、可吸引足够多具有共同兴趣的人群,而期刊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继续发展,与平台不冲突。笔者在早期的研究中,曾对湖南省首批卓越职业院校近十年学术水平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湖南省的职业教育学术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还有很大差距[12],若能建立省域出版平台,将会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学术水平发展构成一个大的助务。

三、结束语

对于刊载最新科研成果的高校期刊而言,全媒体出版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要加快全媒体出版的步伐,一要转变期刊主办方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办刊意识,改变不主动接受新事物、落后于时代的办刊意识;二是放宽管理体制,激活出版口长期以来的僵化的管理模式,让一线编辑敢于接受新事物、使用新技术。三、学术期刊的全媒体出版也对编辑部编辑提出了挑战,编辑不仅要提升专业素养,对相关领域有深入了解,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和互联网媒体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综上所述,各编辑部编辑应根据所在期刊的具体情况,提高编辑自身技能,采用适合自己期刊发展的全媒体出版方案,以提升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1] 刘敬伟.医学期刊全媒体出版的思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8):160-161.

[2]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NCn SeoTWzK8ZS1URdDThjLpic9WnYWBSh2ghl-iqjtWXdL3 Zv5Igz7WCKBvBt7sp7x6H3WjEFtHnH5-4zn_mOG1GvT_ecR2nqdX6NqBiHokDZ_efIGn76PyRuoLYme0.

[3]严 飞.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互联网思维[J].编辑学报,2015,27(1):13-15.

[4]赵大伟.互联网思维: 独孤九剑[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5.

[5]安顺市广播电视台网站著作权项目组.用互联网生态思维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J]. 2015,(7):25-26.

[6]方晓.期刊编辑面对期刊出版全球化的思考[J].边疆经济和文化,2004,(12):123-125.

[7]黄海涛.互联网思维赢利模式[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8]郑英隆.全球化、互联网与中国学术期刊变革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10, (3):206-212.

[9]蔡斐.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J].出版广角,2016,(2):8-10.

[10] 搜狐[EB/OL]. [2017-03-22]. http://mt.sohu.com/20170322/n484305886.shtml.

[11]谢文亮,杨小川.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52-154.

[12]杨琴. 湖南省首批卓越职业院校2006-2015年学术水平发展调查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3):72-77.

Discussion on Whole Media Publ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Journals Under the Internet Thinking Mode

YANG Qin
(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410124)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cademic journals, Internet and new media in the Internet Era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s. The whole media publication of academic journals refers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a variety of ways.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whole media publishing are analyzed, the road of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explored, and some strategies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all media publishing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new media situation.

Internet thinking; higher vocational journals; all media publishing

G237.5

A

1671-9654(2017)04-0106-04

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7.04.026

对于全媒体出版,没有确切的公认定义,简单的说,就是数字复合出版,包括多种符号(文字、语言、图形、影像)的复合、多种信息媒体(视觉、听觉)的复合、多种载体(印刷、光盘、网络、磁盘、集成电路)的复合、多种传媒形态(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的复合、多种显示终端(计算机、阅读器、手机)的复合及多种制作技术的复合等。也包括传统出版全程数字化,并生成各种传统出版载体需要的形式和格式[1]。全媒体出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2]。

2017-06-10

杨琴(1981- ),女,湖南慈利人,讲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期刊编辑,化学教育。

本文为2016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学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编号:YC16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校:杨英伟]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期刊问答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