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象行业MOOC建设的规划与思考

2017-12-19 09:26赵鹏邹立尧荆国栋
继续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慕课规划

赵鹏+邹立尧+荆国栋

摘 要: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写直译。自2012年开始,慕课正在被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慕课课程建设角度对如何避免慕课的缺点和劣势,更有效地发挥其优点,为气象教育和气象行业培训的现代化服务展开思考和展望,为慕课课程开发者和组织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慕课;气象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谷歌(Google)旗下Deep Mind公司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 Go”继2015年10月以5:0横扫欧洲围棋冠军樊麾、2016年以4:1大胜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后,更是在2017年再次战胜了中国围棋选手柯洁。这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从未如此深刻地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教育而言,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却十分有限。2006年,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对话时曾称“互联网民用发展20年来,几乎冲击了所有领域,而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根深蒂固,虽然计算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状况,使得教学过程因引入多媒体等资料更加的丰富多彩,但是仍然没有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构成实质性的颠覆和威胁。而就在六年后,由斯坦福大学通过学校的在线学习网站发布的全球公开视频教学课程在第一学期的注册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6万, MOOCs影响范围之广、扩张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犹如地震海啸,难怪一些人将互联网技术引发的这场教育变革称为“MOOCs风暴”。“慕课(MOOCs)”概念点燃了教育人的兴奋点。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十几万人;并且它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在线学,不分国籍地域,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

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从一出现开始免不了被人拿来与传统的远程在线教育进行比较。姚媛等人在《MOOCs与远程教育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中从总体规划设计、教学环境、资源建设、师资发展、支持服务、教育管理与质量保证、成本效益和盈利模式、社会认可等八个方面,逐一比较MOOCs与现有的远程教育运行机制的区别。表现出MOOCs在借助“名校、名师、名课”效应,增加课程的影响力;采用“高校加盟、统一平台、统一制作”的协同运作方式;运行主体由传统的教育机构转变为公司等方面优势。沈珺在《MOOC课程与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对比研究》中则研究了MOOC在多元化的学习支持,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全球共享,新颖的翻转课堂模式及独立运营的 MOOC平台体系等方面的特点,希望引起开放大学思考及借鉴。总的来说,MOOC已经表现出了区别于传统在线课程的诸多表现,作为新兴的一种尝试,难免有不成熟之处,但是很多方面能够给与我们启示和借鉴。2016年7月,教育部组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对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以及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进行审核,最终确定了北京大学“理论语言学”等2686门课程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为推进高等教育开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在行业慕课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在师资、平台、课件等方面拥有诸多的优质资源,气象远程教育起步早、起点高、发展迅速,数次举办的大规模面向基层职工的宣贯型远程培训,得了基层职工的广泛参与、赞许和支持,为气象远程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气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培训能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技教育,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为加快气象行业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气象行业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更好的服务于气象现代化建设以及学习型社会的急切需要,干部学院远程教育中心把握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规律和远程教育培训领域的最新趋势,利用互联网平台,以现有的气象远程教学资源为依托,遵循MOOCS的开放理念,努力建设面向气象行业、面向全体社会公众开放共建共享的气象行业MOOCs平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慕课的优点是免费、高效、便捷,但与传统的教育和培训来比较,慕课自身的缺点也饱受教育界诟病,如慕课注册用户虽多,但是完成率低;慕课的培训教育质量无法保证等。如何避免慕课的缺点和劣势,更有效地发挥其优点,为气象教育和气象行业培训的现代化服务,是慕课课程开发者和组织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如何提高慕课课程完成率

据调查,只有不到10%的慕課注册者能够从头到尾坚持上完某一门课程。Udacity的创始人史朗在接受高等教育纪事报采访时说:“尽管注册学习群体中有上进心并精通互联网的学生不在多数,成功率也仅仅只有10%,但这并没有让我泄气,因为它仍然可以作为满足高等教育需求的一种方式。”决定课程完成率的原因很多,需要更进一步更细致的分析研究,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慕课的形式和慕课课程的设计上下功夫。《混合教学法》的作者肖恩指出,慕课不是一个什么东西,而是一种策略。既然是策略,就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结合现如今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可以考虑把慕课的形式与一些新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慕课+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同步课堂系统,能够支持1500人同时在线,能够满足慕课课程教师以“翻转课堂”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和答疑,能够有效提高慕课课程的学习效率。

(二)慕课+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也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它汇集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实时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能够为使用者营造一种逼真模拟的真实感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实训模式具有真实性、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等特点,气象职工通过与仿真环境的交互作用,启发思维和对时空环境的现实构想,并借助人本身对所接触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过程,全方位的获取各种学习信息。与传统的课堂上与老师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一样,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习者产生沉浸感,从而获得与传统课堂教学一样的学习效果和感受。目前建设中的“自动气象站教学仿真培训系统”有效的填补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培训领域中应用的空白。通过对自动气象站各种精密、复杂、高危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的三维模拟,解决了传统教学因为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问题的制约,使得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无限的扩展。学员通过“自动气象站教学仿真培训系统”可以获得与实际业务操作中一样的真实体验,帮助其在仿真的智慧学习环境中得以充分练习,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提升业务能力。这一系统的开发建设开拓了气象在职培训教学的新模式,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学员将充分感受智慧学习带来的深刻体验,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开拓,虚拟现实技术一定可以为气象行业慕课建设添砖加瓦,实现气象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endprint

(三)慕课+移动学习

使用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形式以信息传播速度快,方式灵活多样等优势已成为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用户上网设备向手机和平板电脑转移,无线上网基础环境大幅改善、上网成本不断下降。因此有必要在开设慕课课程的气象远程教育平台上建设开发一个移动学习平台,为气象员工提供全新的沟通机制和全新的学习和培训模式,并开发出手机版、pad版或者以后可能出现的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穿戴设备对应的版本。目前干部学院正努力探索搭建起气象移动学习平台,发挥移动学习平台的促进作用,因地制宜的打造出气象在职培训的智慧学习环境。

(四)慕课+大数据

教育的关键点之一是要能抓住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好的老师能够通过有魅力的教学方式来抓住学习者的思路,引导学习者一步一步去探索知识的究竟。通过对气象远程教育平台上慕课注册用户的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结合建立的在职职工培训档案系统,慕课组织者可以有效掌握慕课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关注的课程内容等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准确推送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更有助于组织者根据课程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为课程的考试收集必要的数据。通过云计算技术和数据平台,结合在线答疑系统,实现了即问即答、有问必答,及时帮助学习者解答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学习者必要的学习反馈。另外需要结合数据库优化平台上的搜索系统,当注册用户搜索想要学习的课程或关键字时,系统根据注册用户的学历、职称、学习基础、想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等要求自动生成完成课程所需要掌握的预备知识和掌握该课程后可进一步提高的推荐课程。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做到慕课课程学习界面更加人性化,这样有助于学习者完成整个课程。

(五)慕课+云存储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远程中心建立了由国家级主站、省级二级站、地(市)、县级学习点三级站组成了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的三级培训体系,同时建立起来的是在二级站部署的分布式课件服务器和同步音视频服务器。按照云的概念建立起来的存储系统,能够保证课程流畅播放,增加观看视频的流畅性和舒适性,给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体验。

慕课提供的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和理念,那么就应该有新的资源表现形式与之相对应,传统的纯视频课件由于难于让学习者有课堂参与感而容易导致学习者坚持不下去,出现中途退出的情况,那么对于没有教师课堂监督更多依赖自主学习的慕课课程来说,制作团队就更应该在课程的组织和表现形式上下功夫。

三、如何保证气象行业慕课教育培训质量

对于慕课而言,所面对的挑战之一是如何保证向公众提供的课程具有质量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人说,在线学习如果不比面授学习更有效,起码也一样有效。美国教育部(DOE)最近试试的研究显示,平均而言,在网络条件下的学生比通过传统的面授学习相同内容的学生表现略好。另一方面,很多学者对慕课的教学质量持怀疑态度。那么在我们的气象行业慕课当中,如何实现所发布慕课的质量控制。

氣象行业慕课平台应该以课程为资源管理单位,每个课程不仅包含了教师课件,还应包含学员共享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博文、百科、图片、素材等。这些资源统一由MOOCS课程中心管理,结合云计算的理念,给教师和学员提供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而不仅仅只是资源存储平台。同时引入慕课课程的学员评价机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搜集学习者的意见和反馈,对慕课课程模块进行定期更新,保证课程的高质量。慕课课程的发布需要有严格的审核程序,课程的制作要有严格的标准,发布一门,成功一门,稳扎稳打,宁缺毋滥。除了要在课程的制作和学习组织上下功夫外,慕课的组织者应当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考试的组织上,让考试更加的公平公正,更能反映学习者的真实实力,更多的体现学习者的思考过程。如何有效防止慕课学习者作弊,当采用积累学分的方式来为气象行业慕课学习颁发证书,如何有效防止作弊来保证证书的权威性,采用慕课+集中考试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截至2017年10月,干部学院共成立了河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新疆、甘肃等8个分院和23个省级培训中心以及108个国家级远程学习示范点,这些单位都可以作为集中考试的考点。

四、结语

2015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构成的教育信息化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气象远程教育发展至今,气象行业慕课有条件也有必要开展。气象行业慕课为气象行业人员开辟自我提升的通道,让愿意进步的有精力有时间有想法的气象人有优质的气象学习资源可供学习,而且让气象知识的学习更有效率,气象从业者终身学习的想法成为了现实。气象行业慕课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在鼓励创业全民创新的大背景下为气象行业基层人员参与创新打下基础。气象远程教育是中国气象局服务基层、服务广大气象干部职工的重要窗口,是现代气象教育培训的重要平台。而未来更需要建设面向气象行业、面向全体社会公众开放的气象行业慕课平台。气象行业慕课更需要从气象行业人才培养教育入手,立足气象远程教育,兼顾航空、水利、农垦、盐业、林业等部门,兼顾南信大、成信大等高校的迫切需求,为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气象行业专家和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和课程平台,吸引气象行业的相关人员以及希望了解气象知识的社会公众来共同参与学习、参与课程建设、共享资源、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加强教学内容、学员辅导等部分的建设,建立标准统一、要求严格的规范机制,确保网络开放课程建设与教学的质量。将传统的课件学习升华到课程学习的层面,真正做到教学课堂网络化。

参考文献

[1]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N]中国青年报,2013-5-23.

[2]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3]王雪.混合式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4]田山俊,杨桂梅.成人学习者学习特征及其教育价值—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教育思想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

[5]魏雪峰,杨现民.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实践与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4(2).

[6]刘模群.虚拟现实及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慕课规划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