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安脑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Δ

2017-12-20 06:03向雪芳黄李平刘启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口服液医科大学供试

蒋 霞,向雪芳,黄李平,刘启华,李 梅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广西 南宁 530021; 2.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西 南宁 530021)

祛风安脑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Δ

蒋 霞1*,向雪芳2,黄李平3,刘启华3,李 梅1#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广西 南宁 530021; 2.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探讨祛风安脑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阿魏酸含量为质量控制指标,考察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和醇沉体积分数对制备工艺的影响,优化祛风安脑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祛风安脑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 h,醇沉体积分数为80%。结论:最佳制备工艺方案较为合理,阿魏酸的含量较高,可用于祛风安脑口服液的制备。

祛风安脑口服液; 阿魏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交试验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中药制剂研发。E-mail:47240986@qq.com

#通信作者: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中药制剂研发。E-mail:326159970@qq.com

祛风安脑口服液源于《备急千金要方》所载的续命汤,并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化裁。该制剂主要由麻黄、川芎、独活和当归等药材组成,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营卫和解表祛邪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不省人事,筋急拘挛、神气溃乱、半身不遂、口眼斜及不能言语等症,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用效验方。阿魏酸是方中主药当归、川芎的重要药理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阿魏酸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1],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均有良好疗效[2]。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剂制备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阿魏酸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含量,优选祛风安脑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条件。

1 材料

1.1 仪器

SIL-10AF型高效液相自动进样器[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SPD-15C型紫外检测器;XS205DU十万分之一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R-1001N型旋转蒸发仪(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超纯水制造系统(成都越纯科技有限公司)。

1.2 药品与试剂

阿魏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73—201313);麻黄、当归、川芎和独活等药材购自万宝堂药业有限公司,经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朱丹副教授鉴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要求;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祛风安脑口服液的制备

参考相关文献[3-5],取处方药材,加入适量水煎煮若干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冷却,加入无水乙醇,静置24 h,滤过,取续滤液浓缩至100 ml,不足100 ml的加蒸馏水补够,罐装,密封,冰箱保存。

2.2 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2.2.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V∶V=30 ∶70);检测波长为321 nm;柱温为25 ℃;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检测器为SPD-15C紫外检测器[6-9]。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阿魏酸4.6 mg,置于25 ml 棕色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制得对照品储备液,再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1 ml,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摇匀,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祛风安脑口服液2.5 ml,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加乙醚2.5 ml,挥干乙醚,用甲醇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摇匀,用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2.4 阴性对照溶液:根据处方,取除川芎、当归外的其他各味药材制成阴性样品,按“2.2.3”项下方法处理,即得阴性对照溶液。

2.2.5 系统适用性试验:取对照品、供试品和阴性对照溶液,各进样10 μl,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板数按阿魏酸计算≥5 000,阿魏酸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均>1.5,拖尾因子范围为0.95~1.05,且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系统适用性良好,见图1。

A. 对照品溶液;B.供试品溶液;C.阴性对照溶液 A.solution for comparison products; B.solution for testing products; C.solution for negative control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Fig 1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2.2.6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2、3、4、5和6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以阿魏酸浓度为横坐标(X,μg/ml),绘制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50 137X+5 242.8,r=0.999 9,表明阿魏酸在1.824~6.384 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7 精密度试验:量取对照品溶液10 μl,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5次,记录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差RSD。结果显示,RSD=1.3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8 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160301)5份,按“2.2.3”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共5份,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进样量为10 μl,记录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差RSD。结果显示,RSD=1.39%,表明本方法重现性好。

2.2.9 稳定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160301),按“2.2.3”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分别放置0、2、4、6、8、12和24 h后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10 μl,记录阿魏酸峰面积,计算RSD。结果显示,阿魏酸峰面积的RSD=2.00%,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25 ℃)下放置24 h内稳定。

2.2.10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按“2.2.3”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精密加入阿魏酸对照品适量,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显示,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RSD=1.96%,见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Tab 1 Testing results of sample addition recovery

2.3 正交试验优化处方

参考相关文献[10-11],选取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和醇沉体积分数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各选取3个水平,以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正交设计表进行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2,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4。

表2 因素与水平Tab 2 Factors and levels

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顺序为:A>B>D>C。由K1、K2和K3可知,最佳工艺方案为A3B3D3C2,即加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2 h,醇沉体积分数为80%。因煎煮次数的K2和K3接近,从实际生产节省时间与成本的角度考虑,选择A3B2D3C2方案为最佳制备工艺方案,即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 h,醇沉体积分数为80%。

2.4 验证试验

以“2.3”项下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案,制备3批样品,按“2.2.3”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再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阿魏酸含量,结果见表5。

表3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Tab 3 Design and results of L9 (34) orthogonal experiment

表4 方差分析结果Tab 4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注:*P<0.05

Note:*P<0.05

表5 阿魏酸含量测定结果Tab 5 Resul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ferulic acid

3 讨论

本研究以祛风安脑口服液中有效成分之一的阿魏酸为检测对象,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及相关文献的色谱条件[3-6],采用甲醇-1%冰醋酸(V∶V=30 ∶70)作为流动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阿魏酸在1.824~6.384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精密度、重复性试验均在合理的范围内。表明本方法稳定、重现性好且准确度高,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祛风安脑口服液的制备工艺,通过考察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和醇沉体积分数等4个因素,综合评价出祛风安脑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即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 h,醇沉体积分数为80%。

[1]胡益勇,徐晓玉.阿魏酸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28(2):253-255.

[2]杨静伟,赵晶岩.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28-29.

[3]王弋然,张星,毛春芹,等.正交试验法优选补阳还五汤水煎煮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3):25-27.

[4]武亚晓,李希,冯建安,等.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川芎阿魏酸的提取工艺[J].2015,6(3):22-25.

[5]朱萍,张敏捷,苏平,等.正交试验法优选丹倍消瘢软膏中阿魏酸提取工艺[J].中国药业,2014,23(20):67-69.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33.

[7]罗旭,胡昌江,吴文辉,等.川芎配方颗粒提取工艺及咖啡酸、阿魏酸含量测定[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3):14-17.

[8]王晓飞,葛海生,于玲,等.柴辛鼻敏康胶囊中阿魏酸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3):56-58.

[9]李全斌,何开勇,吴建萍.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1,17(3):117-119.

[10] 王小洁,邱岳,黄银妹,等.正交试验优选肺感清合剂的工艺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6):1003-1006.

[11] 王政,魏莉.利用SPSS软件实现药学实验中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1):99-102.

ResearchonthePreparationTechnologyofQufengAnnaoOralLiquidΔ

JIANG Xia1, XIANG Xuefang2, HUANG Liping3, LIU Qihua3, LI Mei1

(1.Dept.of Pharma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Nanning 530021, China; 2.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Nanning 530021, China; 3.Dept.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Nanning 530021, China)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best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Qufeng Annao oral liquid. METHODS: L9(34)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adopted and the content of ferulic acid was set as the quality control index to inspect the effects of decocting time, decocting frequency, water addition and alcohol precipitation volume fraction on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optimize and verify the preparation of Qufeng Annao oral liquid. RESULTS: The best preparation of Qufeng Annao oral liquid was twice decoction of 2h for each time, with 10 times of water addition and 80% of alcohol precipitation volume fraction. CONCLUSIONS: This best preparation technology is reasonable, with a comparatively high content of ferulic acid,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Qufeng Annao oral liquid.

Qufeng Annao oral liquid; Ferulic acid; HPLC; Orthogonal experiment

R944.1

A

1672-2124(2017)11-1468-03

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7.11.008

广西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No.GZYZ1116);广西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项目(No.gzzc1054、No.gzzc14-56)

2017-06-09)

猜你喜欢
口服液医科大学供试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英文目次
双花保健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同处方配比及提取工艺对银柴退热汤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的影响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听话的小瓶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