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技法探微

2017-12-20 01:02党现强
老年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竖画横画结字

□ 党现强

《石门铭》技法探微

□ 党现强

(十二)

第十二讲 偏旁部首(二)

5.“糸”旁

与《石门铭》左低右高的结字相应,“糸”旁书写都是左低右高,上部撇折笔画撇的部分是斜线,不宜写成弧线的弯曲形态,第一个折笔略短,连接在第二个撇折笔画撇的腰部,三点自左而右次第排列,左低右高。在具体处理上要兼有变化,如“绵(绵)、绩(绩)”紧密,“经(经)、绥(绥)”遒劲,“纨(纨)”字饱满凝重,于整齐中寓变化。(图1)

6.“忄”旁

左偏旁让右,可使结字紧密。“忄”旁书写,左点居竖画中上部,一般写作竖点;右点紧贴竖画,粘于上部;左点略重,右点轻些。竖画也不是悬直的,有时为了配合整个字的字势,呈右抱之势且略有弯曲,但不可过于夸张。如“恒、惟、怀(怀)”等字。(图2)

7.“辶”旁

“辶”旁变化较多,临习时宜多下工夫。一般书写时,左侧部分是欹侧的,上部偏左,下部偏右,平捺是字中主笔,饱满厚重,尽力伸展。左侧部分或写为曲线,如“通、递(递)、迁(迁)”等字,或变化为点,如“回()、途、远(远)”等字,或变化为斜竖,如“遣、道”等字。平捺则以曲直与波磔来变化,如“途、道”两端上翘,“迁、乃、回”捺法平直,但更常见的写法是左高右低、一波三折的形态,如“迂、逸、远”等字。捺脚处或加深压笔,厚重沉实,如“递、通、逢”等字,或浑朴圆劲,如“逸、连(连)”等字。(图3)

8.“石”旁

“石”旁居于左上位置,与右偏旁关系是上齐下不齐。书写时应横画短小,撇画自横画左边相接,“口”的横折与短横右端对齐。如“涧(同)、碍(碍)”等字,其撇画形态与弧度略有差异。(图4)

9.“山”旁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山”作偏旁,有时在字头上,有时在左侧。《石门铭》中的“山”字头,多是突出中竖,左右两竖写的短小,略呈上开下合的梯形,如“岸、崩、崖”等字。左偏旁时,则左低右高倾斜取势,与右偏旁搭配,一般是左上齐平,如“峭、(同嶓)、险(同)”等字,其中,“、险”是更换偏旁的异体字。在运用时也有变化,如“”字左右等高的处理,便增强了字的拙朴之美。(图5)

猜你喜欢
竖画横画结字
第十讲 竹字头、草字头的写法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一)
隶书“接笔”论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画说汉字——百
《石门铭》技法探微(二十)
书法启蒙·隶书第三讲
《颜勤礼碑》名迹赏析(二)
书法“结字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课堂实录)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