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治理思想对构建“和谐廊坊”作用初探

2017-12-20 21:23吴国强苏畅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9期
关键词:廊坊荀子和谐

吴国强+苏畅

摘要:荀子治理社会的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不仅在曾在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十三五期间,廊坊市始终把“”和谐、绿色”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荀子的“治理思想”思想,是先秦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生态意识的源头和体现。研究荀子从传统生态意识到现代生态意识的转换和超越,对廊坊城市建设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荀子;治理;思想;和谐;廊坊

社会学家曾将荀子称为“中国第一位社会学者”[1]。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也说:“在先秦诸子中,能够明显地抱有社会观念的,要数荀子,这是他的学说中的一个特色。”[2]研究儒学大集成者荀子,不仅可以理解更高层次的儒学,而且可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极具特色的治理思想。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为今天的廊坊安次区。“十三五”时期,廊坊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协同发展、科技领引、开放带动、生态支撑主战略,努力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生态和谐必然地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荀子的“生态治理”思想,是先秦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生态意识的源头和体现。研究荀子从传统生态意识到现代生态意识的转换和超越,对廊坊城市建设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明分使群,群居和一

作为孔孟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在学术思想上是“粹而能容杂”[3],对诸子的思想进行会通与融合,吸众家之长,弃各家之短,与时俱进,《荀子》一书中,并没有“社会”一词,但“群”字却经常出现:“为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4]荀子提出“明分使群”的思想,认为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能够合群。

能事亲谓之孝,能事兄谓之弟,能事上谓之顺,能使下谓之君,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5]

对于如何“群”?荀子也作出进一步解释,荀子所指的分,首先指社会分工,即社会上“农农、士士、工工、商商”;除了保证社会生产中的分工,而且在家族中也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要个人遵守自己的岗位,通力合作才是“群”,这是人相比于动物界的最根本变化。从其思想可以看出,荀子已经非常注重人的社会性了。

人何能群?曰:分。分何能行?曰:义。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为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6]

荀子认为“善群”首先要贯彻礼义道德,其次“群”的力量的发挥则主要在于发展生产,使人民生活富足,使国家富足。所谓“群道当”,是指礼义得当。只有礼义得当,才可理顺人事,稳定社会秩序。荀子思想里存在的“集体发展涵盖个人发展”,“个人发展促进集体发展”的“和谐”精神,正在慢慢成为全社会必需的文化基础。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欲同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7]

荀子强调的人的合群性,所谓的“群”,是经过“分”所组成的和谐有序的群体社会,在人的礼义化的的基础之上人们彼此所结成的一种社会联系。构建出“群居和一”的社会秩序,是荀子生态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人与人和谐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也就和谐了,荀子的这种思考与目前廊坊市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了一条具有廊坊特色的和谐、快速、健康发展之路虽然间隔前年但目标却不谋而合。

二、隆礼重法,明德慎罚

康有为评价荀子“荀言诗书之博也浅,惟言礼最精”[8]。牟宗三也认为,“荀子之文化生命,文化理想,则转而为通体是礼义”[9]。在隆礼重法治国方面,荀子认为,礼既是治国的钢领,也是具体的治国方略。无论国家选拔官吏,还是社会分工分职,礼应该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

礼者,养也。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养口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10]

不仅如此,荀子在《礼论》中还详细规定了包括了祭祀宗法、嫁娶婚丧以及音容笑貌等在内的人们的种种日常生活行为。礼节是礼的精神的外在表现。礼节、仪式是文明人的标志,是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所在,包涵着人类的情感。最主要的是,在荀子那里,礼还是“自然秩序的体现”。

天地以合,日月以明……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 。礼岂不至矣哉![11]

在他看来,礼不仅是人间秩序的法则,还是自然秩序的体现。如今当“我与家族一体”的意识基础逐渐弱化或消失,经济的高度发展到底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化与商业化现象,两级分化而导致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社会高龄化引起的老龄负担,如何树立新的文化根基,让庞大的外来人口享受到“家”的温暖,“隆礼重法”早已成为各大城市管理秘籍。

如果說在政治层面,荀子将礼法并提的话,那么在理想层面,荀子则又重新回归儒家礼尊法卑的价值取向。“善至者待之礼,不善至者待之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荀子·王制》)、“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以观之,荀子对于礼的社会地位看得还是比较高的,甚至是至大至广的,他坚信管理者崇尚礼义,臣子忠诚、谦让,人民安乐勤勉,上行下效,社会上下皆遵义守法,礼义盛行,民众生活祥和安乐,必甘情愿效为于国家,如此一来管理者不必使用刑罚便能天下大治。明德慎罚,共建和谐,这才是荀子目标所在。

此外,荀子在《荀子·正名篇》中提出“贵公正而贱鄙争,是士君子之辨说也”、“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鼓励世人要做君子,维护公平正义,而不是只做一个追求钱财的俗人。“保利弃义谓之至贼”,这种爱憎分明的义利观,对全社会树立公平正义的风气是一个理论开创之举。endprint

廊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也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城。廊坊市委、市政府历届都高度重视交通文明,把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公民文明交通素质、创造良好交通环境当成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头等实事来抓。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的“绣花式”城市管理网格,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如何继续绣好“城市管理之花”,礼仪之城只是开始。

三、义利兼顾,富国安民

荀子的和谐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公”概念的基础上,实现“和谐社会”。相对于孔子和孟子是很少言“利”,荀子是承认人们是具有与生俱来就有无穷的追求自身利益和欲望存在的,在满足这些欲望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前提下,在“礼法”公正的条件下,通过让人人各得其所,使社会财富公正得分配到各阶层手中,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维護弱势群体的权利。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12]

相对于与孔子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升华。他直接从人性的意义上肯定了人的逐利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既说明了礼法存在的意义与逐利的因果关系,也曾根本上论证了人逐利行为的合理性。

所以荀子提出“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寡欲”会使社会失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导致天下贫困的源头,国家政府应该为了养育百姓,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巩固国家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富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对于“欲养其欲而纵其情”与“盗贼无异”警示,让荀子的“义利兼顾,富国安民”的治理思想跃然而出,那就是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只有在道德礼义的规范下进行社会活动才是追求欲望满足的正确方式。

而廊坊发展过程中,对于“义利”的取舍无疑是符合荀子思想脉络的。因为与“廊坊经济奇迹”相依相伴的是各项事业的绿色崛起:生态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合力集聚形成,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美丽廊坊越加和谐。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廊坊又又建设众多毗邻京津的美丽乡村,第什里风筝小镇,红木文化小镇,影视小镇,核雕小镇,农场小镇……当一个个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小镇散落在廊坊的各个区域,吸引着游客,也丰富了廊坊的旅游内涵。

结语

“京津走廊、绿色廊坊”,构建“和谐、幸福”廊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设一个生活环境舒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富有发展活力的和谐廊坊?在科学理论转化为“和谐廊坊”构建的作用中,参考荀子对群己关系、礼法关系、义利关系的阐释,都具有重要的资源价值和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2017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7052,课题组成员吴国强、苏畅。

参考文献:

[1]吴国强(1984-),男,山西霍州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2]苏畅(1988-),男,吉林通榆人,文学学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卫惠林:《社会学》,正中书局1964年版,第7页。

[2]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152页。

[3]张觉:《荀子注·非相》,上海古籍山版化2012年版,第51页。

[4]张觉:《荀子译注·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5]张觉:《荀子译注·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6页。

[6]张觉:《荀子译注·王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7]张觉:《荀子译注·荣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9-40页。

[8]康有为:《万木草堂口说》,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89页。

[9]牟宗三:《历史哲学》,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120页。

[10]张觉:《荀子译注·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65页。

[11]张觉:《荀子译注·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71页。

[12]张觉:《苟子译注·荣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5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廊坊荀子和谐
廊坊专场(二)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和谐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