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艺术专业设置及其产学互动实现

2017-12-20 21:30刘君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传统艺术类专业区别化改造,即相对于专门独立艺术院校或者研究型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强化自身地域特点,学生构成特点,就业面向特点。丰富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内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传统艺术类专业进行优化,走特色发展之路,强调服务艺术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及地方经济。

关键词:产学互动;艺术创意;人才培养

根据国家“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线,探究“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对于传统艺术类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设立包含艺术管理、艺术创意科技等内容的复合型新专业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在构建以艺术专业产学互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搭建高水平的校企产学互动合作平台,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运作。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从教学管理、实践操作、绩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艺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专注培养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发展促进先进技术应用,形式多样,贴近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艺术专业应用技术教育,服务艺术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为经济社会和学生职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一、应用型、复合型新艺术专业方向设计及定位

要破解艺术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只有跳出传统艺术专业教学思维,对于传统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造升级,设立复合型新艺术专业方向,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艺术专业产学互动,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才能推动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以艺术管理与创意科技人才产学互动的新艺术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思维由然而生。

随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科技已经渗透到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层面和环节,两者融合的方式、节奏成为业界不断探讨的热门话题。

艺术管理与创意科技是依托于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艺术专业深度融合,强调文化创意、艺术科技、“互联网+”等现代应用名词,内涵丰富,实用性强的复合型新专业方向,在国内外都属朝阳阶段。在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虽早于国内,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国内发展潜力巨大。其包含的三大层面:艺术管理、文化创意、艺术科技。三者既相对独立又融合共生,互相促进。对于当今国家教育政策调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契机,应用型专业的建设空前活跃,对于传统专业改造升级势在必行。对于面向社会,直击市场,产学互动,创新创业教育凸显重要。

二、复合型新艺术专业方向产学互动实现方式

(一)产学互动,依托行业,推进专业与行业对接。主动出击,引企业优质资源入校,参与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改变以往学院的教学实践、实验场地只提供仿真和模拟,不涉及实际操作运行的境况。可以直接成为为企业提供实际支持的专业场所。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由学院提供场地、公司提供资金、设备支持。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产学互动更加便捷,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场地不足的问题。而且使之融人了学校。共享了较强的人才資源和科技资源。另一方面。学院不但解决了实训实习设备不足的问题。而且使模拟性的实训变成了“真刀真枪”的实践,使学生大量获得丰富实际操作经验。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学生培养。通过这种方式,校企双方真正融为一体。

(二)积极对外联系,争取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学习知识能力,毕业时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作实际,破除最后“一公里”。宣传和贯彻实施劳动就业“技能资格证书”制度、健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和鉴定机制。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专业相关技能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技能资格考核。如企业文化师、会展设计师,商务策划师、礼仪培训师等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艺术管理与创意科技人才。为用人单位及学生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现市场观念,充分考虑市场变化,不“闭门造车”,通过来自行业、企业中最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家来论证,因为他们在专业设置方面最有发言权。二是课程开发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习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三是教学内容反映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条件、技术改造相适应。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制订课程和遴选教材,实现学有所用和学以致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迁徙能力,主动贴近行业。贴近需求树立为行业服务的办学宗旨。服务艺术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为经济社会和学生职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四)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强化“双师型”素质。校企双方合作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各个层次下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一体化,自发地调整学校教师的合理结构,从总体上降低学校教育成本。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开展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体系,从而扩大专业教育的市场与发展空间。创新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地方高效之一自身实际情况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寄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实行项目教学,按照艺术管理与创意科技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批轮流进行项目实训。直到学生完成整个知识能力的全部流程。改变以往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的做法。引入平行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危急意识及市场意识。

(五)以实体经营为平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文化传播公司或艺术科技高新技术企业。大胆改革,根据自身优势,以实体企业为依托。形成了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学生自愿参与的创业局面。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又扩大了学校自身的影响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生产的新特点,结合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将学校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提质改造及产学互动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传统艺术类专业进行优化,走特色发展之路,强调服务艺术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及地方经济。让学生们足不出校便能直接与行业、社会对接,在项目开发,实际运行中学习历练,在校期间便能获得专业技术,执业能力,并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即产即学,产学互动,多维并举的方式,在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互利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彭云.互联网+益阳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初探[J].东方教育, 2017,(9)

2.彭云.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研究[J].戏剧之家,2015,(5)

3.曹蕙姿.城市音乐文化与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戏剧之家,2015,(12)

作者简介:

刘君(1983.08-),女,汉族,湖南岳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