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民间炕围画的艺术特点

2017-12-21 05:30石文玮周小儒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系100089
大众文艺 2017年23期
关键词:山西民间艺术

石文玮 周小儒(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系 100089)

浅谈山西民间炕围画的艺术特点

石文玮 周小儒(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系 100089)

山西民间炕围画也被称为“炕围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大都用于民间的室内墙壁装饰,美化环境,它从形式上以及风格上都与民间风俗密切相关,是山西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炕围画作为非物质艺术文化遗产,经过了历史的变迁,成为山西地区的“地方名片”,带着其独有的特性,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对当代室内装饰设计给予灵感。

山西;炕围画;艺术;室内设计

一、炕围画的渊源

炕围画是流传于晋、蒙、陕、冀乡村城镇中由民间艺人创作,并广为流传的一种复合流行的画种。在晋、蒙、陕、冀民间沃土上繁衍流行了千余年,与众人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浑厚质朴的艺术韵味。

室内环境由各种图案来装饰的做法已久。最早大约处于宋元时期形成炕围画,成型于明代。炕围画最初叫“包黄土”,即用兽胶调成糊状,涂于两尺左右高的火炕周围,当时没有形成绘画,因此后来叫“炕围”。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脏污衣物,这是它的前身。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品的变迁,人们又受历代壁画的影响,开始在黄土墙上用墨线画有关边道、花卉、神祇、道德伦理等题材的画,从此诞生了炕围画。

逐渐发展的炕围画不仅受益于当时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更因有浑厚的民间土壤,即实用又可点染生活情趣的优势,不再是在黄土上面画墨线,人们逐渐以喜好的颜料铺底色,点染色彩,涂罩桐油等方式制作,亮豁鲜艳,耐久坚固,脏污了还可以用湿布擦洗,一时成了热炕头上的“艺术大餐”,同时这种乡土艺术也得到了广泛传播。炕围画由此催生了一批擅画庙宇彩绘的画匠投身此业,以及木板年画在城乡的盛行,各种建筑彩绘图腾的表现形式和画传图谱的刊印流传为炕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范本。

炕围画在山西地方文化中最为著名且地域性极强。山西炕围画分布广泛,如晋东南、晋中、雁北、吕梁和忻州等民间地区,其中代县和原平的炕围画最著名。其色调明快艳丽、主题突出、艺术特色鲜明,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炕围画算是一个较小的种类,山西地区自然及地理条件为民间炕围画艺术创作给予了充足的条件,山西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因此居民主要以盘炕取暖御寒,由于火炕的面积大,甚至占据了整个起居室的一大部分,人们对于炕上的墙面极易因为空气干燥而脱落斑驳以及被火炉冒出的烟熏黑而找到了对策,就是用这种涂画装饰墙面。人们在围绕炕的三面墙壁涂高约二尺的炕围子,帮人们的居住环境添加美好画面的同时也保护了墙面。炕围画形式多样,对比强烈,色彩缤纷,给我们温馨、美好、舒适的感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也是对居室装饰的讲究和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

二、山西炕围画的题材

时时抚慰人们热爱生活的炕围画构图饱满,内容丰富,是集诗、书、画、印的“全套型”复合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少年来它在民众热炕头上既起着装点生活情趣的作用,又满足着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更传递着民众期盼尽在其中的内涵,它新颖别致的内容题材反映出许多民俗的主题。裹挟着雁北山水之灵气的雁北一带,炕围画也称作“油围墙”。从艺术风格上大体可以说是色彩清爽,以蓝、绿为主色调,讲究色彩协调搭配,即行业内所说的“软配硬,色不愣,红配金黄,俊死姑娘”。

喜好题材有辟邪赐福,神话传说,动植物,民俗等类别,同时还有寄望美好,押韵上口的打油诗,顺口溜,既表达了民众祈福、爱美的心愿,又突出了画作的主动性、可欣赏性,充分体现雁北民众的精神风貌及地域习俗。隐喻手法进一步丰富的炕围画,在传统神祇、祥瑞、伦理教化题材的基础上,进而取其谐音、借其寓意的吉语祥词被参入其间。如灶台画的“一品当朝”,锅台画的“锦上添花”,炕箱画的“情深意长”,其中不乏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祈福辟邪、节日喜庆为主题的有“福禄寿”,“年年有余”,“花开富贵”等。可谓形形色色,无所不及,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追求。除了世代存留的主题之外,还会依据实事变化而演变,也间接地展现了民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文化情趣和精神生活风貌。

三、山西炕围画的内容形式

老妪能解的炕围画,它是一种乡土美术,与精英文人画迥然不同,它的主要创作者、欣赏者纸普通民众,构图、色彩绘画没有刻意的艺术理论,也没有学理追求,只有辟邪赐福,祈求富贵平安,红红火火,和不识字的普通民众也喜爱的理念,像大红花,大鲤鱼等。日渐成熟的炕围画从功用和所绘内容的位置看,可以分为灶台画、锅台画、炕箱画等。以灶台画为例,可画灶王爷、天官、财神等题材的画。锅台画是炕围画的重头戏,比较细腻。炕箱画相对来说随意性就大了一些。

炕围画有它构成的固定程式,它的高度一般为二尺左右,以上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而形成其整体框架,中间等距离安排各种画空。按照种类划分有锅台画面、风箱画面两种,按照艺术形式划分可以分为边饰与画空两个方面,它既具备完整对称、简繁对比、主从相映的装饰语言美感,表现丰富。炕围画的边饰尤为重要,主要是对画的形式和风格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边饰类型有长方形、圆形和扇形等。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有工笔、水墨、木版年画和月份牌画等内容。炕围画主体是炕围墙,它的延伸部分是锅台画、灶头画和看墙画。

不同地域文化民宿氛围中,形成各具特色的炕围画。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晋南一带为例,色彩多以红棕为主,铺以绿、蓝,受唐尧文化遗风和平阳(临汾)木版年画近距离影响,成就了特殊艺术形式的炕围画——“腰墙子”。从创作工艺上划分,它又可以分为硬架、软架、三栏边三个层次。总之,无论哪个层次都具有当地浓厚的乡土美术韵味。炕围画地域色彩明显,艺术风格相互影响的炕围画,从画作中的边道纹饰、山水花鸟、人物走兽,不仅有中国民间美术古朴厚重的传统味道和西方美术细腻逼真的艺术风格,其相互间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四、炕围画的艺术特色

首先,炕围画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山西炕围画属于一种民间居室装饰文化,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可以和窑洞、居室、厅房等建筑融为一体,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多样化生活的需求。

其次,炕围画又具有地域性和民俗型。炕围画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通常在嫁娶、乔迁、翻新,以及祝寿、节日庆典,被用来作为烘托喜庆气氛的手段。可以说,炕围画具有鲜明的生活、实用、装饰、文化、学术研究价值以及德育教化功能,是百姓民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结语

山西炕围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仍然不断的创新发展,注入鲜活的时代主题。源自民间土生土长的炕围画,它是民间美术中的其中之一。它蕴藏的民间文化艺术,像大地般深厚辽阔,绝不仅限于二尺之内。炕围画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汹涌的现代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下骤然褪色,成为了炕围画史上重要的最后一页。在多元化的发展下,我们要热爱民族本土文化,热爱民俗民间艺术的传承者、提高艺术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发掘炕围画的室内装饰风格和特点,重新审视炕围画在室内装饰中的积极意义。

山西民间炕围画之山水画

[1]任晓娇,朱旭华.大同炕围——传统艺术在现代生活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 2014 , 27 (3) :2.

[2]郝秀梅.炕围画的传统审美文化在现代室内墙绘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教育》, 2013 (11) :145.

[3]郝秀梅.地缘民俗中的平淡之美——山西炕围画艺术[D].太原:山西大学,2009.

[4]山西民间炕围画图片集(二).[DB/OL].http://www.tydao.com/sxsu/2002/0718-kwh2.htm,2002-07-18.

[5]山西日报.原平炕围画.[DB/OL].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150204/158643.shtml,2017-10-23.

石文玮,女,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系2017级硕士生。

周小儒,男,北京化工大学产品设计系教授。

猜你喜欢
山西民间艺术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纸的艺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