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奥巴马演讲为例浅析英汉同传中的衔接手段

2017-12-21 18:10陈丹丹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4期

陈丹丹

【摘要】口译的目的是传递讲话者所要表达的语义。实现这一目的要通过恰当的衔接手段使译文连贯。目前对衔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主要针对交替传译,鲜少涉及同声传译领域。本文以奥巴马演讲的同声传译文本为例,探讨中英文在衔接手段上的异同,分析译员在同传过程中选择与原文相同或不同的衔接手段的原因。

【关键词】同声传译 衔接手段 奥巴马演讲

一、引言

同声传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活动,这种转换活动受到时间限制,难度非常高。同传要求译员一边收听和分辨源语言讲话,在最短时间内预测、理解、记忆和转换源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一边对目标语言进行组织、修正和表达。无论同声传译还是交替传译,都要保证译文语篇的连贯,这就离不开适当的衔接手段。本文根据奥巴马就职演说同传现场直播记录三个版本的译文,译员分别由央视译员张蕾,凤凰卫视译员陈熙和苗南担任。

二、衔接手段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概念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形成语篇的意义关系。衔接出现的情境是,语篇中解释某个成分的意义必须依赖于对另一个成分的解释。要是不借助一个成分,就无法有效地说明另一个成分。二人将语篇衔接关系分为四种类型: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1.照应。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它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成分之间的语义上的联系。

例(1)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 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But know this, America - they will be met.

译文: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我们会面临着很多挑战,这些挑战很严峻,不可能在短期之內解决,但是只要在美国,这些挑战就一定能够克服。(译员张)

译文涉及照应衔接中的人称照应。奥巴马在演说中反复提到挑战一词,当时的美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伊拉克的战事劳民伤财,国内怨声载道。奥巴马向民众表达了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决心。英文原文使用“they”指代前面提到的“challenge”,而译员把“they”翻译成“这些”,与原文的人称指代不同,符合中文语言习惯,达成语义的连贯。

例(2) Thats why we do this. Thats what politics can be. Thats why elections matter. Its not small, its big. Its important. Democracy in a nation of 300 million can be noisy and messy and complicated.

译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做这一切。这也是我们政治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选举如此重要。这并不是小事情,而是大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国家,一个有三亿人口的国家的民主,也许是非常复杂的,混乱的。(译员苗)

演讲人在此想要向听众传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社会公平,妥善安置退役军人。三个“that”作为指示照应,构成排比,再一次强调前面描述的政治理念,有很强的说服力。为了实现这个相同的目的,译员采用了和原文不同的衔接手段,选择使用与自己和听众所在位置和时间较近的“这”,以此来强调这样的政治理念的重要性。

例(3) And I wouldnt be the man I am today without the woman who agreed to marry me 20 years ago. Let me say this publicly. Michelle, I have never loved you more. I have never been prouder to watch the rest of America fall in love with you too as our nations first lady.

译文:而我成为现在的我,必须要感谢二十年前与我结婚的女人。我想公开地表达,米歇尔,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你。我为你感到非常非常地骄傲,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也非常爱你,你是我们非常热爱的第一夫人。(译员苗)

奥巴马在这段演讲中表达对妻子米歇尔的感激,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文有多处比较照应。第一处,英文里用了“more”,译文在作比较时使用了一个句子而不是单词作为比较照应的衔接手段,虽然两者的形式差别较大,但是衔接效果相同,目的都是为了强调对妻子的爱意。第二处,英文用了“prouder”,译员没有选择相同的名词作比较照应,而是以一个副词“非常非常地”表达出了相同的效果,同样显得很有诚意。如果要把原文第二处的比较照应照搬到中文里,那么译员在表达上将会面临很大压力,会影响到对接下来演讲内容的判断。译员在这里的处理非常值得借鉴。

2.替代。替代指的是使用替代词去取代某一个成分,替代词只是形式而已,其语义要从所替代的成分中去寻找。省略指的是,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

例(4)Homes have been lost;jobs shed;businesses shuttered. Our healthcare is too costly;our schools fail too many;and each day bring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ways we use energy strengthen our adversaries and threaten our planet. These are the indicators of crisis, subject to data and statistics.

译文:有些人丢了工作,丢了房子,看病太贵,学校也起不到作用。每一天我们都看到使用了能源,但是却有利于我们的敌人,有害于我们的星球。这些都是危机的现象。数据也显示出这一切。(译员陈)

这段演讲中,奥巴马提到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问题,涉及就业、医保、教育等等,这些都是经济危机的所产生社会现象。下文再说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直接用“these”替代。译文采用了和原文相同的衔接方式,避免语义重复,使得演讲的上下衔接更紧密。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替代的衔接手段上区别不大。

3.连接。连接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于语篇中的各种逻辑关系手段。韩礼德和哈桑将其分为添加、转折、原因和时间四种语义关系。

例(5)I want to thank my friend and partner of the last four years, Americas happy warrior, the best vice president anybody could ever hope for, Joe Biden. And I wouldnt be the man I am today without the woman who agreed to marry me 20 years ago.

译文:我想感谢我在过去四年的伙伴,也是美国的爱国者,我们的副总统,拜登先生。而我成为现在的我,必须要感谢二十年前与我结婚的女人。(译员苗)

本段里,演讲人首先感谢了前总统拜登,稍作停顿之后,对妻子表达了感谢。英文里的“and”主要表达接续语义。然而译者在同传的时候,没有选择和原文相同的添加连接。这是因为译者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已经做出逻辑调整,把原文的一个双重否定句子转换成肯定句,译文中使用“而”可以很好地表达出这种逻辑关系,也实现了连贯。汉语中,“而”表达转折语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译文比英语更加严谨,更符合上下文的逻辑。这充分体现出汉语注重意合,即便是使用形式,也要体现内容的逻辑意义。

例(6)Forty-four Americans have now taken the presidential oath.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 Yet, every so often the oath is taken amidst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譯文:在我之前一共有43位总统宣誓就职,他们在宣誓就职的时候曾经经历了繁荣和和平,也曾经经历过乌云密布的时候,风雨压城的时候。(译员张)

“Yet”在原文中连接前后两个相反意义的句子,属于转折连接。译文中的“也”不是转折连接,原文和译文衔接手段不同,这是因为英语更加注重的逻辑关系。译者同传过程中,忽略原文的转折意义,用“也”来添加后面的内容也是可取的,而且更符合实际情况。

4.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

例(7)Forty-four Americans have now taken the presidential oath.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 Yet, every so often the oath is taken amidst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译文:在我之前一共有43位总统宣誓就职,他们在宣誓就职的时候曾经经历了繁荣和和平,也曾经经历过乌云密布的时候,风雨压城的时候。(译员陈)

原文使用了近义词重复的衔接手段。重复是演讲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可以营造出恢弘的气势,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因此,译者保留了原文的衔接手段。此外,译者的水平很高,这段同传信息准确,语言简练,译文在听众心理上产生的效果和现场听众的心理几乎对等。

例(8)That 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is now well understood. Our nation is at war, against a far-reaching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hatred.

译文:我们也知道,当前面临着危机,当前美国正处在战争当中,应对暴力和仇恨。(译员陈)

这里演讲中的“危机”,“战争”,“暴力”和“仇恨”属于搭配的衔接手段,或者叫同现。也就是说,一个词的使用会引出与它相关的其它词,形成一个语义场。“危机”、“战争”、“暴力”、和“仇恨”这些负面词语,形成了一个语义场,目的在于激发听众对于战争的仇恨,下文可以介绍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和结束伊拉克战争这一举措,从而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译文也同样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并且忠实于原文,实现语篇连贯。

三、结论

英文和中文都会使用照应、替代、连接词和词汇衔接等衔接手段来实现相应的话语功能。衔接手段只是实现话语功能的工具,不能为了衔接而衔接。衔接手段实际上是在对语言充分把握的前提下的一种自然的表达行为。不论是发言人还是译员,只要脑中有连贯的意思,清楚地知道话语的功能,就可以找到恰当的衔接手段。翻译过程中只要实现原文的言语功能,译员可以任意变换原文的衔接手段。

参考文献:

[1]Halliday&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2]Van Dijk,T.A.Text and Context[M].London:Longman,1977.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韩礼德,哈桑.英语的衔接[M].张德禄,王压纯,韩玉萍,柴秀鹃译.上海: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5]王东风.语篇连贯与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6]刘晓云.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