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复习实效

2017-12-22 03:33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韩长荣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3期
关键词:奇偶性导图解题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韩长荣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复习实效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韩长荣

高中数学抽象性强,尤其是在高三复习阶段,内容多,时间紧,复习的速度特别快,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跟上,复习的效果很不理想。对此,可引入思维导图,借助直观、形象的特点将学科知识整合,有效改善学生认知方式,增强其复习信心,有效提高复习效果。本文就以“函数的奇偶性”复习为例,探究思维导图在高三复习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高中数学;思维导图;复习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主要利用顺序、文字、数字、逻辑导图和放射性的思维,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出清晰准确的架构图,帮助快速记忆,进一步提高记忆者的思维能力。将其运用于高三复习中,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知方式的转变,提高其学习主动性,还能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其学习热情的激发,以此优化复习,提升复习实效,完成预期的目标。

一、突出要点,梳理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函数奇偶性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不仅与现实生活中的对称性联系紧密,而且还为后面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这一块内容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在整个函数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复习时,要紧扣函数奇偶性的几何意义回顾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判断方法与格式。

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不陌生了,不需要做过多的导入,我就直接呈现思维导图,突出要点知识,引导其回顾复习,确保在短时间内唤醒其旧知思维,进入到复习状态中。对于思维导图的设计,我以“函数奇偶性”为核心发散出五个板块:定义、性质、单调性、常见函数的奇偶性以及运算。之后,在各自板块的基础上分支拓展,以其中“常见函数的奇偶性”为例,我就延伸出“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再如“运算”,相比于“常见函数的奇偶性”,我就分得较细一点,在“加法”、“乘法”的分支上分别延伸,即“加法”拓展为“奇+奇+奇”、“偶+偶+偶”、“奇+偶+非奇非偶”,以此细化,帮助学生明确内容,复习起来更有方向。在“乘法”的分支上,我就设置了“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偶”,由此,便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其“回”到新课,一边温故一边知新,及时查漏补缺。这样的设计并不完善,只是一个简单、初步的结构,体现的是整体的复习框架,对于细节部分就需要学生自己补充,根据自身需要做相应完善,以此促进体系的完善。

二、精选例题,构建模式,提高解题效率

在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之后,就要进入练习环节,在理论的基础上实战,一方面强化知识点的记忆,促进其运用;另一方面考查其对要点的掌握,借助练习及时补充,以此做好反馈,避免“分化”。为了确保练习的有效性,我结合学情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题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考试化解题模式。

这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一题隐含着“奇偶性判断”的一类做法,这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因此,我没有着急让其完成,而是借助思维导图示范解题,促进可视化解题模式的构建,为其之后的练习奠定基础。对于这一题,具体解决时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第二,计算 与第三,根据定义下结论。对此,学生表示赞同,在达成公式的情况下,我让其解题,并随机选择学生呈现其解答过程:

完成了这一题,我适当增加难度,在判断的基础上引入运算,提高问题综合性:

对于这一题,我没有提供思维导图,而是鼓励学生“迎难而上”,自主思考,尝试解决。由于难度不是很大,很快就有学生解决了,我就让其自主构建导图,将解题过程总结归纳,绘成导图,以此促进“特殊—一般化”的过程。等到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我就开展班级交流,就这一问题引导总结,借鉴例1,学生呈现思维导图,其步骤有二:第一,判断函数奇偶性;第二,根据奇偶性与单调性关系解题。

经过前两题,学生逐渐习惯了思维导图,适应了“边解题边总结”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基础上,我提高难度,再出一题,让其自主探究完成,并绘制出解题导图,便于交流学习。

这样不仅落实了课堂复习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了有效的解题方法,还适当留白,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善知识体系,有效提升数学能力。

三、及时巩固,内化题型,培养思维能力

课堂例题解决之后,这一章节的练习并没有结束,我们要结合学情配备相应的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此提高其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在解题的过程中促进知识巩固,技能形成,进而启迪思维,促进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能自主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将构建与解题结合,掌握有效的思路、方法,实现解题效率的提升。

练习结束以后,就要对这一内容的题型方法做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方法。这时,我就会呈现思维导图,以“函数的奇偶性题型总结”为核心,发散出四个板块,即“根据定义判断奇偶性”、“根据奇偶性运算判断奇偶性”、“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以及“函数奇偶性与对称性的关系”,以此总结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巩固,让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思维模式,将其运用到复习课中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思考,强化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掌握要点,形成有效的解题方法,实现复习效果的优化,进而提升学科能力。

猜你喜欢
奇偶性导图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函数的图象、单调性和奇偶性
用“同样多”解题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形式及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