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经济”:技术升级背后的服务考量

2017-12-23 08:22东方IC
发明与创新 2017年45期
关键词:无人零售人工智能

图/东方IC

“无人经济”:技术升级背后的服务考量

图/东方IC

图/东方IC

去加油,最烦的就是排队、排队、排队!在以支付宝和微信所代表的“线上支付”或者“扫码支付”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的当下,许多仍然只支持现金交易的传统加油站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这种日渐“落伍”的加油模式即将被颠覆!10月初,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将在杭州建立无人智能加油站。这种无人加油站将实现全方位的无人加油、无人开票、无人收款、无现金支付等全面无人管理。

不只是加油站,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革新,“机器换人”在娱乐、生活等日常消费场景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无人餐厅、无人超市、无人KTV等“无人经济”服务相继涌现。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无人经济”受到成本、技术等多方面制约,目前要真正实现“无人化”尚需时日。

无人经济正加速到来?

今年以来,无人便利店在国内迅速发展。缤果盒子宣布已在全国落地158家店,进驻22个城市,其全新拼装版“盒子”测试完毕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开始大规模部署落地。另外,苏宁首个无人店完成一个月的试运营后,也在今年“双十一”前后开始扩大规模,计划是在全国一线城市拓展至20家。阿里巴巴、京东也在积极布局试运营无人便利店项目。

在无人智能加油站,加油不需要人工服务,只需借助红外摄像头、智能机械臂即可完成整个加油过程。车辆进入加油站后,红外摄像头自动识别车型、车牌号、车主身份、支付宝账户等信息(需事先在支付宝或淘宝里绑定车辆、车牌号)。接下来车主按规划好的加油位置将车停好,机械臂自动完成加油。加油后,车主无需结账,可直接驶离,支付宝账户会自动扣款。

也有商家开发出无人迷你KTV:两把高脚凳、两个麦克风、两只耳机、一个大屏幕,再加一个触屏操作台,三面透明玻璃围起来,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就成了一个自助KTV。在杭州湖滨银泰等商圈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迷你KTV,使用起来很简单,用微信扫码登录,然后点歌、付费,就可以尽情唱歌了。

顾客去餐厅就餐看不见服务员的身影,只需通过轻触桌面或手势动作就能点餐,因为桌面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尺寸的触控显示屏。吃完饭可以直接走人,没有服务员上前阻拦,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吃“霸王餐”吗?原来,出门时手机已经自动完成扣款,这就是出现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的“未来智能餐厅”。

此外,自助健身房、自助洗车、智能快递柜、无人按摩椅、无人值守智慧报亭等一系列“无人经济”在城市商业体、社区里相继出现。

根据36氪研究院的研究,无人经济指的是无人值守服务,是基于智能技术,在新零售、娱乐、生活、健康等消费场景下实现的无导购员和收银员的服务。无人值守服务主要包括四类,覆盖人们生活的诸多细分领域。其中无人零售类主要包括便利货架/货柜、自助贩售机、无人便利店等;娱乐类主要包括无人迷你KTV、娃娃机、照片打印机等;生活类主要包括自助洗车、智能快递柜等;健康类主要包括自助健身房、无人按摩椅等。

“人力成本的上升和技术的发展,为这些‘无人业态’提供了主要支撑。”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吴玉麒说。据鲸准数据库(原36氪创投助手)数据显示,无人经济领域正处于资本关注的风口之一。以其中最受关注的无人零售领域为例,我国现在共有138家无人零售企业,其中57家获得融资,总融资额约为48.5亿元人民币。其中种子轮10家,天使轮22家,pre-A8家,A轮10家,A+轮3家,其他轮次4家,可以看出,目前无人零售领域仍处于中早期,但已成为资本热投的风口,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机器换人,我们在害怕什么?

无人经济模式对传统业态的重造确实带着一种摧枯拉朽的魔力。正如电能、自动化等基础设施一样,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升级正引发一些担忧。

首先,人工智能究竟是就业的助手还是杀手?

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17年4月27日发布估算称,由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等的技术革新,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日本国内就业人数将减少735万。2016年12月26日,美国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报告也说,将对现有工作岗位造成威胁,低技能、低学历工人和高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不平等将加剧。

但替代和新增之间的比例如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显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在劳动力队伍中引入人工智能,未来5年将使15个主要经济体失去710万个就业岗位,而同期技术进步将仅带来200万个新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更为专业的领域,例如计算机、数学、建筑以及工程。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替换旧职业的速度与增加新职业的速度比大约是3.5:1。

技术革命和就业总量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为之已争论了几十年。但从主流观点看,科技创新短期会使失业增加,但从长期来看又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基于其成员国200年的数据研究也表明,尽管短期内科技进步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相对于其巨大的创造效应,这种负面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被人工智能淘汰的人和智能时代需要的人是不完全重合的。

即便增加了新工种,这种颠覆性的“无人”业态依然不可避免地对现有工作形态进行升级,这一过程是技能型工人对操作型工人的替代。

听起来似乎可以用“不学习就被抛弃”的正能量“鸡汤”一句带过,但技术工人的转型的确需要时间。据统计,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120万家企业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缺口高达68%。江苏的高级技工比例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级技术人才比例也只有8%,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40%。

但一方面,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消费升级、释放的闲暇时光会催生出更多的消费和服务新场景,高端服务、艺术创作等提供精神产品的工种未来会出现大量缺口,毕竟“机器人是不懂幽默的”。另一方面,技术所有者也在通过OpenAI(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等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门槛,消除技术的神秘感和等级性。

最后,线上消费几乎让人们在成为“生化人”之前,先成为“数字人”。

所有的消费数据都可以精准画像,算法更容易加剧人的分层。譬如,你现在的年薪为40万元,可能就无法收到招聘平台80万元薪资的工作推送;你买过一件颜色鲜艳的衣服,就会一直被推送同一类型的消费品。算法正在不断加强“回音壁”效应,甚至一定程度上人为造成了信息隔离。

算法所展现给你的是否就是信息生活的全部?这在英剧《黑镜》中被展示得淋漓尽致,人际关系成了简单的评分,只要经过大量的学习就可以“复活”一个已经故去的人,这种恐惧深入骨髓。人类对技术的依赖性正在逐渐增强,而想要打破这一担忧,恐怕只能做一件事情,先放下手机,思考一下自己吧。

无人经济兴起是趋势还是噱头?

面对逐渐高涨的人力成本,有专家认为,未来5年至10年,实体店、百货店、超市将面临一场因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颠覆和冲击。随着市场的普遍看好,资金的大量涌入,“无人经济”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但是无人值守之后,商家的成本真的降低了吗?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是否真的更好了?它的兴起到底是趋势还是噱头?

吴玉麒认为,相较制造业,“无人经济”在服务业的渗透需要考虑更多问题。例如超市是人流较为密集的地方,无人超市要做到服务无人化,秩序的维护和管理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还需要考虑供应链的问题,同时对消费者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无人加油站相比无人超市,更具标准化,更易操作。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特定行业实行“无人化”,最需要关注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例如无人加油站虽然可以节约人力成本,但安全难保证,因为汽油、柴油不是普通商品,而是易燃易爆品和高危风险化学品。接打手机电话、抽烟或点燃明火、穿易产生静电的衣物、不熄火加油、车辆漏油冒油等危险隐患都需要专业工作人员在现场监督和把关,光靠机器无法对这类行为做到及时的制止。

▲缤果盒子宣布已在全国落地158家店,进驻22个城市(图/东方IC)

▲2016年10月9日,无人值守智慧报亭亮相杭州下城区武林广场(图/东方IC)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加剧了零售业的竞争压力,但因为无人超市缺少“服务”,目前还给不了消费者很好的购物体验。假如在里面打翻了一瓶牛奶怎么办?不懂智能手机操作的老人购物怎么办?传统的超市依旧有它存在的理由。况且无人超市的成本并不比传统超市低。目前要做一个无人超市系统,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才能完全替代人工,一次性投入成本巨大。

在吴玉麒看来,“无人业态”体现了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正在快速到来,也体现出科学技术在快速发展。但目前来看,新鲜感更多,具体的使用安全性、可操作性还有待考验。以“无人餐厅”为例,这个体验感的提升到底有没有必要,消费者不一定会只选择“无人餐厅”,而完全放弃“有人餐厅”。

“我认为这不是趋势,也不是噱头。”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教授王呈斌解释说,当下支付方式非常便捷,形成了许多新的商业尝试,但是这些尝试差别比较大。共享单车的成功是因其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无人业态”也就意味着无人服务,在便利性和消费体验上难以兼顾。所以,其商业模式还需要投资者们探索创新。

此外,有专家指出,摆在“无人经济”面前的不仅有关于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还有关于无人店标准的建立、技术系统的成熟、公共区域摆放位置的争议等。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无人店分会10月24日公布了《中国无人店业务经营指导规范(意见征询稿)》,要求无人店经营者开展相关业务除应及时向政府监管部门申报外,同时还需提交报备材料至行业协会,特别是新型特种无人店装备,应在提交报备的同时提供安全性审核材料。此外,意见稿还对无人店的设置、经营、仓储、物流等均提出了明确的细化要求。

据了解,国内主流无人店经营企业已开始向该分会提交相关意见建议材料。业内认为,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规范化的市场管理,明确的规范出台后,将对行业业态产生积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此前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密切关注无人零售的发展,适时发布《零售业技术创新框架》和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引导零售企业加大先进技术应用,更好地适应消费升级需求。

无人经济来袭,有人门店该怎么办?

在无人经济大热的情况下,“有人门店”不需要战战兢兢,也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要看到新技术为传统业态带来变革的可能。

以无人便利店来说,零售其实并无新旧之分,新设备、新技术运用的目的是体现零售的本质,实现实体零售的核心价值和优势——温度。而有关商品和服务的“温度”,则是所有非实体渠道无法替代的。

或许业内人士也认识到,智能设备无法完全取代人工服务带给用户有“温度”的体验,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对无人便利店的关注转向“有人店+黑科技”。对于实体零售企业而言,运用科技的目的是把人从繁琐简单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店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服务,从而带给消费者更好的购物体验。人的作用对于实体零售行业来说,永远无法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点已经引起了整个零售行业的关注。据悉,今年11月在重庆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零售业博览会上就推出了“Hi-Shop”未来体验区,将以“不可替代的温度”为主题,通过引入客流统计、大数据画像、虚拟货架、智慧货架、新奇特互动等全新解决方案,为实体零售企业演绎“有人店+黑科技”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Hi-Shop”未来体验区还是对未来连锁企业打造“有温度的”社区型交互场所的一次尝试,在“Hi-shop”中尝试“餐饮+”跨界的融合,未来邻里服务的引入都希望向行业传达一种信息——门店不仅是服务社区,解决购物的场所,更是商家与消费者实现交互的平台。

对于实体零售行业来说,尽管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但零售业的本质并未改变。面对变革,面对“颠覆”,实体零售要走出自己的节奏。用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温度”去给消费者更好的购物体验。

而对“无人经济”整体而言,“无人经济”背后的动力是消费者要求更快速便捷、品质多元的需求升级。服务业整体也会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元化、科技化、时尚化”而加快更迭,助推消费升级。(本刊综合)※

▲无人迷你KTV颇受年轻人喜爱(图/东方IC)

猜你喜欢
无人零售人工智能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零售工作就得这么抓!
无人战士无人车
反击无人机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新零售 演化已经开始
诗到无人爱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