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017-12-25 00:11艾杰浩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私有制费尔巴哈

文/艾杰浩,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无论是黑格尔还是费尔巴哈,都对异化这个概念有过相关的论述。他们有其进步性但也有不足之处,这是马克思创立和丰富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

1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

“异化”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层面上有不同的内涵,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奴役主体自身。论及“异化”的有多人,我们主要考察两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极度崇尚绝对观念,阐释过“异化”,他把人同绝对观念或自我意识等同起来。他认为“绝对观念”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异化为自然界,然后又在发展中扬弃了异化,回归到“绝对观念”自身。在他看来,一切都是抽象的精神,一切异化的形式,都不过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同形式。可见,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思想是抽象的绝对的,但也有伟大的发现。他看到了劳动对人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但是由于未深入到物质生产实践中,没有把异化理论贯彻其中。

另一位大哲学家是费尔巴哈,他的异化观是人本主义的,认为异化的主体是感性存在的人,理性、意志、感情是人的本质,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人把自己身上的全部智慧和能力都集中在上帝这一对象上,人对上帝的膜拜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本质的膜拜,因为上帝正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因而,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通过感性直观的方式认识世界,但在历史观上却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因而其异化的思想也仅停留于人本主义的层面上,并未深入到生产实践领域。

正是马克思,在哲学上实质性地推进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不仅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劳动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视域中的异化主体,既不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也不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马克思除了在宗教、法哲学等方面关注异化外,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并敏锐地发现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劳动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实践活动。因而,马克思进一步把异化理论引入到对劳动本身的分析中,从而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新概念。

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

2.1 “异化劳动”的规定性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是指在私有制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具体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第一,工人同他生产的产品相异化。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下,工人不仅不能占有劳动产品,反而在生产劳动产品的过程中丧失自己、摧残自己。第二,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行为相异化。劳动不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工人的状态是“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 第三,工人的劳动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下,劳动成为了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与目的处于颠倒地位。第四,人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本质上是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剥削和压迫,突出反映了这种社会的不平等和劳资关系的残酷性。

马克思分析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用异化的人,异化的社会,非人的社会概括了资本主义社会。但确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工人非人般的生活,指出这是对人类本质的摧残。劳动者在其中是被迫的,肉体和精神是压抑的,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他在劳动中得不到想要的价值,得不到肯定,得不到幸福和满足,有的只是身心的不愉悦。这种劳动,是一种带有强迫压制性质的劳动。一旦压迫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如此可见,资本主义下的劳动只是作为“谋生”的手段,劳动者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忍受资本家的剥削,而远远达不到作为目的这一说。

2.2 “异化劳动”出现的原因

在此,我们需要追问为什么会出现异化以及异化劳动这一事实。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出现了。私有财产是人类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外化劳动的产物。由私有财产就能联想到分工和私有制。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分工和私有制对异化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分工是一种非自愿的,它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异化,因为它与人的本质力量之间是不想匹配的、不和谐的,是相对立的异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操控着人,而非人操控它。而私有制的出现,导致统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背后,造成了异化劳动的出现。分工和私有制的根源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以,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消灭自发的分工、私有制和异化的前提。在他看来,只有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后克服异化劳动,使之上升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满足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劳动形式。

因此,马克思比前人站得更高更远。他不仅发现了社会中一般劳动的特殊形式,即异化劳动,还研究了这一特殊劳动形式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指出了人类展望的前景社会。他极力批判私有制,批判异化劳动对人类本质的折磨。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异化劳动,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而这一切,都可以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王金福.马克思两种异化观之比较[J].理论探讨,1997,(6).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版,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私有制费尔巴哈
回到现实的主体——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鲍威尔主体理论的批判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