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博物馆的文物收藏探索与实践
——以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

2017-12-25 11:26武世刚
关键词:航海藏品文物

□武世刚

行业博物馆的文物收藏探索与实践
——以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

□武世刚

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好形势下,文化事业也大发展、大繁荣。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建设热火朝天、方兴未艾。其中新建的各类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是博物馆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中国航海博物馆是新建成的行业博物馆,以航海类文物为主,建馆之际开展了专门的文物征集工作,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在一些方面有开创性的突破,但也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吸取。笔者有幸参与了其中的部分工作,结合实际草成此文,以期对今后文物的征集和收藏工作有所裨益。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国内唯一的一座国家级航海博物馆。2006年1月20日,工程奠基;经过4年多的艰苦筹建,于2010年7月5日,该馆全面建成、开放,正式运营。这个年轻的行业博物馆,从筹建伊始的零收藏到如今拥有数万件藏品,文物征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6年多来,伴随着博物馆的成长,文物征集工作日趋完善。

一、明确收藏范围,厘清思路

博物馆的种类有很多,文物的门类和所涉及领域也很广泛,在开展文物征集工作时,必须明确博物馆的性质、定位,限定收藏范围,厘清思路,否则会使征集人员感到茫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1]。概括来讲,对所谓“航海类文物”,要做狭义的和广义的区分[2]:

狭义的航海类文物,是指与航海直接相关的,如航海理论与技术,船舶及其部件、设备,造船、船模、航运、港口码头、海事、海关、航道、海上救捞、水下考古等;广义的航海类文物,除上述文物种类外,还包括要转几个弯才能扯上关系的,如与江河湖泊等相关的航运、海防建设、海外贸易、海洋渔业、海洋习俗、船海教育研究、帆船赛艇及相关体育休闲等。无论是狭义的航海类文物还是广义的航海类文物,这些“航海类文物”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军事、交通、民俗信仰等诸多领域中,有物质类的,也有非物质类的。因此,“航海”乍听起来范围很窄,仔细想想却又极为宽广,随着“航海类文物”概念的延伸和范畴的扩展,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仍很难给它做出一个完整的界定。

文物征集工作,在开馆前后有着不同的侧重。在筹建时期,文物征集的目标是满足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需要,以保证开馆。因此,紧紧围绕陈列展示文本的设计内容,千方百计地征集相关展品;文物原件无法到位,就复制、仿制,还是做不到,就找相关替代实物。经过6年多的努力,中国航海博物馆终于征集到2万余件文物,为开馆的布展陈列提供了坚实的实物基础。开馆、运营后,博物馆的各项事务逐步转入常规工作中,文物征集工作的思路也逐步有所转变,如筹建时,主要用于满足开馆布展的需要,开馆后,则需要征集者充分了解此馆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收藏、研究、陈列和社会教育的重点及发展方向,从而制订出科学的征集规划,逐步建立有特色的收藏体系[3];在对已有的馆藏进行综合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开展精品征集、馆藏缺项文物征集、系列化征集,以满足收藏、研究需要,满足临展需要,满足服务公众需要;还要开展专题性征集,依据基本陈列大纲的内容,明确专题征集的任务、范围和重点,这样可以避免漫无目的地 “随遇而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和有限的资金,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作为征集者,要提高征集的预见性和自觉性,要有随时随地征集的意识和敏感度,做一个有心人。博物馆要以文物原件为主,逐步建立系统而有特色的藏品体系。

二、建立制度,完善程序

中国航海博物馆筹建之初,国家文物局和交通运输部就联合发文,呼吁各相关单位支持其文物征集工作[4]。随后,上海市和中国航海博物馆筹建办又先后出台了文物捐赠办法[5]、专家评估办法、征集费用审批暂行规定、文物征集情况汇报制度、文物征集管理办法等,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有利于文物征集工作的开展和规范化。

文物征集不同于一般的物品买卖,为用好每一笔国家下拨的征集经费,弥补工作漏洞、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尽可能完善文物征集程序并严格执行,如联系函件、征集请示、情况汇报、实物鉴定、专家评审、集体论证、合同签署、物流保障、财务审核,等等。从线索收集、初步意向到最后文物的交接入库,每一道程序都需要书面凭证,需要专家或领导签字认可,确保文物征集工作安全、规范地开展。

三、多想办法,广拓渠道

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及观念的转变,一些传统的文物征集方式,如调拨、移交、捐赠等,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个年轻的博物馆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获得考古发掘资质,就现有的藏品来源讲,借展和捐赠的占很小的比例,绝大部分为有偿征购。在这样的形势下,更需要文物征集人员开动脑筋,解放思想,不断丰富征集方式,不断拓展征集渠道。

1.改变单一的征集方式。文物征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多想办法,改变单一的征集方式。鼓励捐赠,鼓励提供线索,完善捐赠流程,精心做好与捐赠人的沟通及捐赠文物的收藏保管、展示、研究等工作,也可以采取联合办展的方式收藏文物,使藏品所有者和博物馆在社会影响、社会效益方面获得双赢。

2.加强馆际交流。博物馆之间彼此支持、调剂余缺、互补优势,促使文物交换、借展、价拨等方面取得进展。由于各博物馆的性质、特点和定位不同,一些航海类文物在传统的历史艺术类、地方综合类博物馆中,可能只是普通文物,并不怎么显眼,而对于中国航海博物馆来说,却独具航海价值。这也说明一件文物,从不同的角度看,蕴含着不同的价值,需要文物征集工作人员用心去挖掘。例如,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民国初期海军总长程璧光墓碑、南京博物院借展的《全国沿海图》、首都博物馆借展的海防铜炮等,都是非常典型的航海类文物。

3.加强培训,开拓新渠道。努力学习,加强培训,培养航海专业的考古人才,积极参与考古发掘工作,特别是到水下考古工作中去,为文物征集开拓出一个新的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另外,要加强与公安、海关等部门的沟通,争取在移交其没收的涉案文物方面取得突破。

4.逐步建立并完善代理征集点,建立征集信息网络。在民间收藏界、文物商店、拍卖公司、港航企业、海军、拆船厂、航海造船类机构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各地,建立长期的代理宣传和征集点,形成供应体系。文物散落民间,犹如大海捞针,仅凭征集部门十几个人的力量,到处漫无目的地征集,费力良多,而收效甚微。目前,中国航海博物馆已经建立了几个长期合作的代理点,并且已经尝到了事半功倍的甜头,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5.重视对现当代航海类文物的征集、保存和收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为“明天”而收藏“今天”。迅猛变迁的社会正不断用事实证明:今天的实物就是明天的文物,稍不留意,时过境迁,很多颇具价值的现当代航海类文物会稍纵即逝,留下无尽的遗憾。比如很多老船长、老海员、老海军,手里或多或少都藏有一些值得纪念的历史见证物,他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也是珍贵的口述历史资料,但这些老人大多年事已高,如不及时征集,文物及蕴藏其中的历史信息就有流失的危险。因此,文物征集要有预见性,要以抢救性征集的积极态度来开展工作,让文物流失是文物征集者的失职[6]。另外,一些优秀的艺术品也应该成为行业博物馆馆藏的一部分。关注反映航海文化的现当代的艺术品,如油画、雕塑等。笔者也尝试性地与艺术家合作,进行了带有航海元素的命题创作,对于航海类的非物质文物遗产,如传统造船工艺、船歌号子、口述历史等,笔者也将其征集,以丰富馆藏。

四、苦练内功,勤借“外脑”

文物征集需要业务能力非常强的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博物馆业务的工作水平,既有对于不同门类文物的鉴定、识别、保管、研究的能力,又要熟悉航海历史、造船历史,包括古代、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自身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与专家学者、藏家和同行沟通也会更有深度和广度,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会更透彻,对相关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度,会大大提高发掘线索、把握线索的能力,从而更高效地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征集到更多、更好的文物。另外,文物征集人员,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和宣传能力。尤其是新建博物馆的征集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努力学习,不断苦练内功,提高征集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中国航海博物馆开馆仅6年多,工作人员多数没有专业背景、没有文博方面的工作经验。为了做好文物征集工作,除了自身努力学习、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外,还要借助馆外的专家、学者的力量,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中国航海博物馆专门成立了文物评审委员会,邀请了历史、文物、造船、考古、艺术品市场等各方面的专家出谋划策、鉴定文物、评估价值等,“外脑”的借助,使得征集人员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成为文物征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支撑。

五、有关行业专题化博物馆文物征集的若干思考

1.要有竞争意识。常言道:盛世收藏。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各行业、民间私人办起了博物馆。据国家文物局的统计,目前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达3000多个,并以每年100个以上的速度增长,每3天就有1个新的博物馆诞生。虽然各馆特点、定位不一样,但在文物收藏方面会有交叉重叠的地方,出现同一件文物有多家博物馆想收藏的情况,这也无疑会加剧文物征集的竞争,使得文物征集不仅要和时间赛跑,和藏家商贩赛跑,还要和同行赛跑。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航海博物馆花了大量精力调查各馆带有航海元素的展品,并制作了资料清单,和相关各馆及世博局进行沟通联系,但最终收获甚微,原因是很多展品都已经预留给了筹建中的世博会博物馆。

2.要注重文物原始信息的记录。在进行文物征集时,不能像普通的采购一样把文物征集到手就结束,而是要详尽地了解并记录文物的各种原始信息。翔实、准确、完整的原始信息,是建立藏品档案的必要前提,是第一手资料,是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的基础。原始信息除了名称、尺寸、质地、完残情况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用途、出土或发现的时间及地点、流传经过、来龙去脉、捐赠人采访记录、其他背景信息,等等[7]。文物所具有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都蕴含在文物之中,它承载着各种社会历史文化的信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物。在进行文物征集时,若忽略了这一点,所征集文物的价值就会被埋没,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该文物应有的价值,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8]。 保存的原始信息越多,该文物可发掘的价值也就越大。将口述历史与征集工作结合起来,是完善文物原始信息记录的有益尝试,如对90多岁的“招商局起义”的老船长刘维英老先生的采访、记录,正是对那段历史文物资料的有力补充。

3.要认识到文物征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的不断涌现,其价值是逐渐被发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物是“征无止境”的。一个有自身特色的藏品体系的博物馆建设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有人以为,在保证陈列展示、正常开馆以后,文物征集就可以不做或少做了,其实这远远不够。尤其对于新建的博物馆来说,基础薄弱,收藏匮乏,藏品勉强支撑起基本陈列,复制品、仿制品还占了相当一部分,遑论其体系、精品,与经过数十年上百年积淀而成的博物馆比起来,差距难以想象。博物馆的存在在于藏品,一流的博物馆需要一流的文物藏品来支撑,追寻更多、更好的藏品是博物馆的目标之一,文物征集正是博物馆不断丰富馆藏数量和质量的源头活水。收集和保存文物,是博物馆的基石,也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

4.征集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博物馆藏品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博物馆的水平和地位。不是所有具有航海元素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博物馆的藏品,特别是从满足筹建布展的紧迫性征集转入开馆的常规征集后,更要重视这个问题,要有宁缺毋滥的原则。因此,对拟征集文物的取舍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选择,在同类中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文物。

5.要注重宣传。航海类文物分布广泛,浩如烟海,其价值有待发掘,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宣传航海类文物的覆盖范围、涉及领域,宣传博物馆的征集方式、奖励办法。要让大众知道哪些是航海类文物,怎样提供线索或者捐赠文物会有什么样的奖励,保证征集渠道的畅通。提高全民特别是沿海沿江地区人们对舟船航海类文物的保护意识、捐献意识以及征集线索的主动提供意识。动员全民的力量,一定会大大助推文物征集工作的开展。

6.文物征集者需要一点精神与责任。文物工作者肩负着传承历史、发展文明的重大使命。由于航海类文物征集工作的特殊性,征集者除具备应有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外,还需有站在博物馆所代表的人类航海文化事业的高度的责任意识。藏品是整个博物馆一切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征集文物,实际是拼缀文明的碎片,积累历代的沉淀,集合散落的记忆,以见证人类的历史,是利后人功千秋的伟业,因此,文物征集者责任重大。收藏、保存和征集到能够代表人类航海文明的历史见证物,是征集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文物征集是聚沙成塔、不断积累的过程,对于新建的中国航海博物馆来说,更是万里长征刚刚起步,需要文物征集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是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与文明的古国,也是有着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航海大国。中国航海博物馆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行。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谢爱弟:《有关运河文物征集的若干思考》,《东方博物》2010年第1期。

[3]李军:《博物馆征集工作的思考》,《中国博物馆》2010年3期。

[4]交通部、国家文物局文件,交水发(2007)162 号《关于请支持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征集文物展品的通知》。

[5]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4号《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捐赠办法》,2007年9月17日颁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10月 28日颁布。

[7]文化部:《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1986年6月9日颁布。

[8]陈峻:《关于博物馆开展文物征集工作的几点思考》,《博物馆研究》2009年第3期。

(作者单位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责任编辑 秦秀林]

猜你喜欢
航海藏品文物
大航海——从星盘到象限仪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文物的逝去
航海博物馆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