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改革

2017-12-25 13:44阴丽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1期
关键词:基础课课程体系模块

阴丽华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改革

阴丽华

目前,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类型还不够清楚,认为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强、校风学风不好、学生素质较差、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低,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毕业之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影响其后续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中应加强专业建设。

创建“模块化、动态化”的弹性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高专的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有别于中专和中技,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应使学生有胜任职业岗位(群)工作的熟练的技术,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成品型”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企业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岗快”,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可根据专业特点,将职业技术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能力的培养先培养基础能力,再培养专项能力,后培养综合能力,实现相互渗透、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直至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针对不同能力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培养方式。基础能力的培养,一般采用和理论教学穿叉进行,通过课堂实践(包括习题课、讨论课、课内实习、课内实验、边讲边练)达到培养的目的;专项能力的培养,是在理论教学和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综合能力是对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综合利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体现,主要通过施工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模块化、动态化”的弹性人才培养模式。

模块化,是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处理,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

A-公共基础课模块,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

B-专业基础课模块,以应用为主,突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

C-专业课模块,可以针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使专业教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D-选修课模块,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知识而,增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而设置的。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选修课模块”的课程学习。

动态化,是指专业方向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变化;学生人数是动态的,学生可以根据就业形势和个人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可以按专业进行招生,统一组织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并且能更好地和现行的招生制度相协调;②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中心的办学理念;③ 有利于实行“订单教育”,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的需求;④ 突出了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强调“宽基础+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⑤ 突出了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⑤突出了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成果

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专业的特点,要以最终所服务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为依据。要能够充分反映岀企业对员工各项能力的具体要求,使得学生能够接受系统、规范的训练,并建立一套与企业要求同步的对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标准。

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在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阶次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系统性地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他们未来若干时间内在职位晋升、学业进修等方面的需要,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体系设计的成果。教学计划是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方案,它规定了整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等课程的教学进度与学时分配等。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高职院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摆脱传统学科教育的束缚,从专业岗位群工作范围的要求出发,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分析承担工作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并按综合职业能力——专项能力——分项能力的次序层层分解。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满足能力要求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单项技能,以此作为构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环节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

在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还应根据教学及生产第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各项能力要求及课程的教学内容,适时修正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使专业教学计划更趋合理,以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相应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能力培养提高到第一位,将相近、相似的课程梳理、归纳,整合成综合性课程。

整个课程体系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同,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实践课、选修课五大部分。

教学模式的设计。“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被反复证明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讲”是教师讲授,由教师讲解结构、原理;“演”是演示,由教师演示操作要领;“练”是练习,学生按照老师要求,模仿教师操作反复练习;“评”是教师和学生对练习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练习过程中的失误以求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课课程体系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