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感养成,让学习真正发生

2017-12-25 09:43郑莉
江苏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数感探索情境

【摘要】数感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是学生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改“用心地教”为“自主地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养成和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数感;情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3-0070-02

【作者简介】郑莉,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南京,210000)教师,一级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会看到学生的一些错误,如教室长8分米;小东的体重35克;铅笔长2厘米……这些答案在我们看来似乎滑稽可笑,而反思其中的原因,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是一方面,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数感培养则是其重要原因。培养数感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更要从数学课堂入手,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使课堂学习真正发生。基于此,在教学苏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感受分数。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能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数,由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并初步建立数感。例如:在课的开始,教师可创设郊游情境,让学生在生活需求中感受分数。

师:周末,小明一家去郊游,到了午餐时间,她和妹妹带了些什么呢?

生:2瓶水,4个苹果,1个蛋糕。

师:准备用餐了,该怎么分才公平呢?苹果可以怎样分,比较合理?

生:每人2個。

师:每人分得的苹果同样多,叫作怎么分?

生:平均分。(师板书)

师:可以把话完整地说一说吗?把4个苹果怎样分,每人分得几个?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

师:苹果和水的数量咱们都可以用学过的数表示,那“半个”蛋糕可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分食物的情境唤醒了学生原有的关于“平均分”的生活经验,能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存在是一种现象需要。“半个”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二分之一则是这一生活经验的数学化表达。通过观察,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数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发展年幼儿童的思维,这首先就是发展他看见和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

2.自主探究,体验认识分数。

实践操作是学生所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动手操作时,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和认识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一些实物让学生操作,在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时,笔者将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折一折,涂一涂中体验几分之一。

折一折: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折?

生:这样就是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

折一折:

3.交流总结,自然生成数感。

估算孕育着数感,对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数量关系进行合情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有利于他们形成对数的直觉,进而增强他们的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也来源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认识数,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理解数,可达到融会贯通地应用数的目的。

数感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为学生点燃认知的火把,促使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数感探索情境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