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面上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12-26 02:27林宏波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

林宏波

【摘 要】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就面上中学学生特点而言,结合自己教学上的经验,阐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一、创设情景,以生为本,激发创新;二、以实践促创新;三、一体多解,开发创新;四、错题改造,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面上中学;数学教学;创新

面上中学学生与重点中学学生比较,除了基础差之外,主要还体现在行为习惯和毅力上,毫不夸张地讲,很多学生谈数学而色变,想培养创新能力就更难了。笔者这几年一直努力探索面上中学学生学习数学难的问题,已经取得突破。

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开展创新教育虽经常提倡但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学要体现生本,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体性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强调: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很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特别是在面上中学,这时,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好办法。

例如,在必修1中讲到对数函数的应用的时候,有一个例题:

例5. 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度量,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A0是“标准地震”的振幅。

问: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比较明显,计算5.12汶川大地震8.0级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多少倍?

结果是1000倍。

這道题不仅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有用外,也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伤害有多大,从而达到激发学习欲望的目的。

许多老师喜欢或要求课堂学生必须安静地听、记、写,这就是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没办法体现生本教育。而我的课堂,则是留给学生很多讨论交流的时间,这个做法是很有效的。一来可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二来由于面上中学学生的自控能力不比重点中学学生,一节课坚持二十分钟后精神可能就没办法集中,所以让学生交流讨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学生一开始学习集合知识的时候,对于运算符“∪”、“∩”老是混淆,而这道题在每次考试中又是基础题,所以是必得题,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这两个运算符号,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讨论如何有效地辨认这两个符号的,其中一个小组找到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这样,所有同学就轻松地记住了,这就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体现。

二、教学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感知、理解并参与新知识的寻求与获得。

如在进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时,传统处理方法是给出定理,画好图形,把课本上的证明讲解一遍。然而对于面上中学的学生,在抽象思维并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接受起来肯定很困难,可能会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实我们可以模仿课本里面如何用两根绳子检验课桌四只脚末端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的方法作这样设计:

(1)提出问题:在水平的或桌面上竖起一根教鞭,现在请大家想一个办法,检验一下教鞭是否与桌面垂直?

(2)设计解决方案:学生将教鞭抽象为一直线,桌面抽象为一平面,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设计方案如下:用一块三角板,让一条直角边贴紧教鞭,直角顶点靠桌面,旋转一周,如果靠桌面的一边始终在桌面上,则可以断定教鞭与桌面垂直,否则教鞭与桌面不垂直。

(3)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正确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新问题:是否有比这个方案更方便易行的方案呢?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让三角板旋转一周,而只是检查了两个位置且都比桌面贴得好,他就断定教鞭与桌面垂直,你们认为正确吗?

(4)问题的深化:教师要求揭示此问题的实质,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达: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它是否与这

个平面垂直?

(5)设计新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三角板和笔为模型作验证,发现确实是垂直的;这里特别强调如果只与面内一条直线能不能保证直线与平面垂直?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制定理论上的证明方案。

(6)回到最初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

三、一题多解,开发创新

一题多解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中,探求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思维方式分散于不同的方向。课堂上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诱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又可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扩大认识空间,激发灵感,开启创造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提高。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以上四种解法,对该题进行拓展,促进智力探索,形成创新理念和创造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错题改造,提高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妥善对待“错题”,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这个题错了,不做”;而应因势利导,倡导学生通过讨论探求此题错在什么地方,可以怎样改正,有哪几种变更方法等。从而变封闭为开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信心,使学生在灵活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这样做,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出现“错题”如此处理,而且也可以根据需要认为地设计一些“错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以提高学生解开放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面上中学的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尽力创设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以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创新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