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关键在"融合"

2017-12-27 02:58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袁晔华袁治
福利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养居家养老

· 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袁晔华 袁治

"医养融合"关键在"融合"

· 湖南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袁晔华 袁治

今年3月,民政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文中提出,到2017年底,中国养老院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服务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初具雏形,50%以上的养老院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医养融合再次成为了养老业界的热议话题和主攻方向。

目前,我国传统的有养无医、医养分离的敬老院养老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打通供给侧瓶颈、补齐需求端短板是当前养老服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而“医养融合”为这两大难题的妥善解决找准了突破的方向,提供了可能。

对于绝大多数老人而言,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医院+养老院”的医养结合,迫切需要的是医养深度融合的日常生活照料,以及不以治愈为目标,而是以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命质量与尊严的护理和康复。要真正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养老为主、医疗支撑”的医养深度融合,必须把握好几个“融合”。

一、政策体系的融合是关键

康乐年华在全国13个省(市)有近百家养老实体运营机构,但真正实现了医养融合的省(市)并不多,目前医保落地的只有江苏的无锡、盐城、邳州,湖北的荆州,湖南的益阳等城市的机构做到了医养融合。

要真正实现医养融合,首要条件是政策瓶颈要打通。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厘清责任、通力合作,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必须创新机制,提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建设规范和服务标准,制定符合实际的医保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完善的监督监管机制等。按照“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疗定点、加强监管”的原则,由卫计委、医保局、民政局、保险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兼具养老和医疗康复功能的真正意义上的医养深度融合的机构,形成示范效应,弥补市场短版,引导医养深度融合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组织管理的融合是基础

首先,医养融合不能简单搞成养老院+医院,而是要在组织架构上形成医养一体化的机构和管理。康乐年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江苏一家医养融合的机构就是在董事会下的执行院长负责制,下设医疗区域和养老区域,两院两证,账目分设,工作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避免了养与医的脱节。

其次,要做到管理人员的完全统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营养膳食等必须统一管理,协调运作。如康乐年华旗下的无锡硕放颐养园和硕放护理院是属于一址两院,但两院的中层干部做到了两套班子一套人马。院内人员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充分整合,有效降低了两院的人力资源成本。

第三,要做到管理对象的统一管理。养老区域的老人和医疗区域的老人,都是机构的服务对象,机构要一视同仁、同等优待。养老区域与医疗区域老人双向转换,要有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只需要按既定的简易流程自然流转即可,切忌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出入院手续直接由医养两个部门之间做交接班记录,不再需要老人和家属去办手续。

第四,要做到医护人员统一调配。医疗区域的人员在做好本区域住养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必须按规定定期排班到养老区域巡房,参与养老区域的晨晚班交接,及时掌握老人健康状况,并对治疗后恢复期的老人进行康复指导,拟定护理康复计划,并随时跟踪指导实施。在养老区域与医疗区域的绩效考核要统一制定实施计划,工作人员必须统筹安排,做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

三、功能布局的融合是保障

医养深度融合对建筑功能布局也有特定的要求。对于新建和改建的具备医疗与养老服务功能的机构,要在满足适老化及医疗与生活服务通用设计的基础上,遵循“医疗护理服务与居家生活服务相结合”、“最大化缩小服务半径”、“尊重老年人的居住习惯”以及“符合医养管理运营需要”等医养融合机构建筑装修设计的基本原则。为老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宜居的医养居住环境,营造更多的家居氛围,去除医院的苍白冰冷和机构的整齐划一,增添更多如家的温馨。这是当前和今后医养深度融合中,建筑设计应当倡导的一种新理念。

如邳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一址三院,有养老院、护理院(正在筹备中)、二级综合医院,目前医院与养老院已开业运营,护理院正在筹备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开业运营,该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就充分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与服务需求的变化。

活力型老人(自理老人)的生活区域相对独立,在院内是一栋独立的四层建筑,符合活力型老人对生活品质更高的要求;对于部分失能老人和对有医疗服务需求的老人而言,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依赖比较大,在建筑设计上,按照U字形设计,这种设计风格既保证了医疗区域的相对独立,护理院在养老区域的1至4楼,采用楼下看病、楼上养老的模式,医疗楼与养老楼之间有连廊,在养老区域必须兼顾医疗服务基本设施设置,医护人员随叫随到及时施救,在“家”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医疗保护屏障,也能确保护理院与综合医院入住的老人实现快速转诊,让重度失能区域的老人在需要紧急救助时做到快速转诊救治。

在邳州福利中心的一址三院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如何满足为老人实施紧急医疗服务的空间需求,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安全的服务、最及时的救治。

事实证明,因事前在建筑设计上提前进行规划与设计,事后运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用人成本,也规避了运营风险。

四、社区居家的融合是方向

我国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结构模式,决定了医养深度融合的运营机构必须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以寻找更多的服务对象,提供精准的服务,才会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016年,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确定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通知》,今年各试点城市也陆续下发了相关文件,这说明了社区和居家养老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的养服务模式是9073或9064,即90%的居家养老、6%~7%的社区养老、3%~4%的机构养老,所以养老服务的重心还是在社区、在家庭。如何充分利用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化、智能化平台,把医养深度融合的福祉覆盖到社区与居家养老的96%~97%的大多数老年人群中,为他们提供最急需的健康管理、慢性病控制及康复护理等服务,是政府、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目前,康乐年华在湖南长沙、江苏的南京和无锡已开始试点,开展依托养老机构或护理院,利用和有效发挥机构养老人才、医疗技术、设施设备等优势资源,把机构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进入社区,进入有养老、医疗服务需求的家庭,送到有需求老人的床边。

康乐年华采用“微养老,优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式,积极发展小型、嵌入式实体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社区托老照护、医卫保健、康复理疗、居家上门等便民服务,实现社区老人“养老不离家、休闲不离群、医疗不离圈”的居家养老模式,目前其运营优势已逐步凸显,盈利能力也逐步提升,有望明年在康乐年华各养老机构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医养居家养老
医养当兴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