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独语

2017-12-27 14:56苏振宇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林州市丛书阅读课

苏振宇

八年前,就读于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英语系的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未来参加工作后,会和语文结下不解情缘,且越结越深。

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上尽快上路,我每天都会仔细查阅各类参考书,圈点批注,认真备好第二天要教授的内容。在课堂上,我真的是倾囊而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思所备告诉学生;课下,我也会及时地培优补差。可是,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相较于同年级的其他班,学生们的平均成绩勉强处于中等水平。我不时地质问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

之后,高效课堂的旋风席卷了整个县城。教室四周布满了黑板,学生不再是板凳上的“呆坐客”,教师的“霸主”地位也被剥夺,整个教室都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全身心地参与到了课堂的各种活动中,整节课下来,只能听到教师的只言片语。在观摩了不同乡镇的示范课后,我开始在自己的课堂尝试、推进。然而,当时我只看形式却未解透实质,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老师不用说话了,学生们不会说话了,闹哄哄的课堂收效甚微。我又问:这是我要的语文课堂吗?我再一次迷惑了。

2014年9月我被选调回城进入林州市市直第四小学后,我发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此已经风生水起,“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我的视野。结合教材单元内容严密编排的丛书让我欣喜不已,我终于不用再搜肠刮肚为学生们找拓展内容了。

因为是半路出家,我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尚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课堂上大量地推崇阅读——朗读、感知、品悟,课堂上的学生终于进入了名正言顺畅游书海的境界。可我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直至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解答了我的疑惑:阅读理解成绩上去了,可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分却掉下来了。如何才能让阅读搞上去,基础知识也不落下来呢? 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

困顿中反思,反思中摸索。黎明前的黑暗最难被冲破!直至在2016年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中心小学的乡镇版“语文主题学习”教学年会上,梁玲玲等老师的四类课型(整体预习课、基础阅读课、整合阅读课、拓展阅读课)的精彩展示,让我惊叹。第一次听说“语文主题学习”可以借用这四种模式让学生的基础知识、课本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拓展无痕地衔接起来,这样,基础扎实了,阅读提升了,学生的成绩想不提高都难。

然而,我是个慢热型的人。我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热情真正燃起是在2017年3月。得知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毕英春主任和林州市教研室张贵栓老师要来我校调研,而我是授课人时,真的是有泰山压顶之感!仅有三天的准备时间,并且还不能耽误学生的正常上课,那三天是如何度过的,我现在真的是不敢再回忆。大家都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三天,我深入理解“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的“简简单单教语文, 轻轻松松学语文”理念和实践;这三天,我认真学习林州市语文的“四型三读”备课模式;这三天,我写出了自己的第一份基础阅读课教案《精彩的童年生活》,尽管当时是浅浅的模仿和学习,但现在的我,必须感谢那三天“煎熬式”的恶补!

那一次,听课结束后,毕英春主任和张贵栓老师在肯定我教学优点的同时,也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我很欣慰自己得到了如此中肯且具体的建议,从此,让我和“语文主题学习”正式接轨,开始了真正的自我主动成长之路。

一个人愿意主動尝试接受新生事物时,具体、系统、直观的观摩学习就是最好的催化剂。我很庆幸,这催化剂来得很及时。2017年4月10—11日,我参加了在山东省昌邑市举办的“基于表达的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不同风格的优秀教师、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明白了:在“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形式,要吃透教材,要把握清楚所授课节的重难点,要有清晰但不花哨的环节,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2017年5月,张贵栓老师来林州市市直第四小学作了《四型三读单元备课模式》的专题讲座。这次讲座于我而言,可谓是大漠中突降的甘霖,及时而有效。它使我更深入地认识到了模式不是桎梏,一切都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每节课教授的语用点,要讲究一课一得,切莫贪多,若面面俱到,结果往往一无所获。

2017年6月24日,在张贵栓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市直五小张静老师共同来到河北雄县。在观摩研讨会上,我借四年级学生上了五年级《美好的童年生活》基础阅读课。整节课我以主题之旅为线,让学生们在“读中品、读中悟、读中演、读中练”,在课堂上进行扎实有效的学习,将“抓住细节描写,感知人物情感”这一语用点扎扎实实地落到了实处。

2017年8月29日, 我和我校赵文青副校长参加了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上,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的秋天》基础阅读课,将课本《秋天的雨》和丛书《秋色如画》的语用点整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品味、评析中掌握了“段落的总起句”,积累并仿写了“比喻句”,且深刻体会到了“熟读比喻句三百句,不会造句也会仿”的实际用处。

回顾参加工作这六年,我成长最快的时期就是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这几年,这几年让我真切地认识到了语文教学的实质,让我明白了如何在课堂上借助大量阅读提升学生的素养。古诗有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愿乘“语文主题学习”的东风,在小语教研的路上努力成长,让我的学生们在阅读中真正地丰盈自己的人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州市丛书阅读课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人梯书库”丛书
Chinese musician preserves folk art through music
坚持三业并举 实施总部经济——河南省林州市建筑业实现四个60%
艺术创想丛书
林州市
艺术创想丛书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林州市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