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的协商式课程

2017-12-27 20:22乔凤萍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常青藤建构理论

乔凤萍

2017年7月,美国常青藤院长Alise和Naomi老师在山东淄博新华同力颐丰园对中国幼儿园常青藤团队进行了多日训练。

Alise是美国常青藤幼儿教育的创始人。她并非独创了一套幼儿教育的理论,而是一位融会贯通了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之后,在实践中将思想转化为现实的教育者。这种思想不仅指导着常青藤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而且还是他们执着而坚定的信念。

聆听Alise的讲学,与我们通常的学习方式有诸多不同。她明明是在讲一个非常深刻且本质的思想,但在讲学内容中却没有一个定义式的概念,有的只是她与孩子经历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透过案例,可以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思想的存在,体会到教育理念在孩子身上、在活动过程中的多种表现形式。那个思想不是文字化的逻辑解释,不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传达,而是与活动、与人融为一体,流动起来的、活动起来的思想。Alise讲了孩子们在建构区活动的一个情形:他们把自己叫作捕鱼者,有孩子说:“我们要捕鱼,一旦捕到鱼会先把鱼变成青蛙,再把青蛙变成棉花糖,然后棉花糖被从机器中吐出来后,就可以吃了,但是如果棉花糖太早被机器吐出来,则只能吃到一只青蛙,所以机器的运作机理很重要。”这时,Alise请学习的老师们分组选择适合的材料,制作这样的机器,并讲出其原理。这是老师们第一次将孩子的一个愿望想办法变成现实,油然而起的兴奋的感觉,动手操作的体验,这样的学习,不是拿来理解,而是一次从源头开始的“旅行”,在“旅行”中思想慢慢长出来,成为自己的想法,成为可以指导行为的活的知识。而这恰恰就是常青藤教育最核心的社会建构理论!

常青藤教育的核心是支持儿童在属于自己的生活中探究并建构自己的认知,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他们不是被教育,而是按照自己的大纲不断地发展、成长。这样的儿童是实现自我认同、获得群体认同的独立的人。Alise园长致力于此!她有着深厚的蒙特梭利教育功底,这种深厚的功底体现在她对蒙氏教育深刻的理解、批判、借鉴、融合上。她深度认同马拉古奇的教育,她11次来到意大利的瑞吉欧,每次在此地的学习都不少于一个月,对“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的本质进行探索研究,并在自己的实践中融会贯通,因此有了协商式课程、探究型儿童、反思性教师、伙伴式家长的教育理念。协商式课程颠覆了我们的惯常性思维,曾经由教师掌握课程的重点: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但在常青藤这些都交由孩子决定,而教师则需要提供支持孩子自主决定的一切条件。包括:

1.創建“相信与质疑”的文化氛围,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上,不断提出疑问,在平等的对话中,支持孩子进一步思考,支持孩子修补、完善自己的理论。“相信与质疑”背后是民主与尊重,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很自然地会走向积极地质疑,成为共同修补自我理论的合作者。Alise讲到人与人都是在怀疑与相信之间来回,一个极度怀疑或极度信任他人的人,是无法与人保持关系的,这样的关系无法让彼此获得发展。而只有处于怀疑与信任中间,才能让彼此获得成长,有效地维护彼此的关系。对于孩子如何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相信孩子的水平,相信孩子的理论,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怀疑只是针对孩子的观点。“相信与质疑”的文化追求,其根本是确立“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的儿童观。

2.提供可以变化的,支持孩子发现的,真实而本原的材料,提供由材料组成的区域及整体的教室环境,这样的环境是和谐的、自然的、美丽的,是可以由孩子操作和改变的。操作中的探索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经验,而且支持孩子不断验证并修补自己的理论。Alise请各位学员闭上眼睛想象一个对自己来说最完美的地方,描述它是什么样子的。大家纷纷描述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有一座美丽的房子,有舒缓的音乐,飘香的咖啡,没有烦人的琐事,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这时,Alise说:“再想想我们的教室,我们来看看Naomi的工作室,那真的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们沉浸其中的地方。”Naomi说:“我们相信孩子应该拥有一个美丽的环境,不是一个天真的、可爱的环境,而是一个美丽的环境。”在美丽的环境中,Alise近乎苛刻地挑选着孩子们需要的材料,它们不能干扰孩子们对事物本来的理解,它们最好是来自大自然,它们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它们还必须是孩子们可以驾驭和操作的,一个核心是,材料必须源于儿童真实的需求,必须满足儿童探究和发展的需求。

3.教师还需要连续准确地观察儿童的活动,了解他们的理论源头,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每天组织幼儿进行反思,支持孩子思考、建构、完善自己的理论。反思会成为有效连接孩子日常活动的纽带,并是让活动深入下去的重要环节,贯穿其中的是社会建构理论下的修补循环理论,可以以此支持儿童的思考越来越深入。常青藤要求老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每天班级会有一位老师要负责给孩子们录像,教师要反复观看幼儿活动录像、解读儿童行为,随时反思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这是常青藤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也是教师所有的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实践中反思自我的行为,在儿童连续的活动中深度解读并认同儿童,这是建立正确儿童观的最重要的途径。良好的专业品质,来自于与孩子同步的反思学习,来自于持续深入地修炼。

4.教师的存在,并不是教会孩子什么,而是支持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深度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学习品质。Alise认为,技能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学就好了,三岁不会,五岁学会也行,但孩子自己的学习品质,就如同性格一样伴随孩子,是从小慢慢获得的,越往后越难形成。教师就是那个带领孩子回到源头,帮助孩子在自己的旅行中长出思想、形成思维、成为自己的存在。

从文化氛围到环境材料支持,到反思跟进,再到深度解读儿童,支持儿童探究学习,这才是协商式课程中教师要关注的重点。

教育是一种儿童观下的选择。记忆是一种学习,但那只是一种低等级的思维,而创造才是高等级的思维。高级思维不会凭空产生,儿童只有在早期经历了自我建构,才能形成高级思维模式,才可以拥有支持创造的品质。这是常青藤的选择,我们应该追求对于儿童更有意义的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青藤建构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建构游戏玩不够
风之谷之战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