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式”评价:基于生本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

2017-12-27 02:32田燕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目标评价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04-02

评价一直被视为课程改革的“瓶颈”。尽管新课改以来,学生学习方式趋向多元,各种评价方式被普遍提及并加以运用,如等级制评价的广泛应用。然而事实上,学生依然被最终的考试成绩划分成三六九等。毋庸讳言,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评价依然存在着方式单一、应试烙印等问题。

基于此,我校积极探索基于学生本位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重视评价的“激励、诊断、引导、改进”功能。并由此提出“导航式”评价的理念,即将评价的核心功用界定为“向导”,将评价目标前置,兼顾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维目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要去哪里”,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诊断和监控,从而调整、促进自己的学习。

推行“导航式”评价,尝试从三个方面解决以上的问题:第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每一阶段自我成长的方向与目标;第二,发展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方式,进行记录、积累,并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一部分;第三,基于课程标准研制科学合理的试卷。三方面相互配合,逐步形成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导航式”评价的设计

(一)界定及依据

所谓“导航式”评价,即将评价的核心功用界定为“向导”,像一个导航仪那样,始终把握前进的方向。“导航式”评价,不再将学生视作“被考核”“被甄别”的对象,而是将评价目标前置,兼顾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维目标,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要去哪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时的自我诊断和监控,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修正学习上的不足,最终促进自己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导航式”评价的设计遵循以下三点依据:

依据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依据2:学校课程愿景。我校基于十年的办学追求和教育理念,提炼出我们的课程愿景——“做一个幸福的人”,包含4个一级维度与12个二级维度。(见图1)

依据3:学生学习起点。主要指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结构以及兴趣特长等。

(二)“导航式”评价的架构

导航式评价的核心功能是引导、激励、诊断和改进,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们主要从目标设定、过程评价、期终评定三方面来设计。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表现性评价、跟踪式评价、习惯养成评价。总结性评价的一个重大变革即是研制基于课程标准的分层试卷,另外就是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回顾总结以及非纸笔测试的设计,包括过程汇总、实践运用等。(见图2)

二、“导航式”评价的实施

(一)目标设定:前置+导引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或者活动之前就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在学科课程中让学生参与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个性化目标,二是在拓展课程中基于目标菜单开展项目学习。

1.个性化目标

学生从学习伊始就了解评价标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富有个性差异的目标菜单——知道自己的学习要“往哪里去”,树立即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如在科学学习中,学生和教师一起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在单元结束的时候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学习结果,并对照自己的目标看看有没有完成,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

2.过程性菜单

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让学生参照课程总目标,制定符合该课程、项目特点的阶段目标菜单,并用这个菜单指导自己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回顾、反思目标的达成,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过程评价:全程+反思

1.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评价,其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对于评价标准的认知和理解,甚至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在某种意义上,它是融学习和评价为一体的一个过程。我校英语课程“ICS”午间演讲活动,以课堂五分钟演讲為基础,师生共同确定“演讲内容清晰、演讲语言流畅、演讲体态自然”的评价标准,推荐学生分批走上“I can show”大舞台展示。这样的“导航”,让学生亲自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或解读,评价方式的确立,评价就自然产生“引导”功能,促进学生按照“共同制定的标准”评判自己的行动、态度、成果等,对学习、活动开展起到促进激励的作用。

2.跟踪式评价

“跟踪式评价”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延续性,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即时评价,作为某一阶段学习结果的总结和诊断,同时也作为期末成绩的依据之一。这在很多学科中都很适用,比如体育学科的身体素质跟踪测查,又如书写水平的持续评估,再如数学计算能力的阶段过关等。这些核心技能很难通过一次期末测评来进行评价,如果渗透到平时的跟踪式评价中,就能得到更好的促进。

跟踪式评价强调内部的、开放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过程,它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诊断学生的阶段学习水平,更能有效地判断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指出改进路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设计与使用“幸福魔盒”作为跟踪性评价的载体,盒盖上可以涂画、记录课程目标,盒体上记载自主参与的项目,盒子内部保存学习成果以及过程评价表。

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其具有可视增量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和家长的跟踪督促。

3.养成式评价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身心健康等关于孩子终身成长的各个因素。关注其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专项评价,实施柔性的评价激励,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不仅从学校层面创设新颖的评价方式,还鼓励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创造和实施富有个性特色的评价方式。“好习惯银行”“学游护照”“幸福成长树”……经过十年的探索,我校创生了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XX”评价,几乎每个班级都形成了极富特色的行为习惯评价体系。

(三)期终评定:修正+展望

1.编制分层式试卷

尝试研制分层试卷(分为A、B卷),A卷基于课标研制,B卷则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留给孩子选择的空间,让大部分孩子达到基本要求,也让部分学优生有发挥的空间。

2.过程汇总式回顾

如上文“幸福魔盒”的介绍,师生共同回顾学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过程评价表格,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等,最终形成个人学期终结评定。

3.实践应用式评价

知识的习得,最终目标是为了在生活学习中有效的应用。基于真实场景、真实任务的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能在实践中关注学生知识的激活与应用、能力的施展与提升、兴趣的激发与培育,是更为鲜活的有效评价方式。

比如,低年级取消纸笔测试后,“游园会”成为很多学校的常态评价方式。我校二年级团队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了“动物园里学本领”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识字、阅读能力,数字、方位概念,体能、身体素质等,真正做到了在玩中考,在考中玩。

综上所述,我们将评价的激励、诊断、引导、改进功能作为核心,创造性地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特长与潜能”“以学生的自我成长为最终落足点”等评价理念融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当中,在将近十年的探索中,初步形成了学校本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此来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最终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尺能丈量长短却不能测轻重,斗可量海水却难相面貌,专尺专用,力求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孩子,深入、聚焦地评价孩子的每一种特质,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特殊价值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进步空间。

作者简介:

田燕芳,女,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副校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标评价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