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手机选购倾向分析

2017-12-27 02:37何国萍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消费心理大学生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高校大范围的扩招,大学招生人数每年递增。而手机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2017年,4G用户已全面超越3G、2G用户,成为手机通信市场的主力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预测称,2017年我国4G用户数将有望超过10亿户。(数据引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4G用户的大幅度增加,变相带动了智能手机的销售。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在大学校园中的普及率几乎是百分百,可见在校大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分市场。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或者“00”后,他们个性鲜明、心理特点明显,在消费行为上更加具有自主性。本文将重点研究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高校在校大学生手机选购倾向,为手机品牌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推广和市场营销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心理 手机选购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34-02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功能的增加和款式的翻新,我国手机普及率大幅度上升,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不止一部手机,从而使我国手机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我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呈持续走高态势,在整体手机销量中的比重也随之水涨船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普通本专科招生748.6万人,在校生2695.8万人,毕业生704.2万人。在校大学生是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休闲都离不开智能手机,手机在大学校园中的普及率几乎是百分百。但是由于大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有别于其他社会工作人员。本文从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和大学手机选购倾向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特征时而简单时而复杂。他们身上,既有成人的成熟感,也有孩子的幼稚感。他们容易冲动,容易感动,感性而可爱。

1.好奇心理。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已经趋于成熟,身体发育几乎完整,但是心理特征尚未稳定。身体上的成人感驱使着他们探索社会,关注新鲜事物。手机是个人和外界联系的有效途径,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博、新闻等信息拉近了人与世界的距离,音乐、电影、游戏等娱乐功能拉近了人和心的距离。手机,让人多了一份安全感。媒体广告的大肆宣传,明星歌星的强势代言,让大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购买、更换手机。

2.个性心理。部分大学生追求个性,总是试图让自己走在时尚的前沿,不管是穿衣戴帽还是日常用具,无不根据个人特点进行个性选择,唯恐自我个性不能舒展,害怕不能体现个人特别之处。在手机选购时,大学生除了参考价格、外观、功能之外,还会考虑手机的品牌故事和广告代言是否符合个人特质。他们追求个性的张扬,喜欢手机的与众不同。他们甚至会把手机的某一特定功能或者外观与自我特点联系,认为能彰显个人特质。

3.虚荣心理。部分大学生存在虚荣心理,和他们的自卑或者自负心理分不开。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比人家差,缺乏自信,存在感极差,总觉得人家看不起他,感觉低人一等。他们需要通过某事或者某物等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提高在人群中的发光点,掩饰他们的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的大学生,自信心满满,认为自己什么都是最好的,什么都要求最好的。为了配合自己的身份地位,为了炫耀自己,在手机选购时会倾向于价格较高的品牌手机。其实都是虚荣心理在作怪,为了吸引别人的眼光和注意力,达到炫富的目的。

4.从众心理。部分大学生性格较为随和、柔弱,没有自己的个人主见,意志薄弱,盲目顺从,容易受他人和外界的影响,在手机购买时出现从众心理。他们不爱研究电子产品,对手机的知识和品牌知之甚少,喜欢听别人的介绍和推荐。此时,他们是不理性的一群,可能仅仅因为一句广告词或者某一个明星代言,就足以成为选购该手机的充分理由。或者,来自于身边的家人亲戚、同学朋友推荐和影响,随意选购手机。

二、大学生手机选购倾向分析

价格、质量和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手机购买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品牌、功能、外型等因素,大学生作为一个拥有高等学历、思想求新、观念先进的特殊群体,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新求异,擅长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由于接触的资讯较多,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清楚知道什么样的手机性价比较高,什么样的手机更加适合自己,“高性价比”一直是大学生的购买原则。相对于其他消费群体而言,大学生购买手机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在他们心里,品牌代表质量,代表身份和地位。大学生手机品牌的选择,受媒体广告的影响,试图通过追求名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也跟市场营销策略方案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关。

1.价格因素。按照现行的物价水平和消费习惯,大学生购买手机的意向价格大多集中在一千五左右,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具体的价格还要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和预算而定。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价格参考在于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购买习惯。大学生中不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独生子女,手机价格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考虑的问题,反而会觉得“便宜没好货”。还有一种情况,不管多节俭的父母,對孩子永远是最大方的,父母亲用的是一千块的手机,但是给子女买的可以是三千、五千的手机。

2.品牌因素。影响品牌的是产品质量、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是基础,是品牌的生命,是指产品是否经久耐用、售后服务是否便利通畅。品牌形象是通过营销活动建立起来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和认知。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相对来说更加注重品牌的因素,无论是手机还是其他消费品,他们紧跟时尚潮流,了解各大品牌故事,热衷于谈论和对比品牌之间的优劣。因此,抛开价格因素,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手机品牌,哪个品牌更能彰显个性和品位,哪个品牌的形象和他们更加贴切。

3.功能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五花大门,不仅仅是单纯的通话和短信功能。智能手机可以连接无线网络,可以自由的下载各种手机APP,便于提供生活服务和娱乐项目。但是传统的功能也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拍照的清晰度、音乐的音质、游戏的支持版本、运行的速度、手机的容量、电池的使用时间等。大学生在购买手机时会根据个人需要的功能进行选择,如女大学生爱自拍,那么对于摄像头的像素要求比较高;男大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对于手机的运行速度和内存要求比较高。

4.外型因素。外型虽然是购买手机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但也会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前面的价格、品牌和功能因素都满足了,但是外型不符合用户的要求,那么前面的所有因素都会被一一否定掉。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对于产品的外型有自己的看法和自主选择的个性,更加看重的是高科技的外观设计,如无缝衔接、全金属机身、机身的轻薄、屏幕的尺寸等。

参考文献:

[1]刘祥鹏.苹果手机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2]陈小雨.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河北:河北经贸大学,2015

[3]李锋.粉丝驱动的直销模式研究——以小米公司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张怡.小米手机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5]葛亚琴.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细分和竞争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

何国萍(1984.10-),女,汉族,广西北海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心理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
浅析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