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法知识背景下的词义理解策略

2017-12-27 02:50高开洪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策略

高开洪

【摘要】在文学作品阅读中,重点词語的赏析是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基于语法知识背景下的词义理解策略就成了我们备考的一个当务之急。

【关键词】语法知识 词义理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70-02

一、语法知识背景下的词类、词义

(一)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词的基本属性。

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看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功能)。而在句子中功能突出的莫过于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类,也即最富表现力的词语,刚好对应了考纲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语言品析要求: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们的学生应有相关语法的背景知识,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最富表现力的词类及词类活用知识,这是学生在阅读中关注的重点。

1.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判断等词,动词的运用要求与其他词组合时注意意义上的搭配得当,要能准确的表现人和事物的动作行为。

2.形容词是表事物的形态、性质、状态的词。形容词是各类词中最活跃的分子。在一个句子里,形容词往往能起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形象描绘的文学语言中,形容词的作用尤为重要。文学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把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富有感染力地表现出来。

3.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单词或短语,以说明动作性质或状态的特征的词。副词的主要句法功用是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或某些短语,甚至整个句子,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副词可以使语言的描述更具体、更全面、更生动,因此,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方面发挥强大的功能。

4.词类的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地改变词语的基本功能,让它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由于我国的语言史并没有脱节,所以除了成语中有这样的活用延续外,在现代文中这样的词类活用也不少。

(二)词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准。

词义即“词语的含义”。所谓“词语的含义”,既指一般的词典义,也指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具体包括词的基本义,比喻义 、引申义、双关义 、象征意义 、反语义、色彩义。

1.词语的基本义是正确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的基础。

2.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3.引申义是由基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4.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这是双关义。李商隐《无题》“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炬”有双关义,既指燃烧时的蜡烛油,又指相思的眼泪。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5.象征意义与其代表的事物联系密切,是根据意象和所象征的意义之间的明确的相似性建立的.例如,光明代表着善良.正义.成功等等。

6.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是反语义。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描写清国留学生“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就是丑陋的意思。

7.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某些词除了基本意义(概念义)之外。还带有人们主观评价的色彩,表达喜爱或憎恶,肯定或否定,赞许或贬斥的感情。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标致”一词,原来是褒义词,这里成了贬义词,表现鲁迅先生的厌恶之情。

二、词义理解策略

(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中 “傲然”一词的理解就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我们知道,《白杨礼赞》是借歌颂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而这里的“傲然”正是这种精神的形象体现。因此,“傲然”一词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北方的抗日军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才算是正确理解了这个词语在这里的含义。

(二)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排”的理解,这个“排”字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动词,意为“依次摆好”,但用在这里,却有了它特殊的含义。我们知道,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既不能中举,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终日混迹于底层贫民中间,且还要忍受他们的嘲笑,那种读书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当他有了一点钱,虽然只是区区九文大钱,他也要充分炫耀一番,这个“排”字,便充分表现了他这种急于炫耀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让人深深感到这个孔乙己的可笑、可怜、可叹!由此可见,当我们联系人物形象分析这一个“排”字,我们便看到了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因此,当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三)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单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话:“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又”是一个很普通的副词,“找”是一个很普通的动词,但用在这里,却有了深刻的含义。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在与儿子分别之际,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对儿子的浓浓的亲情,而这种亲情的自然流露,又在儿子 “我”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而这里的“又”、“找”正体现了这种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

正是联系贯穿于全文的情感,我们才正确把握了这两个普通词语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在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许多分析词语含义的试题都需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这一方法尤其要认真掌握。例如,散文《爹娘》中有这样一段话:“家里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读过书,父母巴望我这一辈出个读书人,让我六岁就上小学。那时,书费很便宜,连学费也才四元;但是要凑够这四元钱也是十分困难的……我的学费就这么昂贵,昂贵到需要全家几代人付出。”

“昂贵”的本义是“价格很高”,但联系上下文来看,很显然不是这个意思。从作者的描述来看,这里的“昂贵”应该是指这区区四元的学费包含了全家几代人艰辛的劳动。由此可见,在特殊的语境中,词语会产生特殊的含义,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黑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黑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则需要我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黑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另外,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还需从修辞的角度、从限定的角度去考虑。这里不赘述了。

参考文献:

[1]王立杰.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解——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1999(1).

[2]何筱莉. 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义理解[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2(3):92-94.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