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塑造

2017-12-27 03:00王春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塑造,应从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9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亲和力的短板,切实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要塑造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应从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

一、润物无声,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亲和力更容易让学生亲近和接受教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思想品质、人格魅力、知识水平等都是塑造思想政治教育者亲和力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表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引导作用,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常常能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教育者的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教育者塑造自身的亲和力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二、与时俱进,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和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不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时代内容,是其保有时代亲和力的关键所在。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

毛泽东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效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腐守旧,空洞乏味,多年如一日的照本宣科,大学生就会产生反感和排斥情绪。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要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把那些晦涩的理论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传达出来,这样才能增强亲和力,提高上课抬头率。

三、因材施教,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亲和力

认清教育的对象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前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95后”大学生。一方面可以从网络上了解很多前沿知识,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网络上也有很多负面的消息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单调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发展诉求,他们更愿意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还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等相结合起来,把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自身所学来指导实践活动。

四、春风化雨,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亲和力

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因此,我们要不断主动地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亲和力,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管理好各种报告会、讲座、论坛等,发挥正能量,使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受益者。

综上所述,新时期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以改革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活力,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版.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515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翻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5页.

作者简介:

王春香(1987-),女,安徽舒城人,汉族,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