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中物理活动教学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017-12-27 11:09王林焕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能力活动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高中物理活动教学模式是以构建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以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可切实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活动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157-0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高中物理活动教学模式是以构建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以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可切实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物理活动教学是21世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史要求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物理活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活动教学能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哲学观,以学生的“自由结合,自主探究,自我总结”为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活动的时空。物理活动教学也体现了“以创新性学习为根本”的新的教育观。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为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就应该创设一个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过程,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活动教学是高中物理教育改革深入的历史必然,也是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然而当前对物理活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課时的不足,教学的基本条件和设备欠缺等原因,重视程度不够、开展次数不多,特别是农村高中,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学生分组实验都无法开展,只能用演示代替分组,用多媒体视频代替分组,或干脆讲实验、练实验、考实验。这些都不能真正落实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设计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正确把握师生在物理活动教学中的定位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几乎根深蒂固,长期“包得过死,统得过多”,以老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这些做法都有悖于物理活动教学的宗旨,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观,必然压抑学生的能动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潜能,因而要正确把握好师生的定位。教师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活动水平的诊断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模仿性活动走向自主开放型探究性活动,从孤立走向合作,从静态走向动态,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为此老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教师必须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选取相关的资料,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启发学生从生活中选取实验素材,尽可能采用图片、投影、录像、光盘等视听媒体,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疑难问题等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教学。

2.创设活动情境

把握好活动情境的创设,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可作如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境

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节时,可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还是一样快?”提出问题,制造悬念,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氛围。

(2)设计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

如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

(3)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境

在教学中多联系实际,谈谈所学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如在讲完“一对相互作用力后”提出问题:“拔河比赛获胜方是因为力气大吗?”在教学中,我故意找了一个身材瘦小的女生和一个高大威武的男生上台拔河比赛。开始时,高大的男生轻松获胜,引来全班一片笑声。紧接着我让男生穿上轮滑鞋再次比试,开始女生还有些拘束,结果却是瘦小的女生获胜。男生不服又比了几次,那位女生越来越自信,几次都玩胜对手。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双眼,给对方助威,兴致盎然。再问:“为什么力气大的男生却输了呢?”很多学生都说:“男生穿的鞋很滑。”这时教师及时点拨“拔河比赛获胜靠的不是手的力气大,关键是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要大。”通过现场的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了学习物理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立竿见影地辨析了“拔河比赛获胜方是因为力气大”这一易错点。

(4)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境

采用电教手段,不但能够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展活动的空间。

3.组织和调控活动过程

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

(1)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

其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活动的要求。为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個体活动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

(2)活动调控。

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适当的铺垫: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关注活动中的议论、交流和小结

议论、交流和小结,是物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有:

(1)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

(2)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

(3)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

(4)小结,可以使学生学会对活动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5.对学生活动进行客观评价

活动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要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整体意识的形成,自主能力提高的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广泛参与评价过程,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承担责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注重活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在自主性、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

三、让活动教学成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探究型活动方式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活动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其操作的要点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如在探究“楞次定律”时,其难点在于对“阻碍”、“变化”四字的理解,教学中我们可分层次设计这样四个问题: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③如何阻碍?(“增反减同”)④阻碍的结果是什么?(并不是“阻止”,只是延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最终结果不受影响)。显而易见,上述三个问题的题设均来自对楞次定律的分解,其思维形式都是传统逻辑的性质判断,像这样从分析和综合的角度,由易到难地在题设已知条件的基础上设计问题,把学生思维层层引向深入,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疑是卓有成效的。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最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研究形成正确结论。

总之,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物理活动教学,让物理活动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赵爱玲.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太原科技,2003(6).

[2]淡文彬.浅谈课堂教学的活动[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5(0):466-467.

[3]王忠斌.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浅探[J].新课程(教师版), 2006(7):40-41.

作者简介:

王林焕(1965年-),男,汉族,福建省龙岩市人,大学本科 高级教师,一线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能力活动教学核心素养
结合新课标要求对高考物理实验题命题特点的分析和研究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