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改革

2017-12-27 11:09陈悦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教学实践改革

【摘要】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顺应当代对工程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工程意识和工程综合能力。本文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为例,探讨该工程训练中心如何适应现代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寻求教学实践改革,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创新人才 教学实践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219-02

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基地,是进行工程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主要阵地。综观国内外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现状,现代工业技术已完全融入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工程训练课程体系设置已由传统的 “金工实习”扩充至包括机械、制造、电子、控制、设计等更多学科。如何开发工程训练中心优质培养平台,使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特殊作用,为学生创新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和氛围,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通过跨学科专业合作、校企合作、国际产学研合作,实施项目教学,整合、拓展、嫁接优质工程教育资源,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硬件建设等系列教学改革,探索出更好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改革之路。

一、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的质量优劣,是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教师、实验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组成。根据自身条件和改革需求通过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培养

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师与实习辅导人员不同于其他理论课教师,他们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更需要丰富的工程经验。因此,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实习一线参与生产实践活动,与实习辅导人员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其次,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工程训练中心通过设立创新训练项目、创新竞赛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和企业实战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工程训练教师能够深入学生创新指导,同时,结合项目与企业工程专家、学院专业教师深度合作,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丰富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不断提升个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开展课堂竞赛等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组织教师认真备课,深刻体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明确教学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参与竞争过程中,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注重教学方式,学习其他人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引进优秀人才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引进具有较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同时,也大力吸纳具有娴熟技能和丰富经验的技师。目前,工程训练中心已经拥有一支双师型队伍。实习教学人员达到5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的人员10人,已形成智能机器人、机械安全等多个教学团队。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仅加强与校内各学院专业师资合作,同时,还不断汲取成果经验,结合我校发展,一方面引入外校充实力量,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服务与创新人才培养。

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队伍,主要有教师、实验人员和实习指导人员组成。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不断整合形成富有特色的师资,通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带头,达到优势互补,发挥群体效能,建成了一支年龄层次与知识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二、实践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

构建多学科交叉平台,实施项目教学,使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呈现多元化、复合化的发展态势,从而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整体化思维。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改进基础实习内容

基础实习课程已由原来传统的金工实习转变为具有工程实践性特征的综合课程。在课程中,充实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今最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如课程中设立了3D打印、数字化设计、工业设计、三坐标测量等内容。基础实习内容的改革,充分展现了工程实践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2.创建工程创新项目教学体系

以“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工程案例教学、工程创新合作项目课程(1+X)教学、高层次竞赛项目教学、面向企业设计项目教学和现代企业仿真实践教学等,开展“实践”导向的工程训练研究性教学。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资源整合、协调、运用,形成整体化思维。

3.实习教材建设

工程训练中心在《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基础上,对教材内容作了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出版了《现代制造工程基础实习》。

同时,积极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内容涉及产品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产品开发流程实践、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粉末冶金制造工程、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教材编写突出工程实践性、系统性、创新性特征。目前,《粉末冶金制造工程》、《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等已投入课堂教学中。

三、加强工程文化建设,培养工程意识

工程文化是工程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是在创造新的社会存在物时,通过理念、思维、知识、方法、制度等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工程文化的教育,提升工程文化素质。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通过科研文化、团队文化、安全文化、军工文化教育以及大学生科技作品展示、技术演进史展示等,营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文化熏陶。

其次,让工程文化进入课堂。主要跟学生分享了几大块内容:全球危机与工程师责任传达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工程师认证认知工程能力标准、大工程体现大工程观、著名企业反映全球竞争与合作、技术演进史展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让学生深刻理解工程文化的内涵,历史,以及当今社会发展中工程能力标准的变化等。

同时,开展安全技术学习,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安全制度建设,通过安全操作规程上墙,安全知识展板、安全知识竞赛和消防安全演练等方式将安全文化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

四、加强硬件建设,打造创新实践平台

近几年,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重视条件建设,先后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实验室“一院一品”计划得到學校超过一千万的经费投入。与此同时,工程训练中心积极引进企业资金,先后与美国PTC公司、德国KUKA集团、日本SMC以及欧姆龙等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实验室,诸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PLM实验平台、智能焊接实验平台、机电一体化实验平台和机械安全实验平台等。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平台,增加学生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内容和教材建设,工程文化建设和硬件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更好、更大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傅水根,武静.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1):7-10.

[2]李梅,赵冬梅, 肖萍.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30(6):274-276.

[3]张金玲, 叶云鹤, 韩天泉,等. 基于创新立项的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101-104.

[4]徐建中.创建国内一流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5):97-99.

作者简介:

陈悦(1989.05—),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教学实践改革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