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2017-12-28 09:33钟栋高陈晓颖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阴式肌瘤开腹

钟栋高,陈晓颖

(中山市博爱医院妇产科,广东 中山 528400)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钟栋高,陈晓颖

(中山市博爱医院妇产科,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每组4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及术后3、6个月复发率。结果2组总有效率和术后3、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阴式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阴式组短(均P<0.05);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较腹腔镜组短(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控制复发,但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效果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和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结缔组织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高。传统开腹手术不符合微创理念,已经逐渐被微创术式替代[1]。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且在安全性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邱冬梅[2]对比了开腹、腹腔镜下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阴式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累计排便率、疼痛发生率均降低,手术时间长;阴式组术后发病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说明开腹、腹腔镜下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本研究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8例,排除不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不具备手术指征及精神疾病、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将88例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4例,年龄31~51岁,平均(43.25±2.44)岁,病程4个月~3.5年,平均(18.25±10.11)个月。阴式组44例,年龄30~51岁,平均(43.61±2.13)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8.52±10.84)个月。2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脐上端做一1 cm的小切口,将腹腔镜(德国史托斯公司,型号:STORZ 26003BA)插入腹腔,建立CO2气腹,置入10 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在脐两端的左、右下腹处分别进行穿刺,置入5 mm Trocar建立副操作孔。在肿瘤周围宫体部注射缩宫素混合液(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43021454),以促进子宫收缩。采用单极电钩将肌瘤表面包膜切开。在电钩深达瘤体后,使用抓钳夹持肌瘤,瘤体与包膜钝性分离,取出肿瘤。瘤腔底部电凝止血,根据剥离创面大小进行双层或单层缝合。将肌层缝合并关闭瘤腔后,缝合浆肌层,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手术区域,缝合操作孔。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3]。

阴式组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B超定位瘤体。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穹隆作术口,前壁肌瘤在膀胱沟顶部0.2 cm处作横行切口,切除阴道黏膜及宫颈筋膜。再锐性和钝性剥离膀胱和宫颈间隙,将膀胱返折腹膜剥开。探查盆腹腔,寻找瘤体凸起组织,经皮钳钳夹并牵拉至前穹隆切口。在靠近肌瘤宫体部位注射垂体后叶素6 U,用电刀将瘤体包膜至肌瘤组织切开,钝性剥离瘤体。用1-0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术毕引流24 h,防粘连。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及术后3、6个月复发率。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子宫肌瘤完全剔除,无残留;有效为子宫肌瘤基本剔除,仍有细小病灶残留;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的比较 例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阴式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阴式组短(均P<0.05);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较腹腔镜组短(均P<0.05)。见表2。

组别n术中出血量V/mL手术时间t/min术后排气时间t/h体温恢复时间t/h住院时间t/d阴式组 44150.98±18.7299.14±12.9119.26±2.57#17.13±2.02#6.44±2.51腹腔镜组44129.02±10.53∗72.74±11.85∗23.52±8.9223.24±8.134.13±1.91∗

*P<0.05与阴式组比较,#P<0.05与腹腔镜组比较。

2组术后3、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3、6个月复发率的比较

3 讨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子宫肌瘤的常用治疗方法,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避免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多为开腹形式,其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和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延长[5-6]。

目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替代传统开腹手术,但关于两者治疗效果孰优孰劣仍存在争议[7]。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借助腹腔镜操作,视野清晰,定位精确,可发现子宫、盆腔等部位病变,具有较广的适应证[8]。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腹腔脏器无明显影响,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但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难度较大,尤其是对于位置较低或较深、体积较大、数目较多的子宫肌瘤容易出现剔除失败的现象。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缺乏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但其适用于瘤体较大以及多发性肌瘤,且费用较低,更适合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9]。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和术后3、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阴式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阴式组短(均P<0.05);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较腹腔镜组短(P<0.05),其与王素荣[10]报道的结果一致。

[1] Florio P,Filippeschi M,Imperatore A,et al.The practicability and surgeons’ subjective experiences with vaginal danazol before an operative hysteroscopy[J].Steroids,2012,77(5):528-533.

[2] 邱冬梅.开腹、腹腔镜下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12-13.

[3] 石三映,张顺全,杨秋会等.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综合应激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9):131-133.

[4] 鄢碧玉.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术后机体综合应激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654-655.

[5] Niroomand N,Hajiha S,Tabrizi N M,et al.A single dose of misoprostol for reducing hemorrhage during myomectomy: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rch Gynecol Obstet,2015,292(1):155-158.

[6] 刘亚红,孙蓓.3种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1103-1104.

[7] 王巧妹.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4):21-22.

[8] 陈艳丽.开腹、腹腔镜下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和手术适应证[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7):144.

[9] Iavazzo C,Mamais I,Gkegkes I D.The role of knotless barbed suture in gynecologic surger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urg Innov,2015,22(5):528-539.

[10] 王素荣.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107-108.

2017-03-08

R737.33

A

1009-8194(2017)10-0046-02

10.13764/j.cnki.lcsy.2017.10.018

胡炜华)

猜你喜欢
阴式肌瘤开腹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什么是阴式手术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肥胖患者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阴式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探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