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

2017-12-28 09:33陈春梅罗丽婷魏建梅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癌痛阿片类个体化

陈春梅,夏 梅,罗丽婷,魏建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昌 330006)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

陈春梅,夏 梅,罗丽婷,魏建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昌 330006)

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癌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92例癌痛患者,均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及对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9.1%,高于对照组71.7%(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案使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个体化护理; 阿片类镇痛药物; 癌痛

肿瘤引起的疼痛治疗是临床日益凸显且亟待解决的难题[1]。疼痛治疗是一项长期治疗措施,需要医护人员及患者摸索规范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对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癌痛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2例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癌痛患者。男62例,女30例;年龄21~87(63.9±3.1)岁,原发病肺癌33例,肝癌16例,胃癌11例,结肠直肠癌16例,胰腺癌3例,骨转移癌9例,白血病4例。排除合并智力障碍、精神疾患及重要脏器严重衰竭者。入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的常规开具,药物服用方法医嘱交代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做好患者的随诊工作指导[3]。

研究组则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1)规范化思路背景: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尽可能熟知阿片类药物主要适应于终末期癌症患者,同时也要熟悉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和耐受性。2)提高患者认知转变策略:大部分癌痛患者在应用阿片类药物,首先会担心药物的成瘾性,其次会担心随着病情发展,没有可以控制疼痛的药物,所以大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止痛治疗,在癌痛早期尽量忍受。这会增加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评估的偏差。因此护理人员针对就诊患者应认真的为患者做心理疏导,耐心地告知患者阿片类药物滥用不会导致药物的成瘾性。随着阿片类药物种类的发展,可供选择的药物会越来越多。3)疼痛评估干预:疼痛感及疼痛评分是一项较为主观的感受,为了得到尽可能正确的评分数据,护理人员一定要建立护士、患者和家属的依赖圈,尽可能全面评估疼痛情况。4)不良反应干预:临床规范合理应用阿片类药物后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便秘[4-5]。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早期应向患者交代不良反应,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建议。头晕、嗜睡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休息或者饮用绿茶等可略有缓解;恶心、呕吐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以使用止吐药物干预;便秘症状较难缓解,因此对一些平时就容易出现便秘的患者,在阿片类药物使用早期就应该注意调整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及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疼痛评分采用HND疼痛评估尺,共0~10分:其中0~1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3~5分为中度疼痛;5~7分为重度疼痛;7~9分为剧痛;9~10分为无法忍受痛[6]。疼痛程度评价:患者自觉疼痛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疼痛感减轻75%以上为显著缓解;疼痛感减轻50%~75%为部分缓解;疼痛感减轻25%~50%为轻度缓解;疼痛程度未见降低为无缓解。总有效=完全缓解+显著缓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计数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疼痛缓解情况

研究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9.1%,高于对照组的71.7%(χ2=4.420 4,P=0.035 5),见表1。

表1 2组疼痛缓解情况

*P<0.05与研究组比较。

2.2 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改善

2组均未见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恶心、呕吐,头晕、头胀及便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改善

3 讨论

癌痛通常需要特殊治疗,规范、长期的治疗是其主要模式[7]。护理规范不完善,往往造成治疗效果的不理想。袁丽等[8]发现,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思维对于癌痛的规范化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路径对癌痛患者的治疗管理效果,主要从规范化思路背景,提高患者认知转变策略,疼痛评估及药物不良反应方面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癌痛患者疼痛的控制效果更佳。

陈滨海等[9]认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可导致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纪英等[10]提出,对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中晚期癌痛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对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干预,未见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恶心、呕吐,头晕、头胀及便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护理人员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思路对于癌痛规范、有效、长期、合理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1] 林晓玲,朱楚玉,朱文丽,等.护理干预对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4):630-631.

[2] 沈美娟,曹海红.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128-131.

[3] 孙坚,陈梅,王青梅,等.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癌痛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21):65-68.

[4] 黄永英,程贤敏,杨萍,等.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便秘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7):262-263.

[5] 周静,彭敏,朱娟,等.开塞露联合生理盐水灌肠法治疗阿片类致便秘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14):282-283.

[6] 袁睆,肖水源.疼痛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5):331-334.

[7] 李庆萍,钟明艳.健康教育路径在癌痛规范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0):765-766.

[8] 袁丽,谭清和,陆勤美,等.护理干预减少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05-508.

[9] 陈滨海,张雅丽,付焕萍,等.阿片类药物控制癌性疼痛所致不良反应中医治疗体会[J].中医杂志,2015,56(14):1252-1253,1260.

[10] 纪英,王倩,周洁.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5):162-165.

2017-07-14

R473.73

A

1009-8194(2017)10-0090-02

10.13764/j.cnki.lcsy.2017.10.036

罗芳)

猜你喜欢
癌痛阿片类个体化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