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住院患者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回顾性分析

2017-12-28 09:22蔡浩亮王石弟顾伟民申玉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脆性回顾性区段

蔡浩亮, 王石弟, 顾伟民, 申玉兰

(1. 上海浦东新区老年医院, 上海, 201314; 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 上海,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住院患者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回顾性分析

蔡浩亮1, 王石弟1, 顾伟民1, 申玉兰2

(1. 上海浦东新区老年医院, 上海, 201314; 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 上海, 201306)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2.0SD;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发生率

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在1999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诊断学科组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建议值,建议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结合中国国情, -2.0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1]。因此,中国人若以-2.5SD为诊断标准,可能使一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漏诊[2-3]。

本研究通过骨密度T值(≤-2.5SD, -2.5SD~≤-2.0SD, -1.0SD~-2.0SD)不同范围下的骨折发生率来探讨骨密度T值范围(-2.5SD~≤-2.0SD)这部分人群应归为骨量减少还是骨质疏松,为明确上海浦东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0SD还是-2.5SD提供参考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统计调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住院的符合骨密度检查指征的患者。纳入标准: 年龄大于60岁,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对腰椎、股骨颈测量骨密度,取最低T值小于-1.0SD的纳入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① 患有甲亢,多发性骨髓瘤及皮质醇增多症等严重影响骨代谢疾病; ②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③ 既往半年内使用过激素、甲状腺素等严重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者; ④ 近期进行过核素检查,曾口服或者注射过造影剂; ⑤ 暴力性骨折。

采用美国GE Medical Systems Lunar公司生产的DPX Bravo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参照的亚洲人种数据库标准为随机附带。根据相关文献提出的WHO标准与OCCGS标准(表1), 将骨密度T值区段分为≤-2.5SD、-2.5SD~≤-2.0SD、-1.0SD~-2.0SD这3个区段分别为a、b、c组,将研究对象对应分组,并以X线影像学资料统计各T值区段下研究对象的脆性骨折发生率。分组标准: 根据研究对象首次检查的最低骨密度T值,分别归入a、b、c这3组。

统计学方法:绘制WHO和OCCGS诊断标准下的骨折率、骨折率构成比,以SPSS V19统计软件对各T值区段(≤-2.5SD, -2.5SD~≤-2.0SD, -1.0SD~-2.0SD)下的骨折率做四格表χ2检验,主要探讨中外两诊断标准下的骨折发生率,为了对OCCGS标准的使用持慎重态度,使Ⅱ类错误的概率降低,故权衡两类错误将α取值为0.10。

2 结 果

通过筛检纳入调查的研究对象共计867例,其中发生脆性骨折277例。计算纳入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范围内的骨折构成比(各组骨折人数占总骨折人数的比重)、骨折人数比见表2。结果所见OCCGS标准骨量减少范围内的骨折构成比14.1%和骨折率16.9%, 相对比WHO标准骨量减少范围的骨折构成36.83%和骨折率24.1%都较低。由此可见-2.50.10), 而c组诊断范围内的骨折发生率分别和a和b组的骨折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 因此单纯就骨折发生率来看, a和b组具有很好的骨折风险预示的同质性,可能更适合将a、b组两诊断范围归为一个诊断标准之下。再看a组和ab组的骨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10), 说明两种诊断标准下,达到骨质疏松症以后的骨折人数比例并无明显变化。为了对OCCGS标准的使用持慎重态度,使Ⅱ类错误的概率降低,故权衡两类错误将α取值为0.10。

表1 WHO和OCCGS两种诊断标准下骨折构成比、骨折人数比较

表2 各诊断骨密度T值范围内骨折率的比较

与a组比较,P<0.10。

3 讨 论

国内对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采用WHO -2.5SD还是OCCGS -2.0SD还有一定争议。以张智海、刘忠厚等[4]为代表的学者通过骨量丢失百分率和标准差的对应关系,认为-2.0SD标准较符合中国国情。以李宁华等[5]通过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得出在流行病学人群调查筛选病例时参考-2.0SD,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参考-2.5SD作为诊断标准,但沈霖等[6]持相反意见。争议的原因关键在于中国人的峰值骨量明显低于白人妇女的峰值骨量,而WHO标准恰恰采用白人妇女峰值骨量下降2.5SD。目前,有倾向以T值-2.0SD为骨密度诊断标准,减少漏诊。同时,临床的诊断不应脱离预防的角度来单独进行诊断标准制定,否则这种标准的意义是有限的[7]。符合以张智海、张智若、刘忠厚等[8-9]学者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地区-2.5SD和-2.0SD标准下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后,得出-2.0SD并没有增加过多的患病人口,可能更适合中国人群的观点。这也解释了作者在临床中常发现一些刚发生脊柱、髋关节等处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但以往骨密度检测报告因未达到-2.5SD且未发生过脆性骨折而未干预,导致漏诊的原因。可见,本地区老年患者目前普遍使用的诊断标准,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治疗干预不及时,脆性骨折漏诊率增加,更谈不上预防。

目前WHO 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依据生存期骨折危险性的数据而定[10], 但以OCCGS标准下的有关生存期骨折危险性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标准下 867例上海浦东地区老年人的脆性骨折发生率、骨折构成比后,根据本研究表2、3结果所见,用骨量减少患者对比分析,如果采用-2.0SD标准,骨折率和骨折构成比较明显下降,说明预防骨折作用明显提升。用骨质疏松患者对比分析,如果采用-2.0SD标准,并没有增加过多患病人口,而骨折发生率却有所下降; 如果采用-2.5SD标准,不能显著降低骨折率,未能起到良好的骨折风险预示。因此-2.0SD标准相对于-2.5SD标准在生存期骨折危险性有更好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优势。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 OCCGS-2.0SD标准相对于WHO -2.5SD标准可能更适合上海市浦东地区的老年人,有利于本地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早发现、早诊疗,对减少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有益。

[1] 张智海, 沈建雄, 刘忠厚.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回顾性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4, 10(3): 255-262, 287.

[2] 何涛, 杨定焯, 刘忠厚.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探讨[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0, 16(2): 151-156, 104.

[3] 朴俊红, 庞莲萍, 刘忠厚, 等. 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8(1): 1-7.

[4] 张智海, 沈建雄, 刘忠厚.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回顾性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4, 10(3): 255-262, 287.

[5] 李宁华, 区品中, 朱汉民, 等. 应用不同骨密度诊断标准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研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1, 5(24): 114-115, 117.

[6] 沈霖. 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3, 11(2): 1-4.

[7] 聂四平. 我国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制定原则及方法探讨[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 14(4): 270-284.

[8] 张智海, 张智若, 刘忠厚, 等. 中国大陆地区以-2. 0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回顾性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 22(1): 1-8.

[9] 张智海, 张智若, 刘忠厚, 等. 中国大陆地区以-2. 0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回顾性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 22(1): 1-8.

[10] H L Jorgensen, L Warming, NH Bjarnason, et al. How does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compare to dual X-ray absorptiometry at various skeletal sites in relation to the WHO diagnosis categories[J]. Clinical physiology, 2000, 8: 298-307.

R 683

A

1672-2353(2017)23-228-02

10.7619/jcmp.201723095

2017-05-29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专项基金资助(No: PW2015A-30)

王石弟

猜你喜欢
脆性回顾性区段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一种零件制造过程工序脆性源评价方法
站内特殊区段电码化设计
站内轨道区段最小长度的探讨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基于能量耗散的页岩脆性特征
浅析分路不良区段解锁的特殊操作
高强度厚壁钢的回火脆性研究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