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

2017-12-28 10:21徐涵茜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恐惧诗意个体

徐涵茜

“像在他乡的村庄,风雨初过

我来到时,只剩下一片月光。”

——冯至《十四行集》

接到她短信的那天,我正在吃火锅。眼前的铜锅被炭烤得焦黑,我把烟囱上的粉丝一根一根残忍地剥下,丢在锅里,让其接受汤持续的、报复性的煎熬。

她问我:“不想按父母的安排出国,我想做喜歡的事情,你会支持我吗?”

我怔怔地盯着她的来信,在如此稀薄的空气里,我仿佛也是锅里的粉丝,在我所存在的空间里接受持续的、报复性的煎熬。对于这样难解的命题,我实在不敢自称为知道分子了。

无疑,我们作为单薄的个体,必然存在于某个时代之中。于是这个时代的“怕”与“爱”导向着我们每个人的“怕”与“爱”。存在的意义丝毫不敢有程式化的狡黠,模糊的概念定义只会让人无所适从。时代是我们存在的定义域,“怕”与“爱”如天秤的两端,左右着选择。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有过这样的叙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历经文明演进数千年后,以凤凰涅槃的姿态毫不吝惜地给予了个体似乎享之不尽的物质财富与精神创造品。在这经过战争与疾病洗礼的土地上,作为劫后重生的幸运儿,我们爱这风雨初过的时代,更感激上帝让我们登上了诺亚方舟以抵达乐土。

然而,在这个看似风平浪静的时代,我们仍然收到了萨特“他人即地狱”的论断。语言文字,把个体联结在一起的、最值得信赖的工具,在文明推演中竟开始导致群体的隔离、个体的分崩。我们开始对生活中的瞬间产生毛骨悚然的怀疑,对在诗篇赞歌里提过的自由产生不信任与恐惧。当现代人步入现代主义的怪圈,当我们真正对《等待戈多》的闹剧惶恐不已——“也许明天会来,也许永远不来。”

我们开始面临“一片月光”似的惶惑。空白,无处可逃的虚幻与颓圮的存在。

我们开始面临着“荒村”困境。表面的尾舍俨然在夜幕降临时转化为深层次的恐惧。在困苦的时代里只需满足“本我”的原始需求,而在“全球变暖”的大洪流下,冰山一角开始消融,对超我的质疑,对享乐主义欲望及借此填补空虚的超高需求,在恐惧的支配之下,我们转而对灵性、对生命的存在开始有浓烈的爱意。

“少女躺在那里,穿着新换上的和服,惨白的脸色有两抹嫣红,如同新娘一般美丽。”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里有过这样的描写。我愿用这句话阐释时代的“怕”与“爱”的辩证关系。爱意之中熔铸着死亡的恐惧,恐惧之中隐匿着超现实的爱与美感。一种并行不悖的存在。

置此种辩证关系于个体的命运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奇诡的现象——诗人的死亡轮回。这并非是神秘主义的攀升,而是“怕”与“爱”在时代的挤压之下,对感知力强的诗人的一种不可避免的施压。建构在死亡基础上的生命建筑,必然以倒塌的姿态回归生命的原点,并以此稀释无法承担的怕中之爱吗?

不。这并非是人类命运的终极选择。

对灵魂回归的追求,对诗性的渴盼,才是个体存在于时代之中自然而然衍生出的理性论断。我们应从信息井喷的夹缝里,寻求更诗意、更人性的生存脉络。

国家不幸诗家幸,也许这是难以避免的困局,我们在悲叹,这个时代里再难有边城,再难刻一座精神丰碑,如生存指南一般提供生存的方向。我们也在叹息乡土中国的不再,感叹世风日下,感叹情怀的卑微与诗性的焦灼。或是处处围城,城中人已负累不堪,局外人已头破血流。我们忽略了“爱”,或是夸大了“怕”,在这一种存在之间,往往被异化为不共存之物。但个人与时代的协同存在,一如“怕”与“爱”的协同存在,不尽相似,却定义着现代人的存在方式,这是我们必须接纳的存在。

然而不论是时代还是个人,对“怕”的执着挑战与对“爱”的诗意表达早已超越一切理论所能构筑的藩篱。当个人圆融且独立于时代,当每个人或者时代的“怕”与“爱”形成相依共存的正确矛盾观,我们就能如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所讲述的一样,接近心灵的本质。

我想起那天我们幼稚的交谈,隐匿在时代的“怕”与“爱”中少年人的惧怕与欢喜。我劝她去试一试,带着冷静又热切的心肠。我不记得结局如何,只记得空气闷热得像汤锅,我眯着眼睛,还在胡思乱想——

更诗意地惧怕,更冷静地爱恋?

或是共存。

(指导老师:曾文辉)

点评

这是一篇文化底蕴丰厚、思想深刻的文章,能在时间有限的总决赛赛场上写出这样的作品,着实令评委眼前一亮,也足见作者平日广博的阅读积累和敏锐的思想见地。作者从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切入,引出“时代是我们存在的定义域,‘怕与‘爱如天秤的两端,左右着选择”这一中心论点,然后用最简单的感悟铺叙,表达自己对这个时代中“爱”与“怕”的理解,论证由表及里,见解深刻。“我们开始面临‘一片月光似的惶惑。空白,无处可逃的虚幻与颓圮的存在”等句,在承接下文展开分析的同时,也收束前文,总结观点。文章的论述角度看似多元,实则统一在“时代”这一主题之下,这使得全文洋洋洒洒,却不给人赘述之感。作者在辩证的思想碰撞中阐述主旨,体现共存,也书写着共存的时代印迹,令人叹服。

猜你喜欢
恐惧诗意个体
诗意地栖居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被耽搁的诗意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